APP下载

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研究①

2016-05-27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金挺叶海玲

中国商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新常态校企合作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金挺 叶海玲



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研究①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金挺 叶海玲

摘 要:“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是未来高职教育服务经济新常态的一大重要着力点,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职业素质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已走出“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成功模式的高职院校应从校企文化融合角度寻找加强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责任教育为企业培养金牌员工。本文重点围绕高职学生责任教育命题,阐述了责任教育的内涵与范畴,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四方面责任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内容。同时,本文立足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从顶层机制建设、精神文化融合、物质文化融合、制度文化融合、行为文化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学生责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常态 校企合作 校企文化融合 责任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减速不减势、提质又增效的新常态,“质量”一词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在新常态的牵引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行业企业加快增质提升,必然牵动新生产核心要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性改革。

中国经济迈上中高端,人才供给首先要实现中高端。面对“新常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力在哪里?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2015年,教育部制定和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两个文件,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

从总理的讲话和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国家新政来看,“优质”、“精品”源于校企双方为劳动者共同培养的负责任的职业精神,未来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已不仅是“操作型”技能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是未来高职教育服务经济新常态的一大重要着力点。从文化育人的角度看,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已成为高职办学的重要使命。

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关键要看市场最需要怎样的企业,企业最需要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们的需要层次从基本的“生存”递升到“生活”及“生命”的更高层面,人们更加关注“社会责任”与“职业责任”。可以说,重视责任与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责任教育尤为重要。

1 新常态下加强高职责任教育的价值

1.1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

责任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密不可分。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心灵的内化、一种心灵的自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1]。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也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综合素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通常可表现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能力、职业文化等[2]。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教化抽象到内省的过程。而责任既是品质,也是职业素质养成的载体,是促进学生从“学校人”变为“社会人”、“职业人”的内驱力。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职业培训专家和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咨询顾问沃尔特·米勒考察了诸多成功人士以后发现,决定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而是责任——是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位置,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工作形式有了相当的了解,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责任是什么了,并且也会明白自己所逃避责任的后果是什么。”沃尔特·米勒在《这是我的错》一书中指出,成功的职业工作者始终坚持以责任为主导,他们的优秀职业素养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践行到责任内化的过程。放眼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这些职教强国除了本身具备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和有效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劳动者身上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甚至是这些“刻板的职业素养”成就了精品制造的高质量。

1.2构建校企共同的愿景与理念

现实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总是存在差异。学校追求“教育本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而企业追求“利润本位”,为生存而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价值不对等导致校企合作难深入、难持久,往往出现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一头热”,企业则偏冷的现象。要有效解决这些困境,除了大力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外,也要重视最根本的两个主体——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价值融合与利益统一。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学校和企业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人的价值输出与贡献。责任,成为让两者耦合的良好纽带。对于学校发展与企业经营而言,责任都是十分重要的价值信条,企业最需要忠诚、敬业、做事有办法的员工,学校则最希望建成负责、尽责、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加强责任教育,从内部看有利于培养优质的学生,从外部看则打破了校企之间的认同障碍,打通了价值互通的渠道,构建起“以人为中心,以质量为导向,以法治为准绳,实现双方创新协同发展”的共同愿景与理念。

2 高职责任教育的内涵与范畴

高职责任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广,分法不一。笔者认为,高职责任教育应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衔接起来。高职责任主要包含学校的价值使命责任、依法办学责任和人才培养责任,反映了面向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是我们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也包括三个层面。从内涵与机理分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价值使命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质相吸;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坚持依法办学,其依法办学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频共振;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其培养学生爱国、爱岗、爱社会、爱人民的宗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为一体。因此,加强高职责任教育本质上即是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两者内涵一致,范畴相当。

从面向学生个体的责任教育而言,高职责任教育应包含四方面:一是爱国责任,体现为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敬业责任,体现为学生对企业是否忠诚、爱岗、对企业和自己负责等;三是诚信责任,体现为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是否做人诚实、遵守信诺等;四是友爱责任,体现为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否友善待人、懂得感恩等。

爱国、敬业、诚信、友爱责任既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精华要素,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加强学生四方面的责任教育,有利于校企文化互相融合,协同育人。

3 校企双方共同推动学生责任教育的方法探索

责任教育是项系统工程,校企之间需要拧成一股绳,在共同的价值与利益追求上推进育人工作。文化融合是个重要的平台与手段。所谓校企文化融合,是指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创设一种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情境,使其包含的课程体系与教育方式更加关注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技能的提高的价值取向。从校企文化融合的视角分析,高职学生责任教育可以从顶层机制建设和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践。

3.1前提——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顶层机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不断实践与成功的模式。然而,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关键原因在于一部分校企合作并未给企业带来长远的人才红利。如传统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因为缺少对学生需求调研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培养合作末期显现出“学生对岗位认同感低”、“留不住学生”等问题,这无疑将削弱校企合作的稳固性。要让企业主动参与责任育人工作,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角度入手,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的优越性设计,实现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合作、校企协同育人的典型范本。这种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十分强调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进行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等顶层路径设计,建立了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机制、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衔接机制等。推进责任教育,基础前提是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顶层机制,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到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发挥企业人才培养重要主体作用,从而形成双向育人的合力。如苏州建雄职业技术学院以“定岗双元”为依托,使校企联合育人换发新动力。在每年高考录取新生报到后,企业在学院选人、学生选岗,学院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签订三方定岗培养协议,使学生一入学就形成“学生兼学徒”的双身份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地位,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提供先天性的机制条件。

3.2核心——推动精神文化融合

推进责任教育,校企之间促进精神文化融合是核心。因上文在剖析责任的内涵与范畴时论述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等品质是校企文化的共通点,故可以从这四个角度设计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如下表所示,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在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应当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培养“职业人”的责任要素,把企业崇尚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诚信理念等融入到校风、学风、教风中去,企业文化在渗入校园文化中,也应尊重高校育人的基本属性。秉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博爱、慈善的人道主义精神。校企双方只有互相取其精华,才能实现责任教育的价值驱动。

表1

3.3环境——推动物质文化融合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环境的润化与熏陶,加强责任教育同时需要校企双方推进物质层面的融合,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环境空间里营造想负责、能负责、敢负责的文化氛围。如围绕爱国责任主题,除了结合时代主题营造的爱国主义氛围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优秀校友、典型人物等,打造“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故事墙、校友林等,增强文化的可及性与感染力;围绕敬业责任,在校企共建的生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体现职业工作特色的场所充分融入质量、安全、创新、执行等文化元素;围绕诚信责任,倡导学生建立无人看守诚信小店,在校园、企业定点布置随手借、随手还的“责任伞”,引导学生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中自觉养成诚信意识;围绕友善责任,积极营造志愿服务和礼仪文化环境,在学生社区、食堂、工作室等职业素质日常养成基地,主动宣传感恩、奉献、互助、进步的精神。

3.4保障——推动制度文化融合

制度是施行价值理念的保障。校企之间在坚守依法治校、依法治企的基础上,需要互相吸收各自制度管理的优势,取长补短,融合推进。学校可以借鉴把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引入校园管理中,引入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行责任与奖学金、学分挂钩制度。如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中明确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学分,制定学分认定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文明寝室建设中引入“6s管理模式”,增强责任教育的日常养成。企业作为学生教育的“另一元”,也应吸纳教育管理的特点与优势,注重因材施教,遵循学生的成长个性,主动融入学校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及育人的相关制度,把制度的刚性和教育的柔性结合起来。

3.5载体——推动行为文化融合

职业行为是责任教育的载体,践行责任理念需要校企双方围绕“学生”这个本质对象进行行为文化融合。校企双方可以通过“活动”为纽带促进双方行为文化融合。如高职院校举办“明责讲堂”,以“明责激励人生”为主题,邀请企业名家、创业星秀、职场达人、能工巧匠等行业里负责、敬业、乐业的人物为学生讲述人生故事,传递责任精神,打通“懵懂的在校学生”与“负责的职业人”之间的模范学习桥梁。又如学校以“磨炼学生精品、质量意识”为目的,组织精品团日活动评比活动、优良学风标兵班集体评选、以班级为单位的模拟分公司形象PK赛、创业创新创效大赛等,帮助学生融入团队、追求卓越。再如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大学生职场训练营,以“生存挑战”、“职场磨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活动教育中实现从“要我负责”到“我要负责”的转变等。

学生的责任教育只有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许多高职院校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与金融机构建立银领学院,实行“职业化教育、员工化管理”的学生管理机制,建立校企通用的学生礼仪规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深圳大学生“创交会”,在创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精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罗蒙电商合作,开发基于“双十一”平台的《网络营销实战演练》课程,学生在“双十一”期间由实践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在客服工作中培养敬业、诚信、以客户为中心为责任素养。

由上所述,校企文化融合使责任教育更能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各高职院校还要针对各自实际与特点,推动校企之间在体制机制设计、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合,以培育负责任的“职业人”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未来的“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新开.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研究——以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视角[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 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作者简介:金挺(1986-),男,浙江象山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责任教育途径的改革与实践”的成果论文(Y201224624)。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a)-190-03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新常态校企合作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