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16-05-26吴文前
吴 杰 吴文前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230061 2.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
·针灸疗法·
针刺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吴杰1吴文前2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230061 2.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由于创伤、持续劳损、肥胖等原因所致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面逐渐被破坏,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弹响、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来自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庐江县中医院骨科门诊患者。60例受试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放射学诊断标准[1]:①近一个月大多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示骨赘生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 min;⑥有骨摩擦音。具备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即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75岁;③排除膝关节肿瘤、结核患者;④治疗前1月及治疗中均未服用激素类药物;⑤自愿参加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案或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观察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显著狭窄、大量骨赘形成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者;⑤曾经进行手术或关节镜治疗。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热敏灸疗法。
治疗组针刺方法:①针刺操作方法:主穴取双膝眼、阿是穴,配穴取血海、鹤顶、足三里,膝关节肿胀者加刺阴陵泉。针刺双膝眼时用26号2寸毫针,向膝中斜刺1.5~1.8寸,手法为平补平泻法,待有酸、麻、胀、沉的针感后停止运针。阿是穴针刺时,押手先摸准阳性反应点,然后快速进针,针尖刺中阳性反应点后,快速强烈捻转针体3 min。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整个过程留针40 min。②热敏化腧穴的探查方法。环境:检查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保持在20~30℃;体位: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探查工具:江西省中医院生产,规格为φ2.2 cm×16 cm特制精艾绒艾条,探查方法:选择仰卧或侧卧体位,充分暴露膝关节,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膝关节周围的阴陵泉、阳陵泉、血海、梁丘穴区域,距离皮肤3 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艾热从施灸部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扩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某一方向传导)和非热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发生腧穴热敏化现象,该探察穴点为热敏化腧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化穴被探查出。在上述热敏化强度最强的穴位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每日2次,每次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共治疗5 d,第6 d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并在每次灸疗之前或之后进行30 min针刺治疗。
对照组方法:每6 d给患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共注射5次。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能正常工作,X线片或CT示关节病变显著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基本能胜任工作,X线片或CT有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基本能胜任工作,X线片或CT无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X线片或CT皆无改善。
观察项目评定标准[3]: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表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8~10为重度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
结果:临床疗效观察采用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刺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长刺节论》中有:“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又将之称为“骨痹”,其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拘急或慢性劳损,风、寒、湿邪等内侵致筋脉不通,经络气血痹阻而发为骨痹,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为标。故临床上治疗需标本兼治。
机体在疾病的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着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腧穴的起源就是疾病反应点,疾病反应点则是动态、个体化、敏化态的腧穴。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疾病的相对特异联系,创立了一系列通过疾病反应点及敏化的腧穴来治疗疾病的针灸疗法,开创了疾病治疗的新途径。腧穴热敏化作为疾病在体表的一种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以经穴为参照来定位。热敏化腧穴具有时变特性,即随时间其部位和强度也发生变化。以相同的艾火,相同的距离,在热敏点旁开的非热敏点上施灸,没有深透远传的现象,很短时间就会出现灼痛。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发动循经感传,发生率在95%以上。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优于对照组治疗。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①患者对热敏灸疗法个体感觉差异性非常大,这就要求操作者不断寻找新的热敏点,以达到疗效的最大化。②针刺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机制尚不足,使得热敏灸在临床上治疗该病没有广泛普及,还需要临床医生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献祥,林燕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7.
[2]赵明.四穴联合针刺治疗骨性膝关节病90例[J].光明中医,2012,27(10):2040-2041.
[3]董玉喜,陈艳明,刘云霞.健脾补肾法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2):8-9.
(收稿日期2015-07-13)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年科学研究项目(编号为2014qn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