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2016-05-25康冬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康冬梅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 血透室, 陕西 宝鸡, 721000)



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康冬梅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 血透室, 陕西 宝鸡, 721000)

关键词: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满意度

血液透析对某些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对终末期肾脏疾病,可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1]。维护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的关键,只有确保血管通路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由于反复穿刺等护理问题,容易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丧失[3]。因此,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做好护理干预,这是血液净化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4]。本研究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4.2~78.4岁,平均(53.4±5.7)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2例;观察组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34.5~78.3岁,平均(53.6±5.8)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1例。2组性别、年龄、肾病类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完善辅助检查,合理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探视时间及人数,避免交叉感染。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 ① 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5]。入院后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详细讲述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可能的并发症,列举成功救治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及时疏导患者心理压力,获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② 内瘘护理[6]。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内瘘的概念,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采血时避开内瘘侧,使用内瘘后,按压针眼,不可用力揉搓。了解患者可能造瘘肢体,根据血管条件,合理选择,热敷瘘管部位,待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穿刺的配合度,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透析中一旦出现异常血管现象,及时给予相应处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定期更换,减少内瘘狭窄的发生,动静脉内瘘术后要拖延使用时间,避免早期应用,启用时间以6~8周为宜。③ 并发症护理[7]。血栓,每天检查内瘘吻合情况,遵医嘱给予抗凝、改善血管弹性等药物治疗,观察导管通畅及末端血运情况,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含量,及时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避免血液黏度过高而引起血栓;出血,“阶梯式”穿刺,严禁定点穿刺,并严格掌握穿刺操作要领,提高一次性成功率,老年患者可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做好术后静脉导管的封管处理,拔管后压迫15~30 min, 力度以不出血为宜;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吻合口的护理,避免在皮肤破损处穿刺,防止交叉感染,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充分透析;低血压,控制体质量,防止透析期间超滤过多引起低血压。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护理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为5项(躯体、角色、情绪、社会、认知),共30个条目,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8]。

2结果

2.12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发生血栓形成1例、感染3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 对照组发生血栓形成4例、感染6例、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7%。2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分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维护,而动静脉瘘是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10]。动静脉内瘘作为一种血管吻合术,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对于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1-12]。

医护人员应在血液透析患者入院后早期进行健康宣教,针对出血、血栓、感染等常见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使其了解整个透析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尤其是动静脉内瘘维护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做到早预防、早干预[13]。同时,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血管通路是否发生阻塞,把握好穿刺点与吻合口的间距及两针间距,拔针时采用正确止血方法,有效防治血肿,预防瘘管堵塞的发生,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14]。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增高(P<0.05),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维护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建丽.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维护现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1(9): 352-353.

[2]刘晓辉, 单岩, 时秋英.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研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1): 1045-1047.

[3]阮志群, 程珺. 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展[J]. 淮海医药, 2013, 31(5): 472-474.

[4]王海艳, 朱莲玉, 胡秀梅, 等. 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2, 10(6): 1481-1482.

[5]张耕瑞.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9): 191-192.

[6]胡志恒, 莫国华, 韦丽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0): 1843-1844.

[7]蔡小琴, 叶雪萍. 28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0): 48-50.

[8]Fayers P, Bottomley A, EORTC Quality of life group, et al. Qality of life research within the EORTC-the EORTC QLQ-C30: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 Eur J Cancer, 2002, 38(4): 125-133.

[9]吴晓英, 黄静.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 96-99.

[10]施淑美, 成小清, 范迎春.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4): 47-48.

[11]王婉玉.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20): 35-36.

[12]戴宁军, 李益芬, 邓素红, 等.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 当代医学, 2011, 17(21): 113-114.

[13]吴爱琼, 汤仙红, 高云, 等.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2, 25(7): 725-726.

[14]蒋爱芳, 蒋凤仪.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9): 213-214.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8-135-02

DOI:10.7619/jcmp.201608043

收稿日期:2015-12-20

猜你喜欢

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个体化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中补铁导致的透析机空气报警率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