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2016-05-25赵会杰程立伟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4期
关键词:安氏

赵会杰,程立伟,许 刚,王 影

辽河油田总医院口腔科,辽宁 盘锦 124010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赵会杰,程立伟,许 刚,王 影

辽河油田总医院口腔科,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 分析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特点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名恒牙期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运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对治疗前、治疗结束后 X 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11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多曲方丝弓技术用于安氏Ⅲ类错牙合机理独特、适宜,只要充分利用其矫治原理,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按照使用要求操作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即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多曲方丝弓技术;安氏Ⅲ类错牙合;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其与患者的面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是恒牙早期病例中最难矫治的一类错牙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龄的增长,症状可继续加重[1]。采用 MEAW 技术掩饰性矫治的目的是通过牙齿的代偿性移动来建立正常覆盖、覆牙合及咬合关系[2];MEAW 技术矫治主要采用24 hⅢ类牵引来远中移动及远中竖直下颌磨牙,以提供间隙内收下前牙,矫治前牙反牙合。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共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1~22岁,平均年龄14.7岁,均为安氏Ⅲ类错牙合。其中牙源性错牙合3例,功能性错牙合2例,混合性1错牙合例,骨性错牙合5例,骨性错牙合患者中有2例伴开牙合倾向。

1.2 材 料

使用0.022英寸托槽系统的标准方丝弓技术,托槽均为0.56mm×0.64mm的杭州新亚标准方丝弓技术托槽,MEAW弓丝全部采用进口CLASSONE公司不锈钢方丝,牵引圈使用1/4、5/16、3.5OZ进口重力橡皮圈,结扎丝为杭州新亚0.25mm不锈钢丝。

1.3 矫治方法

使用0.022英寸托槽系统的标准方丝弓技术,在常规排齐整平后, 取工作模弯制MEAW;上颌用0.018×0.025英寸的无曲不锈钢丝,在上颌第一磨牙颊面管近中1-2mm处的弓丝上做Ω曲,在上前牙部的弓丝上做根唇向转矩,弓丝入槽后,将颊面管与Ω曲用0.25mm的结扎丝结扎紧,使上牙弓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下颌用0.018×0.025英寸的MEAW弓丝, 前牙区一般加0°有效转矩,后牙区加充分的冠舌向转矩,以对抗MEAW的冠颊向开展作用。下颌弓丝末端内收,并使下颌弓型宽度小于现有牙弓宽度3~4mm,弓丝末端在颊面管远中仅露出1~2mm末端不回弯,在每个曲上加后倾弯,同时配合短距离的Ⅲ类牵引及前牙区垂直牵引。一般每侧3个14橡皮圈,3天更换一次,如橡皮圈脱落或断裂则随时更换,24h牵引。在Ⅲ类颌间牵引至反覆牙合、反覆盖解除后,前牙用5/16橡皮圈加垂直牵引,以对抗后倾曲压低、唇倾前牙的力量,以防止前牙开牙合。嘱患者每4周复诊一次,如发现问题则随时复诊,保持口腔清洁,日刷牙5~6次。

2 结 果

11例患者,经MEAW技术矫治后,最短1个月,最长六个半月,均解除了反覆牙合、反覆盖关系。7例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磨牙关系为中性,4例为浅覆牙合、浅覆盖,磨牙为中性偏近中关系,后牙咬牙合关系紧密。对治疗前、治疗后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和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评价其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表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SNA:蝶鞍中心-鼻根点-上齿槽座点;SNB:蝶鞍中心-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SND:蝶鞍中心-鼻根点-骨性下颌联合中心角;NP-FH 角:面角;NA-PA角:颌凸角;SL距:颏前点与前颅底平面垂足-蝶鞍点距;SE 距:髁突最后点与前颅底平面垂足-蝶鞍点距;U1-NA:上中切牙-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连线;U1-SN 角: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AP距:上中切牙凸距;L1-NB:下中切牙-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L1-MP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MP-SN 角: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FH 角:下颌平面-眼耳平面角;Y轴:颏顶点与蝶鞍中心连线-眼耳平面角;OP-FH角:牙合平面角

测量项目SNA 角(度)SNB 角(度)ANB 角(度)SND 角(度)NP-FH 角(度)NA-PA 角(度)SL 距(mm)SE 距(mm)U1-NA 角(度)U1-NA 距(mm)U1-SN 角(度)U1-AP 距(mm)L1-NB 角(度)L1-NB 距(mm)L1-MP 角(度)MP-SN 角(度)MP-FH 角(度)Y 轴(度)OP-FH 角(度)81.33 ± 2.17 85.4 ± 2.87-4.20 ±1.30 82.86 ± 2.97 91.82 ± 2.99-9.53 ± 3.13 62.42 ± 4.27 20.23 ± 2.1 43.83 ± 5.67 9.65 ± 2.32 125.89 ± 6.03 6.57 ± 2.11 10.01 ± 1.84 4.21 ± 0.99 80.37 ± 6.47 30.04 ± 5.34 23.9 ± 6.01 59.06 ± 6.93 3.13 ± 1.03 81.54 ± 2.21 83.85 ± 2.95-2.31 ± 1.27 81.61 ± 2.83 88.34 ± 2.89-6.94 ± 3.09 57.65 ± 4.17 20.58 ± 2.03 44.65 ± 5.52 9.71 ± 2.38 126.08 ± 5.96 7.08 ± 2.37 5.81 ± 1.02 1.39 ± 1.05 72.69 ± 5.75 31.6 ± 5.27 27.76 ± 5.86 62.01 ± 6.89 5.05 ± 0.97 0.21-1.55-1.89*-1.25-3.48-2.59*-4.77*-0.35-0.82-0.06-0.19-0.51-4.20**-2.93**-7.68**-1.02-3.86*-3.51-1.92*

3 讨 论

3.1 MEAW技术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原理

多曲以2.5倍于无曲弓丝的长度,实际上是使托槽之间的间距及可调整范围增大,且力量变得更为柔和、持久,多曲的使用使上下颌尖牙、双尖牙及磨牙在同一时间内几乎互不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每一个牙齿上的后倾曲及Ⅲ类牵的作用,在向远中竖直磨牙的同时,在矢状方向上产生治疗所需的整体移动,使快速有效的治疗成为可能,大大缩短了疗程[3]。MEAW技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三维方向上对牙齿的精确控制。MEAW技术用于安氏Ⅲ类错牙合,本组病例下颌磨牙均向远中方向竖直,同时配合短距离Ⅲ类牵引,使下颌牙齿分别向近远中方向整体移动。同时我们在上颌使用MEAW技术时,后牙区多采用0°有效转矩,这就充分利用了MEAW技术在后牙的颊向开展作用,使后牙反覆盖得以解除。

3.2 MEAW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适应证

安氏Ⅲ类错牙合在病因学上可分为:牙源性、功能性、骨性和混合型[4]。对于牙源性、功能性反牙合患者,在解除了早接触、牙齿的异常锁结关系、改正不良习惯后即去除病因后,反牙合多能自行解除。运用MEAW技术有助于患者早期建立上下颌的正常锁结关系,根除不良习惯,从而使后牙建立良好、稳定的尖窝关系,同时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无疑这两种错牙合患者使用MEAW技术疗效是最理想的。混合型安氏Ⅲ类患者,视其主要病因,功能性为主,则疗效优于以骨性为主者,本组病例有2例可作为明显的对照。1例错牙合以功能性为主,反覆盖虽大于3mm,但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另1例患者反覆盖亦近3mm,但下颌仅能作不足1mm的后退。前者一个半月即解除反牙合,而后者近3个月前牙反牙合解除。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在近几年有较大的争议,本组选择了5例骨性Ⅲ类患者,其ANB均在-3°以内,前牙反覆盖小于2.5mm,下后牙近中倾斜,下颌骨水平前突不严重的病例,虽然存在个体差异,所有骨性错牙合患者解除反牙合的时间均长于其它三类患者。而且治疗前后的头侧结果对比显示虽经治疗,通过上下牙列的整体前后移动,建立了正常的牙合关系,但ANB仍为负值,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结果主要为牙的代偿性移动。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骨的生长型。由此我们认为MEAW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并非无条件限制,本组病例经过筛选,疗效基本满意,但作者认为,对于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尤其是伴家族性遗传性错牙合病史者应考虑,正畸和正颌外科的联合治疗[4]。本组病例为青少年患者,单纯功能性反牙合者较少见,临床上以混合型及骨性患者多见。

3.3 MEAW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过程中的牵引问题

长距离的Ⅲ类颌间牵引易致上磨牙和下前牙的升高。磨牙的升高使咬牙合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而下颌发生顺时针旋转,这虽然有助于减小ANB角改善下颌本组病例均使用短距离的Ⅲ类牵引,以避免垂直向上的力直接作用于磨牙以加重开牙合。故多曲的后倾曲必须调整得当,以对抗其伸长磨牙的作用。本组病例的颌间牵引均使用1/4、3.5oz的进口橡皮圈,根据患者临床反应状况,3~5天更换一次,24h牵引[5]。使用MEAW技术的过程中,常规在弓丝上加后倾曲,这样在上颌就形成了加深的Spee曲线,而下颌形成了反Spee曲线,这就容易造成前牙的压低、唇倾、开牙合,因此前牙区的垂直牵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反牙合矫治易造成开牙合。作者认为前牙区的垂直牵引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果在反覆牙合、反覆盖解除前使用前牙牵引,易致反覆牙合加深,所以本组病例均选择前牙反牙合基本解除,其关系至对刃或近对刃时,使用5/16的进口重力橡皮圈,在前牙区进行24h垂直牵引,本组病例在治疗结束后无1例开牙合。3.4MEAW技术使用过程中的调整

MEAW只有经加力后才能充分发挥其远中竖直磨牙的作用[6]。用于安氏Ⅲ类错牙合,其副作用为压低、唇倾前牙而致开牙合,在患者复诊时应根据其头侧及个体临床反应情况加以调整。

3.5 MEAW技术使用过程中患者和家长的理解和合作问题

通过本组病例的疗效观察,作者认为患者的合作至关重要,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疗效和疗程。本组病例均为青少年患者,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错牙合的后果未能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其就诊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对治疗结果的迫切程度不同,合作程度也不同。对待被动治疗的患者,医生应向患者及家长耐心反复的解释牵引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不合作带来的后果,请患者合作,家长监督,医患配合,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3.6 MEAW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疗效及预后分析

本组病例对MEAW治疗非骨性、混合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因其不存在异常的生长型其预后是乐观的。值得注意的是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患者虽经治疗建立了正常的咬牙合关系,但未能改变其异常生长型,而且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伴长期口周肌群的适应性、代偿性调整,及下颌超常的生长潜力,该类患者随生长发育可能有复发的趋势,应给予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本组病例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因其处于生长发育期,其疗效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王静洁.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Ⅲ类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D].大连医科大学,2012.

[3] 刘亚芳.骨性Ⅲ类错合伴下颌不对称畸形的正畸治疗[D].大连医科大学,2014.

[4] 张文忠,林常绿,刘俏燕等.两种减数拔牙法矫治高角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1):598-602.

[5] 田佳.安氏Ⅲ类成人低角病人的拔牙治疗[D].大连医科大学,2011.

[6] Kim YH.The versatic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 (MEAW) in treatment of various mal-occlusion[J].World J Orthod,2001,2(3):208-218

威.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D].大连医科大学,2010.

10.7666/d.y2028572.

猜你喜欢

安氏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应用Enlow分析法评价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分析
腭部微螺钉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比较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
牙尖形态重塑法在正畸治疗中对牙周的影响研究
上下颌扩弓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在安氏II类1分类错颌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