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1-13王祉娇王明锋汤玲玲
王祉娇 王明锋 汤玲玲
【摘要】 目的 探究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5例。参照组患者施行直丝弓矫正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颅底-上齿槽座角(SNA)(78.76±4.35)°, 治疗后(81.94±3.87)°;治疗前颅底-下齿槽座角(SNB)(77.73±4.12)°, 治疗后(76.24±3.97)°;治疗前上下齿槽座角(ANB)(2.56±1.74)°, 治疗后(5.03±1.39)°;治疗前下颌平面角(MP-SN)(32.28±4.68)°, 治疗后(35.77±4.85)°;治疗前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T-MP)(91.12±6.84)°, 治疗后(90.35±6.45)°;治疗前覆盖(-2.45±1.32)mm, 治疗后(3.76±1.26)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3±3.45)mm, 治疗后(74.34±3.29)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26±4.16)mm, 治療后(88.34±7.25)mm。
参考组治疗前SNA(78.58±4.37)°, 治疗后(80.48±3.46)°;治疗前SNB(77.68±4.15)°, 治疗后(77.11±
3.95)°;治疗前ANB(2.53±1.68)°, 治疗后(4.01±1.15)°;治疗前MP-SN(32.36±4.56)°, 治疗后(33.74±4.26)°;治疗前T-MP(91.28±6.37)°, 治疗后(91.67±6.49)°;治疗前覆盖(-2.51±1.29)mm, 治疗后(2.11±1.38)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4±3.36)mm, 治疗后(73.11±3.27)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42±4.19)mm, 治疗后(84.64±2.04)mm;治疗后, 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 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治疗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效果显著, 可明显改善面型和头影测量相关指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安氏Ⅲ类错颌畸形;直丝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47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畸形, 研究发现安氏Ⅲ类错颌大多伴随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全 [1]。由于上颌发育不全, 在错颌畸形早期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久而久之畸形越来越严重, 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螺旋扩弓器能快速扩大腭中缝与上颌牙弓以维持上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2]。现对本院50例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探究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详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2日~2016年9月22日本院收治的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安氏Ⅲ类错颌畸形的诊断标准。入组标准:安氏Ⅲ类错颌, 上颌骨发育不良, 前牙反颌, 未经治疗, 入组前均剔除和研究无关的干扰。征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每组25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14例, 女
11例, 年龄6~11岁, 平均年龄(9.36±2.24)岁;体重35~55 kg,
平均体重(42.12±4.37)kg。参照组患者中,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7~13岁, 平均年龄(10.14±2.15)岁;体重32~55 kg, 平均体重(41.16±4.62)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直接使用直丝弓矫正治疗, 其中需要拔牙者, 常规减数拔牙后粘结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不需要拔牙者, 直接粘结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具体方法为:制作上颌快速螺旋扩弓器, 在第一磨牙及第一前磨牙对应位置制作带环, 使用玻璃离子将其与牙粘结在一起。用法:每日早晚各加力1次, 每次旋转1/4圈, 每半个月复诊1次, 直至上下后牙轻微的过矫正, 保持 3个月后拆除螺旋扩弓器。然后再粘结直丝弓矫治器, 具体做法同参照组。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 观察其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SNA(78.76±4.35)°, 治疗后(81.94±3.87)°;
治疗前SNB(77.73±4.12)°, 治疗后(76.24±3.97)°;治疗前
ANB(2.56±1.74)°, 治疗后(5.03±1.39)°;治疗前MP-SN(32.28±
4.68)°, 治疗后(35.77±4.85)°;治疗前T-MP(91.12±6.84)°, 治疗后(90.35±6.45)°;治疗前覆盖(-2.45±1.32)mm, 治疗后(3.76±1.26)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3±3.45)mm, 治疗后(74.34±3.29)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26±4.16)mm, 治疗后(88.34±7.25)mm。参考组治疗前SNA(78.58±4.37)°, 治疗后(80.48±3.46)°;治疗前SNB(77.68±4.15)°, 治疗后(77.11±endprint
3.95)°;治疗前ANB(2.53±1.68)°, 治疗后(4.01±1.15)°;治疗
前MP-SN(32.36±4.56)°, 治疗后(33.74±4.26)°;治疗前T-MP(91.28±6.37)°, 治疗后(91.67±6.49)°;治疗前覆盖(-2.51±1.29)mm, 治疗后(2.11±1.38)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4±3.36)mm, 治疗后(73.11±3.27)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42±4.19)mm, 治疗后(84.64±2.04)mm;治疗后, 两组患者頭影测量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 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颅面错颌畸形, 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主要分为3类:功能性Ⅲ类错颌、牙性Ⅲ类错颌、骨性Ⅲ类错颌[3-5]。而骨性又较为多见, 骨性主要是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良、下颌骨发育过度等导致, 在初期往往易于忽略而错过治疗时机。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主要的治疗目标就是刺激上颌骨的生长, 抑制下颌骨的生长, 通过矫正恢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6-8]。研究发现快速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效果显著。
为探究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现对本院50例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参照组施行直丝弓矫正治疗, 研究组施行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后使用直丝弓矫正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 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快速螺旋扩弓器能刺激上颌骨的生长, 治疗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效果显著,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文杰. 螺旋扩弓器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2):86-87.
[2] 陈周焕, 南小思, 张玲.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螺旋扩弓器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15):131-133.
[3] 田瑞雪, 谢小飞, 高益林, 等. 螺旋扩弓器在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中的疗效评估.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9):1480-1482.
[4] 付予乔. 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颌畸形90例. 医药前沿, 2013(1):159.
[5] 刘柳芳, 黄文荣, 兰青. 固定包绕式螺旋扩弓器扩弓对牙弓弧形的影响. 中国医药科学, 2015(20):185-187.
[6] 王学侠, 刘东旭. 垫式快速扩弓器加前方牵引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疗效分析.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 38(6):627-631.
[7] 蔡智芳, 王建国, 侯敏.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评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7):892-894.
[8] 秦桂梅, 李永彦, 贾靖. 螺旋扩弓器在安氏Ⅲ类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外医疗, 2011, 30(6):114.
[收稿日期:2017-05-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