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5-24李承浩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中学生

李承浩

摘 要:创新意识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之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探究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真正为学生在更高一级的学习和工作中的自我发展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发展与探究;创新教育;中学生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为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推理过程的可逆性,也表现为解决物理问题时善于提出问题,作为猜想和假设并加以证明的能力。而物理学既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又是一门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等特点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学科。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一、教学中通过新知识的传授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方法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重在对学生的“渗透”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学阶段有很多,如测量法、比值定义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化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实验归类法、极值法、假设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等。在日常授课中把学科知识的讲授和科学方法的渗透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进行,同时要注意按层次展开,逐次递进。如控制变量法,在教材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作隐性处理;讲电阻定律时可适度介绍;讲欧姆定律时应具体讲解怎样应用这一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让学生领会科学家的研究精神及思维方式等,让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电磁感应一节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把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探索研究终于发现 “磁能生电”的伟大发现讲授给学生。同时让学生领会研究过程中 “逆向思维”的创造思维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生动性、鲜明性等特点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教师应抓住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物理现象,有意识地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从而引起思考,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创新意识的应用。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窗”等相关环节,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中“信息窗”和“迷你实验室”等是创新教学的好内容,通过这部分材料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探究精神,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中给学生讲授了安培力的相关知识,学生从中了解到安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迷你实验室”要求学生自制电流计这一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思考、研究,从而增强了创新意识及能力。教材中“信息窗”和“迷你实验室”可以为学生展开思路,思考怎样运用所学的物理基本规律。而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乏创造思维火花的闪现,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设置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根据要求,创设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因为问题是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充分考虑教材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认知能力,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如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去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同时还应考虑设置问题的生动性、渐进性,并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热情。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极值法、假设法、等效法“对称法等思维方法”应用,使学生触发联想,克服思维问题障碍,攻克问题难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最佳阶段。当前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发展性目标。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即有质疑能力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敢于和善于质疑,常能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思维定式的学生不会因循守旧,富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及学生学情的前提下,制订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导学案,让学生去思考新知识,产生怀疑并提出问题,继而去分析、解决和应用问题。

三、通过课后课题研究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所选的一些题目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如“自行车上杠杆知识的应用”“电动机的转动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再有,一些题目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如“调查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的应用及防止”“汽车中的力学”等。学生通过此类题目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激发了问题意识、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了创新意识,增强了创新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