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交际适应理论的话语说服性分析

2016-05-23陈艳华

现代交际 2016年8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

陈艳华

[摘要]在调解民间纠纷的过程中,调解员的话语能否说服当事人改变态度,会直接影响调解的效果。本文运用柴尔斯(Geils)等人提出的交际适应理论,分析不同言语情境下调解员会采用不同的交际适应策略或者交际策略组合。调解是有选择地运用策略或策略组合的动态过程,旨在避免适应不足或过度,达到说服效果。

[关键词]交际适应理论 话语说服性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79-02

一、引言

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是以言语对话为载体,通过调解员和观察员团队的言语交际策略,说服调解双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促进和谐的调解节目。由此可见,面对不同的调解双方,面对不同的调解事件,调解员和观察员的言语风格至关重要。换而言之,调解员和观察员的言语风格必须适应不同的、具体的交际情境。尽管对《金牌调解》节目的研究很多,但以交际适应理论作为指导的研究鲜少。

交际适应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柴尔斯(Giles)等人提出,用于解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言语适应及心理动机。这种理论用于“解释言语风格变化中的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言语保持等交际策略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所谓言语趋同,“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一方改变自己原有的言语习惯和语体,以便接近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所谓言语趋异,是“指交际中的一方使自己的言语或语体变得与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不同。言语趋异主要是保持说话人自己的身份特征和群体特征”,所谓的言语保持则指言语“未作更多改变,也就是说没有趋同”。在柴尔斯的理论基础上,Coupland et al.提出另外三条交际适应策略,包括可理解策略、语篇策略和人际控制策略。可理解策略主要考虑交际过程中话语受体的理解能力。由于话语受体的身份、学历、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接受能力不尽相同,交际主体可能会采用相应的策略确保交际的正常运作,如多次重复观点或话题、放慢语速或节奏、减少专业词汇等。语篇管理策略也主要考虑话语受体的心理需求,通过有目的、有条理地选择话题、维护受体的面子,或者给予交际受体足够的话语支配权,以此实现顺利交流。人际控制策略主要通过角色关系的调整来实现。本文基于柴尔斯等人提出的交际适应理论,重点分析交际主体和受体在实际语料交际过程中,如何运用相应的交际策略适切语境,以达到说服性的效果。

二、调解中单一交际适应策略的分析

话语交际的过程,实质上是交际主体与受体在特定的语境中不断适应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要考虑到对方的心理需求,会选择恰当的交际适应策略,做出及时的话语反馈,以便交流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对调解员以及观察团成员交际过程的言语进行分析,发现交际主体大多会选择单一交际适应策略,运用较多的有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可理解策略等。

例1选自2015年5月26日播出的《母亲下禁令不准回老家》。

调解员1:今天你的母亲年过半百,来到我们节目的现场。她希望儿子能理解她,她希望自己的儿子懂事一点儿,这是一个母亲内心的呼唤。可是你根本没有体谅到你母亲,她含辛茹苦把你们姐弟几个养大,也许一个温暖的拥抱,也许几句贴入人心的话语,就可以使妈妈很欣慰。你们应该告诉妈妈,你们有能力不让妈妈在生活中受委屈,能处理好这些家庭矛盾。

母亲:谢谢你。

调解员2:你现在的行为是典型的“把上一代的恩怨延续到下一代”,而且不由分说,强行接受。我现在必须把道理放在第一位,然后再来谈感情。

母亲:按照道理来讲,我这个要求当然就是不对的了。

根据调解员和母亲的对话可知,母亲之前因为一些家庭矛盾,受过委屈和刺激,含辛茹苦养育孩子长大之后,就不愿意孩子与伤害过自己的人有过多的接触,现在因孩子偷回老家看望亲人而矛盾激化。调解员1用一些煽情词汇如“年过半百”“内心呼唤”“温暖拥抱”等,从情感的角度理解母亲的不易,从而心理上安抚了母亲,拉近了交际主体和受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话语对受体而言更有说服力。这正是言语趋同策略的运用。母亲三个字的简短回答,从侧面反映了言语趋同策略发挥了作用。而调解员2从理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行为是不由分说”“强行接受”“道理第一”等词汇,表明自己的立场是以理服人,从言语受体态度的缓和及反馈的答复,同样说明言语趋异策略的说服效果。在这一话轮中,假如调解员2在交际过程中同样运用言语趋同策略,就会造成适应过度的现象,调解员中如果没有人运用言语趋异策略,只是一味地趋同,就会形成适应不足的现象。所以,在调解的交际情境中,调解员会恰当地运用交际适应策略,避免适应不足或过度,以实现说服目的。

例2选自2015年5月26日播出的《母亲下禁令不准回老家》。

调解员3:如果按照您的诉求,孩子们不跟伤害过你的人接触,在他们心中其实就是扎下了一根刺,这根刺就会深深地扎着、疼着、恨着。您愿意孩子这样过一辈子吗?您觉得总说“我的委屈要我的孩子来替我出这口气”,要用他们的幸福来为您买单的话,这样的母亲是不是自私了一点呢?

母亲:我不是那样想的,我不会那样想。

调解员3考虑到母亲的言语风格,用一个形象比喻“母亲的诉求像刺扎进孩子们的心里”,便于母亲理解孩子们的痛楚;再者用一些词汇如“委屈”“买单”“自私”等以及两个连续的反问句,通过重复话题和改变语气,激发母亲对孩子们的爱。母亲的答复“我不是那样想的,不会那样想”,说明话语受体已经理解话语主体的内在涵义,这正是可理解策略的有效运用。

综上所述,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主体要得到对方的接纳,就需要认真对待交际对象的特征,并据此调整自己,以求得彼此的适应。同时,在交际的过程中,调解员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改变言语风格,以实现交际双方的有效互动,且交际中可能同时运用多个交际适应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说服和沟通的目的。

三、调解中交际适应策略组合的分析

Jonesetal基于前人所提出的四种交际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策略与交际者言语与非言语的关系,指出这些策略有时会共同使用,即一个交际行为可能会融合多种适应策略,以帮助说话人实现交际目的。

通过分析调解员和观察团成员在调解过程中的言语,发现有时会运用适应策略组合,来实现对话语受体的说服,运用较多的组合有言语趋同、言语趋异以及语篇管理策略组合,言语趋异与语篇管理策略组合,言语趋异与人际控制策略组合。

例3选自2015年5月26日播出的《母亲下禁令不准回老家》。

调解员4:到现在为止,我不会说他们家没有欺负过你,我认为你内心一定有痛苦,一定有让我们同情的地方,而且我要给你的孩子们说,很可能这不是苦,吃苦容易忘记,应该是耻辱,这些我们都同情你,理解你,但是我们还是要讲道理,不能说我们受过别人的伤害,我们就变成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母亲:我也知道没有用,但是我受刺激太多了,好像有一点儿事都难以接受。

调解员4首先通过一些词汇“理解”“认为痛苦”“同情”等,从情感上理解母亲,使母亲心理得以慰藉,拉近彼此距离;其次通过“不是苦”“是耻辱”等词汇,在语篇交际情境中维护了母亲的面子,更进一步表明交际主体对话语受体的理解。假如话语到此戛然而止,就容易形成适应过度,因此交际主体再次“讲道理”以理服人,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际策略组合的说服效果。

例4选自2016年3月23日播出的《房产引发的母女大战》。

调解员1:马女士,你一直在强调尊老爱幼。但你可能爱幼爱得还不够,因为你的特殊情况,你把小林放在外公外婆那里,是外公外婆带大的。

母亲:我一星期回我妈妈那里一次。

调解员1:是,你一星期回去一次,但是确实在情感这方面来讲的话,你投入的是非常少的。

母亲:对,是的。

调解员2:小林,我希望你能够明白一点哈,我承认小林你是挺坚强的,可是我还是觉得,你依旧是不够坚强。妈妈评价你总是哭,我也发现你在现场总是哭。可能我对你的要求比较高,可是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呢?因为我觉得妈妈现在的状态,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退行,如果说以前的生活让她不得不出去拼的话,那么到了现在这个年龄……

母亲:早就不想做了。

调解员2:对,她在慢慢地往回退,她在心理上倒退成了一个更想依赖你的孩子,因为她觉得你现在应该有一些力量,可以让她做一回被保护的那一个。

母亲:是的。

根据调解员和母亲的对话可知,马女士早年离异,一个人拉扯大孩子,母女长期沟通的断层,以及母亲对往事的耿耿于怀,是导致裂痕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调解员1通过“爱幼不够”“投入太少”等词汇,从客观事实考虑,表明自身与言语受体言语风格不同;其次话语主体和受体一问一答的交际方式,说明话语主体给予受体足够的话语权,正是语篇管理策略中话语分配的有效运用。而母亲第二次答复时候的态度明显缓和,说明适应策略组合发挥了作用。调解员2没有延续调解员1的做法,继续与母亲交谈不断适应,为了避免适应过度,而转向另一话语受体。通过“不够坚强”“总是哭”“要求高”等词汇,表明自身与小林的言语风格不同;其次,运用了人际控制策略,通过“母亲心理是孩子”“想被保护”等构建了母亲新的身份,引导话语受体要学会理解角色关系的调整,且说服效果体现在母亲的回答中。

四、结语

本文基于柴尔斯(Geils)等人的交际适应理论,对《金牌调解》中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调解是有选择性地运用单一适应策略或适应策略组合的动态过程,调解员会根据不同的话语情境转变言语风格,避免适应不足或适应过度,以达到说服效果。

【参考文献】

[1]R West, L Turner.Introducting communication the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4th ed.)[M].New York: Mc Graw-Hill,2010.

[2]刘正光.言语适应理论研究评述[J].语言文字应用,2001(02).

[3]冯广义.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Ncoupland, J Coupland, K Hen Wood. Accomodating the elderly: Invoking and extending a theory[J].Language in society,1988

(17):1-41.

[5]EJones CGallois,Vcallan,Mi Barker.Strategies of accommoda-tion: Development of a coding system for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02):123-152.

[6]刘凤玲,邱冬梅.浅谈语言交际适应原则的依据与特性[J].广州: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7]徐优平.基于交际适应理论的法官调解话语说服性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2(12).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案例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利用数据流进行电控故障诊断的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