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区别

2016-05-23张睿

现代交际 2016年8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社会工作

张睿

[摘要]在社会工作中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是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入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却在社会工作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分别运用这两种分析案例的思维模式来浅析二者的区别,使读者能够把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运用中合理有效地结合或者选择,使社会工作的运行更加便捷、有效。

[关键词]问题视角 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29-02

一、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理论对比

(一)两种视角的假设不同

问题视角是立足于对人的被动的理解上的,而在对于案主的服务过程中,工作者也会自然地加深对案主的介入程度。在分析案主所遭遇的问题的时候,应当先界定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属性制定一系列的帮助策略而改变案主的计划,案主也会对工作者产生越来越深的依赖心理。

优势视角是构建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的,它展现了一种从解放和赋权出发的英雄主义气质。解放是立足于可能性的,它释放了人类的精神,挑战了沿袭久远的权威,展现了全新的生存方式。所以在这种思维模式指导下的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案主的过程中会强调发现案主身上的“闪光点”,挖掘案主身上的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案主身上内在的优势,通过案主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二)两种视角的理论基础不同

从问题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往往将案主评估为问题,会把精力聚焦于案主“出了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在问题视角的思维模式下出发会十分重视童年的经验对当前行为的关键性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帮助案主找到这个挫败感最原始的引发事件,并且对案主进行客观的诊断,通过一个治疗过程来治愈行为上的偏差。通过一次次的治疗来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的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强调“淡化问题,关注优势”。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强化个体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二、在服务过程中优势视角的具体应用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家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单亲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单亲家庭800多万家,并且单亲母亲家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面对困难的程度上都超过了单亲父亲家庭。接下来就以离异家庭A女士为例来阐述优势视角是如何在服务过程中运作的。

案例梗概

A女士,今年44岁,并且独自抚养一个12岁的男孩。丈夫离异前本来答应定期付给A女士孩子的赡养费,却因为现实的原因无法履行自己的承诺。全家的开支就依靠A女士的微薄工资,庆幸的是A女士的孩子小明(化名)自小就懂事。由于是一个人带孩子,工作的原因不得不让小明寄宿在所谓的“小饭桌”的地方(可以代替家长接送孩子,管吃管住的地方),只有每周的周末可以接孩子回家。但她逐渐发现,小明见到母亲工作单位的叔叔阿姨会自己躲起来,每次陌生人与孩子说话,就算是简单的打招呼孩子也只是低着头,没有多余的对话。每当A女士与孩子谈论起家庭问题的时候,孩子总是以泪洗面却从来不反驳也不发表意见。她心疼孩子,也想通过让前夫来陪伴孩子的方式来弥补小明,却往往事与愿违,每当无法沟通时还会动手打孩子。她明白这样的情况是双方的原因却也无可奈何,于是A女士找到社工寻求帮助,使她与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原来的亲密的关系。

在优势视角的思维模式的指导下,笔者在与小明的几次交流之后发现了小明身上的一些优势。

第一,案主自身的优势。首先,小明虽然是小学生,但自身具有很强的克制力。他即使面对着很大的家庭变故,在社工用心去安抚他情绪的时候,还是很乐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其次,小明由于长期与父亲分开生活,与母亲也不能经常见面,生活在寄宿学校的他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明白了生活不易。他也在慢慢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这说明他很勇于承担责任,愿意与母亲共同努力生活。虽然经常与母亲发生口角,但是社工了解到在小明的内心来讲还是很心疼自己的母亲,更渴望从母亲那里获得肯定和赞扬。

第二,案主的支持网络。首先来讲,虽然父母离异了,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孩子能过得更好。小明跟父亲不能经常见面,也会与母亲发生矛盾,但是从本质上说,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方式不恰当而已。因此小明父母的家庭支持是这次辅导的重要支持力量。另外,小明与外婆关系很好,因此通过外婆的中间调和还是能够使小明与自己的母亲改善亲子关系的。其次来讲就是学校的支持。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小明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因此说明老师是比较认真负责,同时小明的同学也同样表示过愿意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小明进行帮助。

第三,基于优势视角范式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关注案主的优势和能力。结合小明存在的优势和资源,主要从心理调适和整合、能力发掘和运用、社会支持建立和扩展这三个维度展开服务工作。

1.心理调适和整合

人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人对特定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因此要注重案主的内部心理调适和整合。具体地说笔者以“假如我是父母”为主题,借助于小明家以往的事情,让小明置身于妈妈的角色之中,体会妈妈当时做出的各种决定和行为的心情,让他深刻感受到妈妈这样做的出发点也是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爱。另外,社工还借助日常帮A女士录的工作视频,放映给小明,让小明感受妈妈日常繁忙的工作,引导他感受妈妈时间的紧张。让他懂得母亲并不是不愿意陪伴他,而是工作所迫。

2.能力发掘和运用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天赋,因此要注重案主能力的发掘和运用。笔者在与案主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小明在运动篮球上的过人之处,于是笔者在参加小明平时的普通比赛中为小明加油助威,赞扬他的运动能力强。引导小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且让他的母亲也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正面的赞扬和肯定,帮助小明形成一种抗逆力,从而改善母子的关系,改善小明的性格缺陷。

3.社会支持建立和扩展

社会工作者在小明的好朋友之间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合作游戏,通过比赛中的沟通与合作,让小明懂得他在同学和老师之间还是被关注和关心的,并不是孤立的。进而促使小明能够主动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使小明主动成为整个家庭关系的联结者,促进小明与母亲关系的改善。

三、在服务过程中问题视角的具体应用

为了让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在应用上的区别更加具体,笔者在上述的案例中,对另外一个案主A女士的社工服务过程,将采用问题视角的思维模式作为指导,从而达到对比的效果。

通过与A女士几次谈话,笔者总结了她身上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经济上的困难。具体表现在,由于离异以后她的前夫不能履行自己的承诺给孩子一定的抚养费,所以现在维持这个两口之家的日常开销,以及送孩子上学的费用全部都要由A女士独自承担,并且通过谈话,笔者还了解到A女士在家中是长女,还兼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安抚了她激动的情绪,其次在恰当的机会帮助她与她的家人以及丈夫沟通,向他们叙述A女士现在的处境,劝说她的丈夫一定要定期给予A女士经济上的帮助,并且让A女士与家中其他兄妹共同制定时间表,一同来赡养老人,帮助A女士暂时缓解经济压力。

第二,与孩子交流的困难。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A女士需要忙碌的工作来补贴家用,再加上寄宿学校的生活也让孩子与自己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双方矛盾越来越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建议是,让A女士每天与小明进行通话,在生活中用小事来慢慢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并且要给予孩子正面的回应与赞扬,让他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特有关注。除此之外,还帮助A女士与她的母亲协商,在她无暇照顾孩子的时候让外婆代为照顾。如果在日常的交流当中A女士与小明发生口角,必须向对方道歉。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小明与母亲的关系明显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笑容也在他们脸上重现了。

第三,情感的空白。主要体现在,从与A女士交流中得知他们的离婚是由于前夫的外遇导致,因此A女士从离婚以后就再没有接受过其他异性的感情。她害怕重建的家庭会让小明感觉不适应,也害怕自己再次受到伤害。对于这样的情况,社工建议A女士首先与身边的异性进行简单的沟通,带着A女士参加小区的春节联欢会,帮助她与比较熟悉的人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让她去感受周围人的善意。直至如今,A女士已经能与周围比较熟悉的人进行一些沟通,对异性的排斥感也在慢慢降低。

第四,负面情感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主要体现在A女士离婚以后,她被离婚的阴影所笼罩,离开了以前的朋友圈,经济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让她变得郁郁寡欢,因而对孩子抱有很高的希望,一旦孩子无法达到要求的时候,A女士就会进行打骂,但是这种不良的情绪是因为没有合理的负面情绪的宣泄渠道所导致。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先与A女士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然后通过反复的沟通和询问帮助她解开心结。除此之外,笔者还帮助她与小区的居委会大妈建立了联系,让她遇到生活上的麻烦可以去居委会寻求帮助,而不要一个人承担。通过这两种办法的实施,A女士表示现在的心情有所好转,也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与孩子发生不开心的争执。

四、结语

纵观全文,不难发现,笔者分别运用了优势视角和问题视角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来指导一个家庭中的两个不同的案主,并且在辅导完之后两者的问题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不难发现,运用优势视角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优势更为明显,因为它突破了“问题为本”的介入模式,也超越了问题视角所涵括的方面。

在优势视角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没有给小明贴上“问题”的标签,而是强调在小明现有的资源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小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改善与母亲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情况,使他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发挥出最大的功能。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运用优势视角指导下进行的辅导工作,能够使尝试在心理调适和整合、能力发掘和动用、社会支持建立和扩展的平台上这几方面寻找案主的改变,透过能力建设和资源动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构建良性的亲子关系。而运用问题视角来辅导的A女士,虽然社工已经帮助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案主无疑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社工产生很强的依赖感,最终也不能自己独自去面对以后即将发生的事情。因此在笔者看来,优势视角的思维模式在这个案例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Dennis saleebey菊,李亚文,杜立婕.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袁继红.单亲母亲工作坊的实践研究[J].社会工作,2010.

[4]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5]林岚.单亲家庭母亲及其子女成长之研究.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6]李浩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刘梦,小组工作高[M].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8]杜立婕.使用优势视角培养案主的抗逆力——一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03):20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淡化问题、关注优势 探寻生命的内在力量
优势视角下“步入毒途”青少年的社工介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