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6-05-23罗静谢仁生

现代交际 2016年8期
关键词:自杀高校学生对策

罗静 谢仁生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屡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突发事件的影响和网络媒体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学生自杀的原因。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生命进行多方位思考,“重”视生命教育、“开”设校园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机构等有效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自杀事件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高校学生 自杀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33-02

“自杀”,心理学对其的解释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毁灭行为,个体将其认为是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最佳方式。“大学生”,一个接受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未来发展希望的群体。这两个本没有联系的词语,近年来却总是以“组团”的形式一起进入大众的视野当中,这不禁引人深思——当前的大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他们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而高校的教育又在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中充当什么角色?自杀在当前已经成为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性问题。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出现,不仅是学生对个人生命的不负责任,也给家庭带来了伤痛,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对高校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高校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是极其重要也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一)学习压力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仅仅是学习地点的改变,更是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如若得不到适当的调整,就会对进入高校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进入高校后,学习的科目增加,学习的自主性更强,高校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他们设置的理想目标一旦未能达到,就容易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在某种程度上,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潜能的发挥,但是当这种压力超出了高校学生的接受范围,他们就会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造成自杀倾向的产生,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二)经济压力

现在社会经济相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很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处于贫困阶段,对于来自农村的高校生,落后的经济仍然是制约他们上大学的重要因素。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很多农村家庭都需要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以支付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对于之后源源不断的其他学习支出,他们感到了沮丧和无力。虽然现在学校已经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项目上对农村大学生大力倾斜,但是由于这个群体的庞大,真正受到帮助的学生还是少数。一些农村大学生还是因为支付不了学费和生活费而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已进入高校学习的农村大学生,也有个别人因为经济负担过大而影响正常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最后认为自己对不起家庭,给家庭带去严重的负担而选择极端的自杀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三)就业压力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虽然找工作不及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壮烈,但在当前人才济济的社会大环境下,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非常艰难。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高校学生,适应不了毕业后多变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交流、快速的节奏生活,而慢慢失去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选择待在校园的象牙塔,不愿走出校门。目前的就业市场对高校学生的就业也缺乏统一的保护规范,使得有些学生在招聘过程中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和一些无奈的标准,例如会不会喝酒、能不能出差、是否结婚,成为招聘方的重要选择条件。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情况,大学生的压力倍增,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对未来失去信心,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些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四)情感挫折

曾经有人说过,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都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陪伴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由于性格、家庭、地域等的差异性,很多人感觉不能长期相处下去而选择分手。分手后有的人可以潇洒地走出这段感情去寻找自己的下一个目标,但是有的却放不下,钻进了死胡同,经历几次求和未果后,经受不了感情所给予的打击而选择从学生宿舍跳下,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

(五)突发事件的影响

当大学生经历一些突发性事件或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往往很难控制而容易走极端,这些突发事件容易成为自杀事件的导火索,直接或者间接引起自杀行为的发生。通过对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达到一定强度的心理刺激事件是构成自杀行为发生的外因,而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刺激事件主要有:严重的人际冲突、严重的挫折失败、受人威胁或羞辱、失恋、父母离婚或亡故、严重的突发性疾病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大学生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冲击力都是难以想象的。极端消极的负面情绪源源不断出现时,个别大学生心理承受不了而选择结束生命来逃避一切。

(六)网络媒体的影响

网络媒体成为当前社会宣传的主流媒体,高校学生接受着来自网络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虚拟世界的憧憬,让大学生思想发展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网络世界对死亡观念的弱化和对西方基督教天堂的渲染,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学生思想的异化。他们在游戏中很暴力、激进,通过一次又一次杀掉游戏中的敌人来晋级,死亡与重生在他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他们在网络中与他人相聊甚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容易陷入严重的孤独感,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好,找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最后以自杀来解脱。

二、高校学生自杀干预对策

我国高校学生自杀现状令人担忧,但是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发现很多自杀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需要提前进行一些措施干预。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整理,总结得出以下三个字——“加”“重”“开”,分别从不同方面预防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一)“加”——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健全高校各类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学生专职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高校如果出现了学生自杀事件,各院系应该尽快解决此次事件,而且高度重视该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避免同类事件在短时间之内再次发生。辅导员也可以与死亡学生周围的同学多接触,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情绪变化,分享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趣事,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走出同学死亡的悲伤氛围,从而有一个新的开始。

高校需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学生自杀预防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各种应激因素。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强化他们抗挫折能力,建立好防范各种挫折的心理防护墙,避免因遭遇挫折而走上极端之路。

在课下,组织专家进行相关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知识讲座,学生社团开展各种丰富多彩,传播正能量的社团活动,营造一种友好、和谐和真诚的氛围,让他们感觉与校园周围一切和谐相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和育人过程中的教育、导向、激励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减少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二)“重”——引导大学生对生命进行多方位思考,重视生命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被投入了高等教育的生产流程。部分高校延续高中教育模式,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不重视实践的教育价值取向容易导致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分离。部分高校学生因为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竞争大而不堪重负跳楼自杀,也有学生因为学习过度劳累而猝死,表现出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也是给高校不重视生命教育的一个警示。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天堂,也是育人的圣殿,而生命的存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所以高校必须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找回生命成就感,帮助他们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找到合理的生存生活方式,引发他们对生命价值的全方位的思考,注重对他们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存和生活的真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对终极信仰的追求,进而养成仁爱情怀。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对生命形成科学、正确、完整的认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从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和责任教育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让他们体验生命的尊严以及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生命道德教育普遍化,构建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

生命教育不仅仅教会大学生感受、欣赏生命之美,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能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挫折和苦难,而不是逃避。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出现曲折和坎坷,这就要求大学生时时刻刻都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从困境的搅扰中感受生命的尊严和伟大,以及生命存在重要的意义。

(三)“开”——开设校园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机构

自杀预防和干预机构对缓解大学生自杀情绪,抑制自杀冲动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中,增设自杀预防和干预机构,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将自杀意念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新生进校时首先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而有效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从中发现需要重点关注、帮助的对象,针对性地展开工作;然后开设热线咨询救助电话以及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形式,为那些产生自杀意念和背负压力、情绪低落的大学生及时提供多样化的求助选择,最大程度地达到防范效果。对已经出现明显的自杀倾向,或者其他的精神病症状的学生,学校应该立即通知其监护人,将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三、结语

大学生自杀现象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需要科学对待,理性分析。目前在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高校学生心理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自杀发生率和成功率有所下降,有学习、情感问题的学生、经济贫困的学生以及就业困难的学生得到引导和帮助,积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比较系统的高校学生自杀防御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由此可见,对于高校来说,学生的自杀预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其他相关学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严重,超10万患有抑郁症[N].京华时报,2009,5(22).

[2]都春霞.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03).

[3]褚惠萍.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J].江苏高教,2007(01).

[4]邵汉民.中国文化精神[M].商务印书管,2000:47-49.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自杀高校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自杀”的教授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