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2016-05-14何毅刚

医学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分析推广应用

何毅刚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均符合行导管介入治疗条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术后3 d、30 d、90 d以及1年随访指标情况进行总结,随访具体内容包括:体检结果、超声心电图结果以及心电图结果等。结果 所有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6)min,平均曝光时间为(27.8±9.2)min,住院平均时间为(8.2±2.3)d。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记录,无死亡病例。患儿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后最大右心室压力,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AD)封堵后,左心房内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以及收缩期左心房内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导管介入治疗患儿房间隔缺损(ASD)以及动脉导管未闭(PAD)等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面积小、恢复出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导管介入;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分析;推广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因心脏以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解剖结果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情况[1]。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该病症的发生率占新生婴儿0.5%~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2-4]。因介入技术具有创伤面积小、恢复出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为进一步了解,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我院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经严格筛查和鉴定,均符合行导管介入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经严格筛查和鉴定,均符合行导管介入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儿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11.6±3.2)岁,平均体重(12.6±4.2)kg。所有患儿中有34例确诊为房间隔缺损(ASD),同样34例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PAD)。

1.2方法 术前对68例患者的血压、血氧以及心电图等指标,进行常规检测,并行静脉肝素化。动脉导管未闭(PAD)封堵术:具体方法首先是行右股动脉以及股静脉穿刺,并通过股静脉将猪尾导管置入PAD上方;其次是通过左侧位血管造影,观测PAD形状和狭窄位置直径,交换导丝送入主动脉,然后选取适合的封堵器,对PAD进行封堵;最后对主动脉行造影检查封堵完全后,释放封堵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技术:具体方法首先是患儿采取全身麻醉,通过超声检查房间隔缺损(ASD)情况,并与之结合选取适合的封堵器;其次是行右股静脉穿刺,检查右心导管,导丝通过房间隔缺损位置,送至右上肺静脉,输送鞘沿着交换导丝送入,左心房中央静脉或是肺静脉,封堵器通过输送鞘,送入并对房间隔缺损位置进行封堵;最后是通过造影复查封堵效果满意后,释放封堵器。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s)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68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6)min,平均曝光时间为(27.8±9.2)min,住院平均时间为(8.2±2.3)d。封堵治疗后,即刻检测封堵效果发现,3例患儿存在轻微残存分流现象,但90 d后,复查症状完全消失。在对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因导管进入心脏时具有刺激作用,所以会出现短暂房性或室性早博现象,导管撤离后即刻恢复正常。其中2例出现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经针对性治疗后痊愈。

2.2随访结果

2.2.1患儿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后最大右心室压力改善情况,术前为(46.3±4.6)mmHg,术后3 d检测为(31.2±2.5)mmHg,术后30 d检测为(27.2±2.8)mmHg,术后90 d检测为(26.1±2.3)mmHg。由此可见,术后患儿最大右心室压力,明显低于术前(P<0.05)。

2.2.2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AD)封堵后,左心房内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以及收缩期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术前分别为(3.2±0.6)mm、(4.8±0.8)mm、(3.8±0.9)mm,术后3 d检测分别为(2.6±0.3)、(4.3±0.6)mm、(2.9±0.4)mm,术后30 d检测分别为(2.2±0.5)mm、(4.0±0.2)mm、(2.9±0.3)mm,术后90 d检测分别为(2.2±0.5)mm、(3.8±0.1)mm、(2.8±0.2)mm。由此可见,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AD)封堵后,左心房内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以及收缩期左心房内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最终采用何种方式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选择[5]。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医学上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技术,也随之提高。因其具有创伤面积小、并发症少以及治疗费相对较低等优点,是作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理想选择,已广泛被患儿及家属接受。此次研究结果显示,68例患儿手术均成功,3例患儿存在轻微残存分流现象,但90 d后,复查症状完全消失,其中出现的2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患儿,通过针对性治疗后痊 愈[6-7]。进一步说明,采用导管介入治疗患儿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面积小、恢复出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新梅,吴燕英,陈娇,等.经导管介入结合外科手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42-43.

[2]权晓强,程兆云,孟树萍,等.开胸直视手术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对比[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6):42-43.

[3]孙锟.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5):365-370.

[4]谢海玉,李晓玲,蔡婷婷,等.七氟醚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封堵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2):116-118.

[5]覃晓波,孙中波,伍广伟,等.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前后心律失常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257-259.

[6]李奋,周爱卿,高伟,等.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八例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5):334-336.

[7]赵仙先,秦永文,郑兴,等.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1):56-58.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分析推广应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探讨
早孕期软指标阳性筛查胎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脏声带综合征患儿心脏矫治术后肺动脉压力及声带症状的变化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联合降主动脉逆行跟踪法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的价值分析
关于推进PPP推广应用问题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