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技校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5-14梁晓莹

职业·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技校生心理问题

梁晓莹

摘 要:90后技校生中大部分正是“留守儿童”,本文通过分析提出,技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从社会环境、家庭变故、心理波动等方面分析当代90后技校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技校生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技校生 心理问题 家校联手

作为一名技校德育老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非常需要研究的工作内容之一,思想教育工作甚至关乎学生个体甚至整个班集体的学风及教育成效,这在90后的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探索,发现通过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并解析其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施以个性化的措施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一、90后技校生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剖析

1.农村留守的成长经历造成了部分技校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而儿童留在农村生活、上学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就业、生活剪刀差的存在,迫于维持生计、改善生活,越来越多父母被迫要丢下了自己的子女,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务工,造成常说的“乡镇空心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现象。

这些学龄青少年们多与自己的隔辈亲人、亲属甚至朋友一起生活。这些“临时监护人”起到的作用仅仅就是照看青少年人身安全,捎带照顾其饮食起居,根本无法辅导其学业,更遑论与其进行心理疏通、沟通了。这样环境下走出来的学生,虽然生活自主独立性强些,但也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漠视学业、得过且过等消极行为。

2.家庭离异因素扭曲了部分技校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时代发展当今,离婚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心理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笔者在做资料统计的过程中发现,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比例居然占到了60%!这部分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的生活习惯、个人行为与正常家庭的学生表面上没有多大差异,但由于父母双方所采取的措施竟然都是互相推诿、互相埋怨、互相指责,完全无暇顾及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完全失去了对家庭亲情的寄望,甚至颠覆了正确的婚姻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会是父母故事的翻版,从而失去了学习奋斗的动力。他们在进入班集体后,往往认为自己的存在和表现也可有可无,以致学习漫无目的,行为自由散漫,稍遇挫折就容易自暴自弃。

3.父母思维惯性和偏执观念影响了技校生的综合发展

留守和离异现象的扩大化和普遍性,加深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的结果,是容易使父母对子女的评价单一化、固定化。

曾经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称其母亲很难相处,因此他总是想尽办法逃避与母亲沟通,从而产生敏感脆弱的心理表现,容易在困难面前放弃自己的选择,很难坚持下来。后来笔者通过深入的了解发现,在该学生的母亲的印象中,总认为儿子整天都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除了玩耍就是上网,在日常的母子沟通相处中总是表现出不信任、不鼓励的态度。母亲对儿子的错误观念源自于该生在初中阶段曾经有一段时间通宵上网、放弃学业,以致成绩一落千丈的经历,而母亲对此束手无策。但是该生自从到了技校后,表现非常优秀,不仅平时认真上课、经常获得任课老师的表扬,还担任了学校某协会的会长。该生在潜意识中,其实想让家人,尤其是母亲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但由于该生母亲的惯性思维,仍无法给该生正面地肯定与激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学生逐渐变得不自信,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综合的发展。

二、90后技校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增强自信,深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尽管特殊的家庭环境对90后技校生的心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然而通过长期与这类型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却能够逐步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例如,留守家庭和离异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学生,比起父母、老人围绕着长大的独生子女,有着更强大的内心和独立生活能力,他们的头脑更加精明,手脚更加麻利。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对于日常的开支必须量入为出、合理规划,家务活更是干得井井有条,到校后内务整理及勤劳度上一般也是出类拔萃。

再如,留守家庭和离异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学生,特别是隔辈老人照顾长大的学生,到了青少年时期,懂更多的孝顺和礼仪之道。他们可能对于父母的言论不屑,却紧紧铭记老人的叮嘱与教诲,在待人接物、互帮互助上胜人一筹。

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思想教育管理中,发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褒奖(言辞、委以重任等),树立正面典型。这在给学生建立自信的同时,也可以给班级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巩固管理成果。

2.家校携手,共同清除影响学生的进取的思想

实践证明,家长在对子女的学习态度上,更多的是指望学校、老师。即便有所行动,更多的也是对学生进行单调的批评、责罚。由于这种家长与老师态度的反差,更加容易刺激心理上本就敏感脆弱的学生,从而让学生自我逆反、自我放弃。

因此,面对受特殊家庭环境影响的90后技校生,我们应该做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应该同时辅以家长的教育工作,使家长也加入到关心、激励、疏导学生的途径上来。通过与家长深入的交流发现,大部分问题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变化的态度多是无奈、叹息和愧疚,感叹因自身原因导致子女缺乏关爱和照顾,从而形成孤僻、懒散、叛逆等不良的心理问题。

作为德育老师,应当通过家校互访、电话沟通等,使家长认识到,尽管父母都是有自身的无奈,或因经济问题或因感情问题,但是这些都不应成为忽略或无视子女成长的借口。虽然这类型学生的心理阴影难以清除,孤僻叛逆的性格早已形成,但是作为父母还是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尤其要抓住青春期这个黄金时期,不要等子女形成不健全甚至扭曲的人格、价值观后,而懊悔一辈子。老师在抓好了解关怀、匡扶正面的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多形式地与子女进行交流,来校探视、电话过问、亲属带话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关爱,从而励志进取、见贤思齐,以全新的学习态度和面貌出现在家长、老师、同学面前。

3.宽严相济,给学生营造阳光健康适合成长的土壤

缺乏关爱或者责罚过度是问题技校生家长普遍存在极端态度,这也往往是导致产生厌学、懒散、逆反等一系列学习负面情绪的两个内在“触发点”。由于缺乏关爱和正面激励,他们逐步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外在表现为头脑灵活但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容易分心,做事不积极,难以融入班集体等。

我们可以更加敏锐细心地去观察关注这类型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发现厌学、结交不良伙伴等不良苗头后,把这些苗头遏止在萌芽状态。同时,对于违纪行为的发生,要底线清晰、处罚及时,绝不漠视或放任学生进行违纪行为,防止负面影响的扩大化。发挥班干部以及同宿舍的学生的作用,与这些学生多关心、多交流,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不至于走极端。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于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褒奖,增强其自信。正能量越大,负能量就会逐步失去市场。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也就越顺畅,成效越显著。

三、小结

总之,鉴于问题技校生成因的复杂性、长期性,因此需要个别情况个别分析,全方位地调动其自身、家长、同学、亲属、协会等的力量,施以差异化的解决措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将问题学生重新拉回到“阳光学生”的群体中来,也更能体现出思想教育工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乌尔沁.不良父母:一个离异家庭孩子的寻爱之旅[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2]曾丽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清远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校生心理问题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是一种积极导向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关于技校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网络购物背景下技校生消费者从众心理的分析——以淘宝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