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引导时机,促进有效教学

2016-05-14高文洁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配律分母算式

高文洁

数学课堂是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数学学习是互动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交流、碰撞、生成、发展中,学生孰能无惑。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课堂会因教师的及时引导而生成层出不穷的精彩,也会因教师错失引导良机而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那么,教师应该抓住哪些时机加以引导呢?学生的学习方向容易发生偏离,思维难以深入,钻研数学问题难免会缺乏深度和广度,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引导时机,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

一、当学生思维模糊时,使其清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抓住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引导。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辨析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从思维不清走向思维清晰。

在“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中,我直接在黑板上出示“4÷”,提问:会算吗?班上80%的同学是会计算的,然后我又出示“4÷”,还会吗?这时有几个学生不敢确定了。当学生得出结果后,我又问学生,这个结果你是怎样得到的?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用4乘以的倒数。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时,举手的同学就更少了。上一节课我们是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的,但是现在再用分数的意义去解释,有点行不通。不能说成“把4平均分成份”,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家陷入沉思中。有一名学生举手了,他说我们可以把看作1÷3,这样算式就可以写成“4÷(1÷3)”,再变形一次,“4÷1×3”。这样就可以得出结果,实际上这是根据“分数连除的性质”来解释的。应该是正确的,但是有好多同学听得迷迷糊糊的,陷入了第二次沉默。这时,我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图表示出这道算式的意思。很快,有的学生用线段图、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圆形等,表示出了“4÷”和“4÷”的意思。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说说这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了意义——表示4里面有几个。然后再通过图形去理解算理:“4÷=4÷1×3=4×3=12”,想“1里面有3个,4里面有4个1,也就是有12个”。这样在计算的过程中省略“除以1”,得到“4÷=4×3=12”,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从而总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的提问,使自己一下子陷入了“模糊”当中,最后抓住机会进行引导,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所以又变得“清晰”了。学生对知识有不理解时,往往正是学生愤悱之时。此时,学生求知的需要强烈,也是教师实施引导的最佳时机。这样的引导,可以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有效互动,可谓一“引”多得。

二、当学生观点错误时,使其正确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更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学生犯错”是课堂教学中的家常便饭。其实,很多“错误”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如果在学生错误的时候,教师及时进行适当引导,可以将“错误”之“石”点化成“金子”。

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自己创造一个分数。学生们都用手中的纸折出了不同的分数,当学生们在与同桌交流时,我发现一个学生的手藏在抽屉里,不肯拿出自己的纸。他的同桌喊道:他做错了。我微笑着走过去,俯下身子,我鼓励他:别担心,让老师看看你的发明,或许老师能帮助你。他犹豫着拿出自己折的分数,原来他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四份,涂了其中的一份,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我没有马上对他进行评价,而是转向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先说说自己折的分数。待所有学生都交流好了,我拿出他的长方形:“大家可以给高老师提点建议吗?”课代表说:“平均分成四份,分母应该是4。”“谢谢,你的建议对我帮助很大!”我继续引导:“如何在这幅图中表示出二分之一呢?”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班长第一个发言:“再涂出一份来,就是整个图形的一半了,就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了。”第二个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站起来:“也可以用四分之二来表示,说明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

“错误”引发了同学们对以上问题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思维热情。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师适时地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使学生的观点从“错误”中走出来。

三、当学生理解受阻时,使其畅通

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仍想不通,这也说明正处于“愤”“悱”状态,迫切希望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时应该是教师引导的好机会,教师也许只要只言片语,便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

如在《分数化成小数》的教学中,书上只介绍用分数除以分母的一般方法,对于分母是20、25、50、125的特殊分数,我会引导学生采用新的方法。出示=(小数),让学生先讨论:“你能想出简便方法吗?”学生带着悬念纷纷探究起来。时不时听到同学说:“真难想啊!”我轻声提醒:“能把的分母变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路一下子给打开了,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四、当学生思维定势时,使其开阔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过去所学内容和别人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还可以使课堂上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能给学生启示:思考问题不可以拘泥于一个角度,要从多个角度思考,从整体着手,使学生的思维开阔。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简便计算:125×(80×8),学生出现以下错例:

(1)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0000000

(2)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这两种错误的解法,主要原因是:学生将乘法分配律与以前的乘法结合律混淆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的片段性、具体性更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刚学过乘法分配律,学生在解这题时会想方设法用分配律来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分配律和结合律进行区别,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存着很多机遇,教师只要能抓住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心灵的乐曲,启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由有效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分配律分母算式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巧用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