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例题教学
2016-05-14熊晓黎
熊晓黎
【摘 要】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同样数学离不开例题教学。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就一定要为课堂教学来选择精粹的内容,最好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尽最大的限度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牢牢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大胆的进行探索知识,进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看法
那么如何设计例题教学,使它们真正发挥例题应有的教学价值呢?现结合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点点滴滴,谈些许看法。
一、自学、辅导、巧提问,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思维品质
在平时教学中,以课本为主。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对于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个别辅导,再在讲课的过程中巧妙地设疑问难。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学”是教的中心。所以对于一些较简单的例题或需要学生动一定脑筋但能看清其来龙去脉、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例题,教师可以不讲,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只是提出一些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例题理解有帮助的问题;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辅导;对有代表性的、有争议的问题,再给予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在自学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二、结合实际,另辟蹊径,自编例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中的章节、例题的编写顺序、结构固然有其依据,不能随便打破,但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以致用,高效快捷”的原则,适当增减例题的容量,甚至不要课本例题,而另选一例,只要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会用来解题即可。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一个历史性难点。本人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我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用正、负数表示,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分别为:(+5)+(+3)= +8,(+4)+(-6)= -2,这样,学生对正、负数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样,首先是学生能看到实际问题,引起解决问题的悬念,开动脑筋,积极猜想,凭直觉想象,生活经验等等均可一试,感觉数学来自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变式数学,推广引伸例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变式,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时时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旨在一个“变”字,使其题目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一次变式,都能紧紧抓住、时时牵动学生的心,当你看到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探索、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时,你难道不高兴吗?
例如九年级数学中一题:⊙O1和⊙O2相交于点B和C,A是⊙O1上另一点,AT是⊙O1的切线,又直线AB与AC分别交⊙O2于点D和E,求证:AT∥DE。这道题课本没有给出图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作如下图形:通过连结BC,运用弦切角定理和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易证。这时,引导学生在条件不变情况下,使⊙O1和⊙O2相对运动,同时A点也相对运动,可得到另一图形,它们的证明方法类似。针对上述各种图形的变化,原结论和证法是否有变化,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在变化过程中寻找不变的量,即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没有变,证明方法有所变化,这样多角度地展现问题,让学生从变化中找出“不变”的量,问题便迎刃而解,同时把众多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归纳总结,提炼规律,新旧联系,综合运用
通过总结规律,提炼解题模型,观察问题特征,捕捉解题信息,使学生能敏捷地发现问题,并以最快速度抓住主要矛盾,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所以每讲一堂课的例题,都要归纳小结,讲完一个单元或小节,要进行章节小结,还要对同一种类型、同一类知识点的不同题型进行归纳、寻找规律等。如我在讲解坐标平移时,总结平移规律为“左减右加纵不变,上加下减横不变。”在讲解不等式组时,归纳总结其解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又如,对解答三角形、梯形等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辅助线的妙用。学生很容易记住,并一下子抓住本质。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复习“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求根公式是怎样推导而来的?用了什么思想方法?求根公式应用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都用求根公式可以进行求解?这是探索性的思维动,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自我消化与吸收,减低了教学的难度。
总而言之,“题海无边”,我们不仅要选好例题,更要注重创新的例题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去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