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蓝海崛起
2016-05-14孔维琛
孔维琛
与互联网融合的消费金融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或许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蓝海。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迫切需求,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消费金融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专利。
不温不火
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我国宣布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根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以及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同时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这也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贷款不包括房贷和车贷。
2010年,北银、锦程、中银和捷信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获批成立,发起人分别为北京银行、成都银行、中国银行和外资PPF集团。但是这一时期的消费信贷业务基本被银行信用卡覆盖,这也导致无法申请信用卡的客户没有办法获得消费信贷。
2013年,消费金融在政策层面有所放松,当年9月,银监会修订《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与旧的管理办法相比,增加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允许依托零售商网点开展异地业务;允许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等多项规定。
然而,消费金融在国内发展十分缓慢,五年时间仅仅发展了不到十家公司,金融评论人士余丰慧认为,准入门槛上过高过严导致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缓慢。比如:《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法》规定的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须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或主营业务为提供适合消费贷款业务产品的境内非金融企业,且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仅仅这一条件就把大多数民间资本拒之门外。再比如: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这个条件比设立商业银行门槛还高,《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千万元人民币。
余丰慧认为,鼓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将有力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2013年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的介入推动了消费金融的普及以及政策的放开。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准入,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当年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之一。
互联网推动下的爆发
除了拿到牌照的“正规军”,一些没有拿到“牌照”,以电商、金融服务公司、小贷公司、P2P公司等形式曲线入局消费金融业务的更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到180家,其中“正规军”10家,大学生分期超过50家,还包括教育分期、汽车分期、旅游分期等等。
互联网巨头当然不愿意放过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巨大市场,跑马圈地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2014年初,京东推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一款信用支付产品“白条”,进入消费金融领域,2015年10月,“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挂牌,成为自备案制实行以来,深交所挂牌的第一个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资产证券化项目。2014年7月,天猫也以“天猫分期”产品进入消费金融领域,2014年12月阿里花呗发布,目前蚂蚁金服已经成为阿里系消费金融的代言人。
BAT之一的百度也不甘落后,2014年9月,百度联合中影股份、中信信托发布国内首个电影大众消费平台——“百发有戏”,2015年4月发布“百度有钱”,也想掘金互联网消费金融。
2014年12月底,腾讯主导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线。微众银行主要定位于向用户提供购物、旅行等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并有望将获客渠道搭载到微信钱包、京东电商、QQ商城平台上,将金融需求以功能形式嵌入到社交、电商、娱乐应用之中。
2015年5月29日,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苏宁“供应链金融+基金保险+消费信贷”的全产业链金融布局初步成型。其推出的新产品“任性付”瞄准了月消费额在1万元以下的普通消费者。2015年9月10日,国美金控正式对外发布互联网金融战略。国美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周亚飞介绍,国美将以产业为基础,形成一整套贴近行业实际的涵盖支付、信贷、保险、股权投资等领域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聚焦于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两大领域。
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认为,互联网金融涌入消费金融领域似乎理所应当,如今中国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强大,而网络消费也逐渐成为了消费的主流,加上前几年信用卡的普及,已经培养了消费者负债消费的习惯,电商来做消费金融也是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而近几年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将互联网金融推向高点。
发展所趋
根据艾瑞咨询和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中国消费贷款增长率高达20%,远远超过GDP的增长。而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信贷的主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
分析人士认为,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将进一步普及,覆盖更多人群,但是在垂直方向上,消费金融将更加垂直和细分,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消费产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分化得越来越细,而细分、垂直化带来的也是行业的优化,每个领域,每一条行业线,都有更为专业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出现。
消费金融监管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去年互联网金融遭遇的诸多尴尬之后,深受互联网消费影响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将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的加强而更加规范化。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的监管政策来看,在消费金融的准入方面,将继续适时放开,但是在具体的监管细则上,将会不断完善。
消费金融的另一趋势就是加强风控。招商证券分析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人群信用资质整体较差,其不良率可能更高。比如校园信贷消费,在校园电商的推动下,校园消费信贷大量出现,但是作为学生,其还款能力值得商榷。招商证券认为,公司必须根据服务人群特点建立和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整合用户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强化风险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