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冬闲蚕房栽培猴头菇技术研究
2016-05-14黄晓文
黄晓文
摘 要:猴头菇冬闲蚕房栽培是充分利用冬季闲置蚕房的简易栽培法。本文结合广西柳城县养蚕方式和猴头菇的栽培管理特点,利用冬季闲置蚕房桑枝栽培猴头菇的合理栽培模式,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冬闲蚕房;猴头菇;栽培技术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一般生长在麻栎、山毛栎、栓皮栎、青刚栎、蒙古栎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树虫孔中,悬挂于枯干或活树的枯死部分。人工驯化栽培猴头菇,多为室内瓶栽或纸袋栽培,不仅产量低且畸形多,效益不高。在广西柳城县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养蚕的季节,11月中旬后,桑树落叶不能养蚕,11月中下旬秋蚕结束至年3月中旬春蚕进棚前蚕房(室)、消毒设备等都处于闲置状态。这时栽培猴头菇,在生产季节上,正好与养蚕互相错开,形成一套综合利用资源生产模式。
一、冬闲蚕房栽培猴头菇技术
1.栽培季节。猴头菇属于中温型食用菌,适宜在11月至次年3月栽培。在制备猴头菇菌棒时,应从9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下旬,此时自然气温由高到低,发菌期的自然气温十分适宜。11月放入空闲蚕房进行种植。
2.蚕房要求。蚕房必须保证保温、保湿、通风透气。再整理蚕房时,从11月中旬最后一批秋蚕结束后开始,首先将房间打扫干净,然后用60%漂粉精或毒消散喷雾消毒房间,待气味散尽后,再将可以出菇的猴头菇菌包搬入蚕房出菇。
3.培养方法。根据养蚕方式和猴头菇的特点,采用配方:桑枝屑35%,棉子壳30%,木屑12%,麸皮17%,玉米粉3%,普钙1%,石膏1%,白糖1%。菌包按常规方法生产,每平方米25袋左右,无菌操作接种。
4.装袋灭菌。栽培袋选用低压聚乙烯薄膜简料,裁制成15×55厘米规格,每袋装料0.9公斤左右。要求紧实不留空隙,袋口扎牢,密封不漏气。轻取轻放,防止刺破袋面。装袋后及时进行常压灭菌灶灭菌,旺火猛攻尽快上100C持续14小时,达标后趁热卸袋。
5.接种发菌。袋温降至28C以下时,接人菌种。接种方法两种:短袋两头接种和长袋打孔接种。短袋两头接种后,用胶圈扎紧袋口。长袋打孔接种后用透明胶布封口。菌种应选用H大球1号。接种前接种室进行消毒,可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于碗中,产生气体消毒,每袋打接和穴5个,接种后穴口胶布贴封。接种后置于26℃-28℃培养室内发菌培养,袋子“#”字形重叠,防止强光照射,防止雨水淋湿和高温袭击。
6.定向诱基。接种后将菌包统一放在培养室内培养,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20~27℃,黑暗或有较弱的散射光。当20%~30%的菌包有菇蕾出现时,即可把菌包搬到灭菌好的蚕房进行出菇。采取地面摆放和上架摆放出菇方式。
7.控温定形。菌袋下田启口现基后,进人催蕾期。温度以16℃-20℃为适,如果气温超过22℃,会导致菌丝不断增长,菇袋散发成花菜状的畸形菇。此时注意降温,可采取:空间喷水、棚遮物加厚,早晚通风等。
8.增湿出菇。根据菇体大小,表现色泽,气侯晴雨等不同条件,灵活掌握喷水。幼蕾期雾喷,发育期轻喷,后期勤喷,菇体萎黄刺毛不明显,长速缓慢为湿度不足,应多喷水。喷水要结合通风,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达1%,出现无刺毛的光头菇。
9.产量。产量约每棒0.8——1kg。
二、出菇管理技术
1.水分把握管理。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水应掌握“勤喷、少喷”的原则。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左右。湿度过大,会引起子实体早熟,质量差;湿度过低,生长缓慢,易变黄干缩。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2.通风换气降温除湿。猴头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双孢蘑菇是好氧性大型真菌,持空气新鲜是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通气不良,CO2过多,易出现珊瑚状畸形菇。因此要加强菇床通风换气,气温低时选择气湿最高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以提高小空间温度,气候干燥时不通风或只换气,阴雨天气要多开门窗通风换气;寒流时少换气或不通风,冬季夜间寒冷时少通风换气。
3.光照应用要求。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头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若光线不足,子实体原基不易形成,对已形成的子实体,甚至造成畸形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4.病虫害防治。猴头菇生产过程中一般很少发生大面积病虫害危害的事故。但是,必须提高警惕,把病虫害灭杀在繁殖周期以前(如培养料高温发酵,及时处理床面病菇,经常喷石灰水等),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及时治杀。猴头菇的病虫害主要表现在菌丝发育期。常见有绿毒、链抱霉、黄曲霉、青霉等杂菌。应以防止为主,重点把住菌袋灭菌和接种两大关,发菌期发现杂菌,应在侵害处用甲醛或酒精注封患处,控制蔓延。长菇期常因温度过大,通风不良,发生青霉为害子实体,长菇期禁用农药,应及时采摘处理。
三、结语
结合广西养蚕方式和猴头菇的栽培管理特点,在空闲蚕房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采取短袋两头接种地面摆放出菇的栽培模式较适合广西本地。该栽培模式,透气性好,湿度容易保持,菌丝生长快,出菇快,子实体经济形状好,产量高。在空闲蚕房,利用废弃的桑枝栽培猴头菇不但可以解决食用菌原料紧缺问题,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蚕农经济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雪凤,卢玉文,梁云等. 冬闲蚕房桑枝屑栽培猴头菇试验[J]. 食用菌,2013,01期:41-42.
[2]谭冠礼. 桑枝屑栽培猴头菇三种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J]. 广西蚕业,2010,03期:68-71.
[3]卢玉文,陈雪凤. 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1,第2期: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