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气候变化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经济的思考

2016-05-14黄少芬高习黄园园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象灾害

黄少芬 高习 黄园园

摘 要:本文阐明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以及气候变化农业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式,提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问题不只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而且涉及到国际安全形势问题,它使国际斗争更加激烈,已经成为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粮食、水资源、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供应与再分配,将引发国家社会动荡、边界冲突,扰乱现有正常秩序和地域政治格局。在容易遭受气候变暖影响的地区,由于粮食产量下降,人群中疾病增加,可用水资源日益稀少,大量人口为寻找生存而变化区域,经济和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可能成为滋生内部冲突、极端主义、山头势力的温床。因此,气候变化可能给国家自身造成巨大压力。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气候变化在农牧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物候期提前。现有的气候变化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出现变动,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发生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大幅度增加;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面积减少;某些家畜疾病的发病率可能提高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近50年中国西北冰川面积明显减小,冻土厚度减薄。未来气候变化将造成森林类型的分布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森林生产力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高;内陆湖泊和湿地加速萎缩;冰川与冻土面积将加速减少;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引起了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变化。近40年中国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等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多呈下降趋势,北方干旱、南方洪涝等极端水文事件频繁发生。未来50到100年,气候变化将可能增加中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几率;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加剧。就南安而言,由于气候变化,南安的水资源明显减少,相对减少了34.8%。

二、农业气象是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建立,在业务、科研等方面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促进了气象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联合发展,也提高了气象工作在农业生产上的地位和威望。

1.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高。建成了连通全国2300多个县的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结合的气象通信网络系统,覆盖31个省(区、市)的电视会商系统,实现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的联合会商;建成了较完整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24小时晴雨预报平均准确率为83%。

2.气象服务手段得到改进,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显著提高。气象部门已初步建成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全国每天接受气象服务的公众超过10亿人次。南安市接受公共气象服务的公众达到145万人次以上。

3.气象服务产品大为丰富,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产品已由最初单一的天气预报发展为多种服务为一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包括气象监测、警报、预报、预测、预估、评估、对策等信息。南安市还编辑出版了《南安农业气象指标》科普读物,进一步提升了气象对农业生产服务的功能。

4.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能力大为提高。各级气象部门制定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机构、队伍和应急平台建设,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服务及时的应急机制。南安市成立气象应急服务党员先锋队,在重大气象灾害面前体现气象工作者的风范。

三、目前引起气象变体的主要原因

就当前而言,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类。前者指的是日地关系以及气候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过程,比如太阳活动、火山活动以及海洋、大气、陆面、冰雪等气候系统各子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后一类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就增强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以及地球上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也增加了气象变化的因素,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2007年出版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九成以上可能性)是导致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四、气候变化前提下农业生产转型的主要方式

农业生产转型有两个新主题:一是必须通过技术来提高气候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气候变化造成的现实影响;二是必须对环境资源保护和气候生境进行更多的投资,发挥“人”、“地”、“环”的联合作用。

对于上述两个新主题,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正在走下坡路,新的现代农业技术的作用正逐渐增强。然而,当前新技术应用的成本仍然很高,阻碍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因此,政府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在选择农业生产发展路径时,经济效益与气候资源、环境价值达成“三体”共赢。同时,政府还需要放权,指出明确的方向,让农业企业发挥利用气候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寻求合适农业发展道路,即小气候生境下的农业园区的创建和保护。

五、气象工作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1.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气象事业发展,尤为重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象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大,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提高认识,改进工作,加快发展,增强能力。

2.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发展小气候观测服务功能,加强气候变化观测和预测工作,了解气候变化事实,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努力深化对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认识。

3.加强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气候变化领域人才队伍。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着力解决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问题,尤其是开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的评估,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为大农业构建可靠的技术数据库。

5.加强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评估工作,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和科技咨询。加强气候变化宣传、科普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气候变化意识。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大国气象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