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文化相融合中的几点思考
2016-05-14甘燕萍
甘燕萍
[摘 要] 对中等专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进行探索,找出有效的方法、途径,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注意事项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5. 120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5- 0218- 02
0 引 言
近年来中等专业学校注重校企文化相容的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主动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相互渗透和结合,即要主动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进行有机对接,实现校园文化企业化。本文结合我校实践与做法,谈谈中职学校应如何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更好地发展中职教育的问题。
1 中职学校校企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的。现代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求的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职业学校培养的对象就是面向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必须按照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来制定自己的特色培养模式,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的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情操的塑造,而这一切都是课堂教育无法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经过渗透、吸收、融合、更新而逐渐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最主要的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来完成,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接受职业教育,从而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在就业后能迅速地适应和融入企业文化的氛围之中。
2 中职学校校企文化相融合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中职学校要实现校企文化相融、共同育人的目的,学校必须更新观念,注重企业文化的引进,促进校园文化的企业化。
2.1 创设条件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环境是育人的土壤,创设良好的条件,营造让学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就能耳濡目染感受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缩短学生与企业职工转变所需要的时间。
将企业文化带进校园。在教室、楼梯口、校道等显眼位置悬挂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的寄语;在学校实训大楼的楼梯道、墙壁上张贴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以及企业的优秀标语或警言警句,以此达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服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社会认可、学生和家长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准和价值取向,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职业能力培养和教育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强调在学生掌握适当的基础理论外,应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使毕业生对专业领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2.2 走出校门感知企业文化底蕴
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学校要融入企业个性文化熏陶,组织学生到一些知名企业进行全景参观学习,由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讲座,使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校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企业文化的感受,在校学习期间,推行到企业进行两次为期3个月实习的制度。学生们通过实习锻炼,亲身的感受,了解企业文化的底蕴。实训改变了学生的工作态度,他们的责任感也有了很大提升。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实习实训中,学生体验到了创办一个企业的艰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场内、场外大家一片忙碌,收获了友谊,收获了自信,收获了不少乐趣,学以致用,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3 不要把校企合作内容仅局限于解决毕业实习问题
一些学校把开展校企合作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实习问题的一个途径,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加以考虑。目前,校企合作无论是合作的内容、文化的融合,还是弹性学制的建立等都缺乏深度;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设置、大众化、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职业特色不浓;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严重脱节。
实训基地建设是拓宽工学结合途径、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较快转化为劳动者的必要手段。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学校办到企业去、车间开到学校来,通过“来料加工”“ 引企入校”“ 入厂办学”等形式贴近企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校企“零对接”。来料加工——以接受订单的方式为企业加工制作产品,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学校实训耗材大大丰富,学生有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学到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获得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引企入校——校企深度合作,把车间搬进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成为更加符合企业、行业、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学生。入厂办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演练,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从劳动者到高技能人才的转变,让工厂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在国际上被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的教育模式。
3 结 语
综上所述,引入更多的企业文化,对于实现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增加学生发展潜力和后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训练,使中职学生具备对各种类型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同时具备参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能力与素质。为此,要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模式,积极探索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