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林兴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介绍

2016-05-14刘楠何小丹赵有强马丽陈林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子宫肌瘤

刘楠 何小丹 赵有强 马丽 陈林兴

摘要:总结导师陈林兴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紧守“痰、热、瘀、虚”病机关键;中西并用,各展所长;中药周期疗法,因时因人制宜;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通涩相因。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中医疗法;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10-02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的妇女,其发病率为51.2%-60%[1]。主要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但西医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和雌、孕激素高水平状态有关。中医学将其归属为“石瘕”、“癥瘕”范畴。导师陈林兴教授师从全国妇科名老中医张良英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诊疗工作30年,现为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林兴教授在继承名老中医张良英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独特的诊疗特色。现将导师陈林兴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紧守“痰、热、瘀、虚”的病机关键

古代医籍最早的叙述见于《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泄不泄,衃以留止”。病机叙述有《医宗必读·积聚》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林改错》又云:“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丹溪心法》曰:“人身上中下有块者,皆痰也”。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古代医籍多从寒立论,而导师依临证所见热证居多。其寒热属性问题,导师认为:妇女因经、孕、产、乳等失血耗精,致阴液相对不足,常处于阴虚血热的状态。其次,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滞体内,阻碍气机,气机不畅,郁久化热。故子宫肌瘤的初始病因可能为寒,病至中后期,则以热居多。正如明代医家李梴突破前人主要以阳虚立论的虚损生积观点,认为癥瘕早期虽然多以阳虚寒凝为主,但到中晚期往往演化为阴虚郁热为主,即积初为寒,久则为热。导师治疗时紧守“痰、热、瘀、虚”的病机关键,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冲任损伤,气血失和而致瘀血、痰饮等有形之邪停滞胞宫,瘀久化热、郁而生热,日久积于胞宫而成癥瘕。

2 中西并用,各展所长

西医治疗子宫肌瘤,对于单个肌瘤瘤体大于5 cm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疗效较好,但对于多发性、复发性瘤体较小者、惧怕手术者多会寻求中医治疗。据报道[2],中医药治疗瘤体较小的壁间肌瘤较有优势。导师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强调,子宫肌瘤虽多为良性肿瘤,但需注意有无其他合并症,应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借用现代检查技术,初步判断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瘤体较大,或合并其他生殖器官肿瘤,或久病体虚、不耐攻伐,或中医药消癥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从而促进整体机能的改善;调理气血、冲任,从而调动体内防御机制,恢复阴阳、气血平衡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其次,既病防变,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一方面用药控制子宫肌瘤的继续增长,另一方面用药促进瘤体缩小、消散。

3 周期疗法,因时因人制宜

导师在治疗子宫肌瘤时主张辨证论治与中药周期疗法相结合,不仅能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还可以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段,体内阴阳消长变化等进行治疗,真正做到因时因人制宜。月经期以益气扶正为主,兼以软坚散结之品,以防气血进一步损伤,治疗以益气消癥为主,药用:炙黄芪30 g,太子参15 g,升麻8 g,赤白芍各15 g,白术15 g,浙贝母12 g,陈皮10 g,鸡内金10 g,皂角刺10 g,茯苓15 g,炒茜草10 g,甘草5 g等。月经干净后,以攻邪为主,兼以扶正,治疗以消瘤散结为主,药用:炙黄芪30 g,太子参15 g,川芎15 g,当归15 g,赤芍12 g,枳壳12 g,丹参15 g,浙贝母12 g,皂角刺10 g,夏枯草20 g,三棱15 g,桂枝15 g,甘草5 g等。

4 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通涩相因

导师治疗子宫肌瘤,处方用药多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通涩相因。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中配伍桂枝,取桂枝茯苓丸之意,寒温并用,则无耗血伤阴之弊;桂枝配夏枯草、浙贝等凉性的软坚散结药,一者温通血脉有助癥瘕积聚的消散,二者可制约寒凉之品凝滞血液之弊。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药中配伍大剂量的黄芪、太子参等益气扶正,使攻邪不伤正,且大剂量的益气药还能疏通血脉、破坚积,以易瘀积消散。对于因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量多、淋漓不止,辨证属血瘀者,治疗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同时注意顾护正气,用药避免使用三棱、莪术等破血消癥之品,以防月经量太多,耗伤气血,可选用桃仁、赤芍等活血药。对于月经量过多的患者,经期于处方中适量加用活血止血且不易留瘀之品,如炒茜草、炒蒲黄、炒地榆等,以防月经量过多,加重气血亏虚。

5 病案举例

李某某,女,40岁,云南昆明人。2014年3月23日初诊。患者近两年来腰骶部酸痛,面色萎黄,自觉乏力,月经周期正常,经量较多,持续7~8天干净,经行小腹疼痛明显,LMP2014年3月8日,G1P1,放环避孕。近期单位体检,阴道B超提示:子宫黏膜下肌瘤3.5 cm×4.0 cm,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82 g/L。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微涩。西医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中医诊断:癥瘕,辨证为血虚夹瘀型。方用消瘤散结方加减:炙黄芪30 g,党参15 g,川芎10 g,当归15 g,赤芍15 g,枳壳12 g,桂枝15 g,鸡内金15 g,浙贝母15 g,甘草5 g。6剂,每剂煎4次,每天服2次;2014年4月13日二诊,LMP2014年4月2日至9日,经量仍多,经行腹痛减轻,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微涩。方用补血方加减,炙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熟地15 g,山药15 g,川断15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当归15 g,白芍15 g,川芎10 g,香附15 g,甘草5 g;3剂,每剂煎4次,每天服2次。2014年5月13日三诊,LMP2014年5月2日至7日,量仍多,腰酸腹痛症状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微涩。方用消瘤散结方:炙黄芪30 g,党参15 g,川芎10 g,当归15 g,赤芍12 g,枳壳12 g,丹参15 g,皂角刺10 g,夏枯草20 g,三棱10 g,桂枝15 g,鸡内金10 g,浙贝母(冲)12 g,甘草5 g。6剂,每剂煎4次,每天服2次。坚持上述治疗方法至2014年8月,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一般5~6天干净,无明显腰酸腹痛;复查阴道B超:子宫黏膜下可探及肌瘤,大小约2.5 cm×2.0 cm,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98 g/L。

按语:患者因黏膜下子宫肌瘤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腰骶酸痛、经行腹痛。因每次行经量多致气血亏虚,故治疗时导师认为应注意顾护正气,滋补气血,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气血更加耗损。同时,根据月经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经净后气血亏虚明显,选用补血方以扶正为主,待气血稍有改善后以扶正祛邪为主,促使肌瘤消散。始终体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经期与平时相结合;遣方用药体现攻补兼施、攻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寒温并用、通涩相因。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7.

[2]解月波,胥京生.胥京生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J].辽宁中医药杂志,2008,12(35)1819.

(收稿日期:2016-03-01)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子宫肌瘤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
中医治疗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