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秀老师治疗风湿病内服中药规律分析
2016-05-14杨瑾左志雄
杨瑾 左志雄
摘要:目的 探讨周勤秀老师治疗风湿病常用内服中药应用规律,为临床上风湿疾病的辩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借鉴。方法 收集2002年周勤秀老师所开的所有中药内服处方,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归纳并统计相关中药,分析周勤秀老师常用中药内服用药规律。结果 从1000张有效处方中总结出应用频率最多的前12味中药,依次是:黄芪、白芍、当归、小红参、竹叶防风、桂枝、木瓜、细辛、秦艽、独活、附片、干姜;频率应用最多的配伍药对依次是:黄芪配桂枝,白芍配小红参,竹叶防风配当归,秦艽配独活,细辛配木瓜,附片配干姜。结论 周勤秀老师常用中药功效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为主。
关键词:周勤秀老师;风湿病;常用内服中药;应用规律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08-02
周勤秀老师从医40年是楚雄州第一批名老中医,具有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曾经师从云南省4大名医之一吴佩衡老先生多年,周勤秀老师精研古方,善于探索,尤其擅长诊治风湿性疾病。风湿病是各种骨关节疾病及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总称,中医对风湿病尚无确切论述,认为风、寒、湿、瘀是风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是其治疗大法[1],周勤秀老师在长期临床治疗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临床治疗思路及辩证论治规律,现将周勤秀老师治疗风湿性疾病常用内服中药初步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2年1月—12月周勤秀老师在楚雄州医院门诊治疗风湿病所开的所有中药处方。
1.2 方法
1.2.1 处方收集方法 在楚雄州医院中药房逐一导出周勤秀老师2002年1月—12月所开的所有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处方。
1.2.2 纳入标准 a、周勤秀老师所开中药处方;b、处方时间为2002年1月—12月;c、处方为门诊处方。
1.2.3 排除标准: a、处方中药治疗非风湿性疾病患者;b、处方中药同时治疗非风湿性疾病和风湿病;c、处方中药少于3味,用于泡水或泡酒饮用者;d、处方中包含中成药者。
1.2.4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有两名中医风湿病方向研究者到楚雄州医院中药房逐一导出所需处方,并交叉核对,确保处方无遗漏无重复,疾病诊断以处方上的病名诊断为准。
1.2.5 分析和统计方法 归纳统计每味中药的用药频次,根据总体用药频次总结常用配伍药对,处方中的具体中药及方剂均依据新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学》[2]、《方剂学》[3]、和《中医内科学》[4],统一中药及方剂名称,符合标准的具体中药依次录入Excel表中,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及常用配伍药对使用频次。
2 结果
2.1 共收集处方1000张,根据排除标准,排除少于3味中药用于泡水饮用处方10张,包含中成药处方25张,泡酒内服处方4张,最终有效处方965张。
2.2 中药应用情况 见表1。
3 讨论
3.1 内服中药应用规律分析 周勤秀老师治疗风湿病内服中药使用频次前12味的中药(见表1),结果表明主要分为3大类药物:益气养血类(黄芪、当归、白芍、小红参),祛风类(竹叶防风、附片、干姜、秦艽、独活、木瓜),通络类(桂枝、细辛),以上中药可归纳为益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2 常用配伍药对应用规律分析 黄芪配桂枝是周勤秀老师治疗风湿病药对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药对。黄芪: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桂枝:温经通络、发汗解表,两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祛风并固表益卫阳,加强祛风除湿功效;白芍:养血和营止痛,小红参:祛瘀止痛、祛风除湿,两药和用加强养血止痛功效;竹叶防风:祛风除湿、止痛止痉,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两药合用润燥及辛散相宜,养血不致血瘀气滞,祛风止疼而不耗伤气血;附片:回阳救逆、散寒止疼,干姜:温中驱寒,两者相须为用,能助附片回阳通脉,散寒止疼功效,故有“附片无干姜不热”之说;秦艽:祛风通络止痛,独活:祛风解表止痹痛,两者合用能使风、寒、湿邪从体表通透出去,并且加强止痛功效;细辛:祛风解表、散寒止疼,木瓜:祛风除湿、舒经活络,两者合用加强祛风除湿功效,使风寒湿邪斩尽杀绝,风湿疼痛得消。
4 小结
结合药物功效和用药频次,可以看出前12味的中药分析结果,表明周勤秀老师治疗风湿病常用中药功效以益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疼为主,通过对周勤秀老师2002年所开中药内服处方的统计分析及探讨,希望能为临床上疾病的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借鉴,同时也希望是对周勤秀老师诊治风湿病的临床思路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沈丕安.风湿病中医诊治手册[M].北京:人民军队出版社,2009:20-21.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5-30.
[3]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8-21.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52-463.
(收稿日期: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