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

2016-05-14张婷婷

经济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议措施存在问题

摘 要:产权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做好产权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做好国有产权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论述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重要性,并对现行国有产权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促进产权登记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产权登记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289-02

一、前言

根据《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以下简称“产权登记”),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管理的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登记管理的行为。产权登记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从一开始就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产权登记工作全面记录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产生、变化和消亡的过程,体现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

1.产权登记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需要。近年来,政府逐渐加强对产权制度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应“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制经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可以说经济社会的活力来自产权制度的活力,而产权登记是为适应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出现的,为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产权登记有利于企业明晰产权关系,强化产权意识。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仍然不够重视,有些单位认为资产是国家给的,办不办产权证无所谓,有的单位则长期占有、使用着国有资产,甚至逐步形成了单位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错误认识。产权主体界定不清晰,责权利落实不到位,造成国企产权被随意占有、侵吞的现象常有发生。通过开展产权登记工作,可以明晰产权主体,进一步明确所有者与使用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

3.产权登记有利于于企业内部完善管理。加强国有产权登记工作不仅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对国有产权的整体数量、增减变化及分布状况进行全面、及时的把握。(1)产权登记能够让集团公司对下属各级企业的产权分布、行业分布、财务状况、对外投资状况及国有占股情况有一个全面而清新的把握;(2)集团公司可以根据反映企业主辅业资本分布状况的指标,进一步理清企业经营状况,从而通过兼并重组、业务规划分类等途径,对企业内部差异不大且出现重复投资的业务类型,加以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3)产权登记还能够帮助企业对本企业及下属企业改制、国有股权转让、国有资本金变动及其他或有事项变动等行为进行全面掌握和监管,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产权登记的数据和反映的信息,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

4.产权登记有利于规范产权流转的监管工作。国有产权流转方式的多样性和流转程序的复杂性,造成产权管理上的难度,惟有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产权登记通过占有、变动、注销登记3种登记方式,记载了国有资本从占有、变动到退出的全过程,是监督管理产权流转的重要方式。以产权登记为切入点,企业可以实现从经济行为发生时核对产权占有登记情况,到变动产权登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经济行为进行审核的全过程监管,避免了因监管不力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还可以产权登记为主线,对产权发生变动时的资产评估、进场交易等环节实时跟进,全面掌握,做到“不重、不漏、不留死角”。

三、产权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产权意识淡漠,对产权登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产权登记工作是国有产权管理的核心,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因为产权登记工作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很难体现其直观的作用,在工作实践中,该项工作往往被忽视弱化,一些企业领导的产权意识只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有些企事业也没有建立和形成专责产权登记工作的科室和人员,从而造成企业未办、缓办产权登记的情况时有发生。

2.产权登记的内容和管理软件需调整和完善。(1)现行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在登记企业基础性信息时,除企业名称、注册地、成立时间等一些基本信息,主要针对企业的实到资本、出资人(国有出资人)、出资比例等情况进行登记,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情况没有要求登记,这种单一的侧重实收资本的登记很难体现企业资产的质量、结构,也很难在产权管理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产权登记只涉及资金,不涉及具体标的物的登记,对企业具体资产变动的约束力不强。(3)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实现与企业财务系统的共享,两套软件不兼容,数据指标无法通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权登记中财务数据信息的滞后,可利用价值不高。

3.产权登记与工商登记管理工作相脱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是企业依法占有国有资产的有效证件,应该作为办理工商登记的有效证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产权登记管理部门和工商登记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工商登记不需要提供产权登记的任何材料,工商变更登记也不需提供产权变更登记证(表)进行确认,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的相互脱节,不仅造成了企业对产权登记工作的不重视,经常出现产权未变工商先变的情况,使的国资监管部门的作用未完成发挥,而且也造成相当部分的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相等的情况。

4.产权登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企业没有专职从事产权登记工作的人员,许多从事产权登记工作的人员不是兼职就是新手,多数人员不具备相关的财务知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产权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改进产权登记工作的建议

产权登记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畅通”的现代产权制度,为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相关工作,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权登记工作的业务水平,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高质、高效,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企业应加强组织和管理。

(1)提高思想认识。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产权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对产权登记重要性的认识,在认识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不足。严格按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将产权登记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坚持三个原则。认真做好产权登记的年检和自查工作,实时把握企业及对外投资企业产权占有、变动情况,做到“应登必登”;依据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中产权登记时间和工商登记时间等指标数据,在企业产权登记相关经济行为发生后及时办理产权变动登记,做到“应登即登”;对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中报送的数据及时进行审核和反馈,做到“登则登准”。(3)确保人员到位。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为充实产权管理工作队伍的力量,应逐步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专职的工作队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专业工作有人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产权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4)加强业务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企业应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熟悉工作流程,尤其要针对以往登记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沟通反馈,总结经验。负责产权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经常性的与国资监管部门产权管理处室对接工作,能够做到切确、实时地掌握第一手资料。(5)建立健全制度。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做好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产权管理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产权登记管理制度,完善办事流程,集团公司应加强对集团本级及下属各单位的管理,逐步形成“机构明确,职能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6)加强档案管理。企业应做好产权登记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对已完成的产权登记事项,按照合规性资料目录所列资料整理归档,分户建立产权登记档案,定期检查存档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对纸质档案与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上电子档案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2.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产权登记范围。国务院2012年6月制定出台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是目前最新的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基本满足了对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还可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如:(1)修改和完善产权登记证(表)。产权登记证(表)是企业产权登记的办结证明和记载企业产权状况信息的证明,具有一定的意义。现行的表证,仅仅起到了办结证明的表面,记载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建议对现行的表证增加企业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内容;建议增加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年检确认页;(2)建议修改《办法》的罚则部分,进一步细化追究企业领导责任的相关规定等等。

3.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系统。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是产权管理部门日常业务办公的重要基础,是产权登记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工具,在企业产权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可适时完善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以适应产权登记的需要:(1)增加产权登记的内容,除了企业基本信息外,应增加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信息的登记管理;(2)除了对资金的登记管理,还应增加对具体的标的物的登记,加强对具体资产变动的约束力;(3)探讨现有产权登记软件与财务软件兼容的可行性,实现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可尝试增加财务数据分析的功能,对核心数据进行提炼,自动生成分析报告等等,以更好地满足出资人对国有资本的全方位监管。

4.加强产权登记与工商登记的衔接。产权登记管理工作与工商登记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彼此依赖,要想改变目前这种互不干涉,各自为政的情况,需要国家出台相关办法,对产权登记工作与工商登记工作更好的衔接作出明确规定,将产权登记作为工商登记的前提,将产权变动登记作为工商变更登记的依据,同时将产权年检工作作为工商年检的必要前提,如此,产权登记工作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五、结束语

产权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加强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意义,不断探索形成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产权登记管理在产权管理和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敬华.做好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J].湖北水力发电,2007(6):73

[2] 陈泓浩.浅谈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J].企业导报,2015(15):22

[3] 王夫.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7

(作者单位: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浙江温州 325000)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3—),女,浙江温州人,汉族,经济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企业产权管理]

(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建议措施存在问题
天门市汽车车险在理赔方面的探究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浅议阳光体育运动在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