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夫人”演讲的身份建构研究
2016-05-14姜婷婷
摘 要: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功能的延伸,虽在中国大陆上广泛推行,但其理论的应用性有待进一步拓展。文章选取彭丽媛在联合国发表的关于关注教育与生命健康的英语演讲为语料,以Martin的评价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尝试通过评价手段来探讨“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演讲话语背后所隐含的叙事与身份之间的多元身份建构的关系,并分析其评价动机,以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第一夫人”身份建构的内涵及其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身份建构 评价理论 演讲 “中国第一夫人” 影响力
一、引言
“身份”(identity)指个人如何理解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建构以及自我如何理解未来的各种可能性(Norton,2000:5)。而“身份建构”指的是一系列自我定义和对自我建构不断修正的过程。迄今为止,语言与身份研究吸引了诸如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身份可以通过语言得到建构。从语言与身份的关系来看,社会建构理论家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动态形式,它建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而话语恰是语言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也具有身份建构的功能。(Burr,2003;de Fina,etal,2006;项蕴华,2009)
在国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学者们对身份建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的成果颇多,如从语用学视角(陈新仁,2013,2014;袁周敏,2014;孙莉,2015等),元话语视角(Hyland,2002b;夏丹、廖美珍,2012;蒋婷、刘瑾瑾,2014;刘琳琪,2015等)以及批评话语的视角(陈建平、王加林,2014)等。然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来研究身份建构的研究较为鲜见,而刘银姣(2014)基于新韩礼德学派评价理论的视角来考察微博文本中当事人身份范畴的动态建构,这为我们从这一视角上探讨身份建构拓宽了道路。
近年来,随着“第一夫人”逐渐曝光在聚光灯下,其一言一行不仅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更在当代外交领域上拓展了新的内涵。彭丽媛作为“中国第一夫人”,其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行、自信的风采,赢得了各国的赞美。同时,在国与国公共外交、公共服务与慈善等领域,她带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构建其多元身份。因此,笔者选取了彭丽媛于联合国当地时间9月26日下午(北京时间27日上午)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用全英文发表的两场用以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对女孩的教育以及对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关注的演讲为语料,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来评价其话语力量背后所建构的多元身份,并通过寻找其评价的动机与选择使用话语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认识“中国第一夫人”在国内外舞台上所建构出的多元身份的张力及影响力。
二、评价理论概述与身份建构
Martin(2005)将评价理论定义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Martin将评价系统分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大系统(如图1)。
态度系统包括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指各种价值,说话人用它们来做判断,把情绪和情感反应与参与者(participants)和过程(process)联系起来。情感是对人情感的表达,如悲伤/高兴,喜欢/讨厌,自信/焦虑等;判断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如推崇/批判,表扬/谴责等;鉴赏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对文本/过程、现象美学品格的欣赏。而介入系统指一系列语言资源,用来衡量说话人/作者的声音和语篇中各种命题和主张的关系,分为单声(monogloss)和多声(heterogloss)。单声指的是一种立场,多声则明确表示可能存在其他意见。级差系统是一系列价值,由力量(force)和焦点(focus)构成。其力量指说话人借此把人际印象、以及他们的言语的容量分级,分为提高(raise)和降低(lower)两种形式;焦点指说话人借此把其语义类型的焦点变模糊或清晰,分为明显(sharpen)和模糊(soften)两大类。在三个系统中,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而情感子系统在态度系统中占重要地位,由情感系统导出判断子系统和鉴赏子系统。
评价语言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还是身份和立场的标记,是身份建构的手段之一。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身份观,我们将从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和分级这三大系统去分析“中国第一夫人”是如何在演讲中通过这些评价资源来建构出自己多元身份的。
三、从评价理论看“第一夫人”多元身份建构
“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多元身份是由其发表的英文演讲所建构出来的。在两场英文演讲中,尽管评价对象不尽相同,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同一评价者。彭丽媛作为评价者,基于不同的立场、态度和动机,面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在演讲中使用不同的评价手段来建构自己的身份。
(一)态度系统与身份建构
态度系统表明了演讲者对所述事件、行为、现象及语篇过程的立场、观点、态度的评价,同时,在言语资源的评价过程中建构自我身份。换言之,演讲者选取诸如具有积极或消极的评价资源来体现并建构其身份。
这两篇英文演讲的评价主体是“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但涉及到不同的评价对象,笔者将其归纳到四个评价方面,分别是教育、机构组织、人及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机构组织包括联合国(the UN)、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妇女组织(UN Women);而人包括高俊、彭丽媛的父亲、女孩们及年轻人。尽管评价对象不同,但作为评价者的彭丽媛都能在这评价过程当中建构自己的多元身份。以评价对象是某些机构组织时为例:
(1)I want to thank UN for its commitment at this important strategy.I want to thank the international and Chinese organizations for helping China fight HIV/AIDS over the years.I want to thank the UN agencies like WHO,UNAIDS,UNICEF and UN Women,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global health.
(2)I want to thank Director-general Bokova and UNESCO for naming me the Special Envoy for Women and Girls Education.
在例(1)和例(2)中,彭丽媛作为评价者对UN实施此项战略表示感谢。在演讲的过程中,通过反复使用“thank”这一积极的态度评价词汇来展现她对妇女的权利、教育、消除贫困和疾病这一社会问题上的关注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由此将“中国第一夫人”作为“人道主义使节”的身份建构出来。而下划线部分作为对某些机构组织,如UN、中国政府、WHO等所做的社会行为的一个判定,通过肯定其组织所发挥的积极影响,来传达自己并不仅是“中国第一夫人”,还是表达广大人民的内心的发言人,建构出民间外交的“桥梁纽带”身份。
(3)Young people are the future.Educa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not only gave young peopl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help them become responsible citizens.
(4)Many years ago my father made a small difference in his village.Together we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例(3)和例(4)就展示了当评价对象为人时,评价者彭丽媛通过鉴赏系统或评定系统来建构自己的多元身份。例(3)中,彭丽媛通过评价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指出教育的重要性;例(4)中,她通过对父亲在教育事业上的评判,呼吁我们年轻一代将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此时的她除了以“人道主义使节”的身份来强调教育对年轻一代的重要影响及作用外,还建构了女性政治身份来展望全球未来的发展。
(二)介入系统与身份建构
介入系统涉及评价的源头,通过相关的语言资源来关注说话人还是其他声音来源的人的态度问题。立场态度介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身份建构的过程中,不同的评价源头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两篇英文演讲中,都涉及到单声和多声,但单声的介入大于多声的介入。因此,自我介入方式占主体地位,引入他人的介入主要是通过他人话语来表达演讲者的态度,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建构自我身份。
此外,一个人对事件的描述所展现及建构出的身份可能会成为其他人关注的焦点。彭丽媛通过大量的自我介入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在演讲活动中建构出自己的多元身份。当评价对象是不同的人时,自我介入所要建构的多元身份也不大相同。
(5)When I saw Gao Jun again, he looked much taller and happier,his fester was gone.And he joined me in making a public service at called “Together Forever”.He told me that his dream is to be a pilot.I hope his dream will come true.
(6)I was once asked about my Chinese dream.I said I hope all children especially girls can have access to good education. This is my Chinese dream.
例(5)以自我方式来评价高俊,而后通过他人介入来进一步展现及建构评价者的身份。首先,彭丽媛通过描述她再次所见到并变得开朗阳光的高俊以及自己和他的公益互动,以表示自己的关怀,展现自己的公益活动来建构自己“人道主义使节”的身份。而后,通过高俊的话语介入,来谈及高俊的梦想,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彭丽媛是以亲民的“桥梁纽带”身份来与高俊进行谈话。而例(6)当评价对象为所有孩子尤其是女孩们,彭丽媛引入“梦想”一词来表达她的“中国梦”。“中国梦”可以小到如例(5)中所表达的狭义范围,可以大到如例(6)向世界传递了我们“中国梦”的广义内涵。因此,她所建构的不仅仅是“人道主义使节”的身份,还是一个把中国推向世界的女性政治身份。因此,因评价对象的不同,自我介入所建构的身份也不完全相同。
(三)级差系统与身份建构
级差系统关乎评价的强弱程度。根据身份建构的需要,可选用不同等级的词汇或语法手段,在言语容量上对评价对象进行不同的定位。同时,为了增强或降低身份建构的典型性和影响力,其评价可以突显或模糊话语的语义焦点。
一方面,级差系统词可以提高和凸显评价对象,增强身份建构的典型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级差系统词可以降低和使评价对象模糊化,但在结合力量提高词和焦点突显词时,却并不影响身份的典型性和影响力的建构。综合两篇英文演讲,彭丽媛使用较多的级差词汇来评价人,机构组织和教育次之。比如:
(7)With his help,many people learned to write their own names;with his help many people learned to read newspapers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his help,many women were able to teach their children how to read.
(8)China will always be your strong partner and give full support to the new strategy.
例(7)的评价对象是人,而“many”属于焦点模糊词。通过语义模糊化,听众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到过教育,只是一个模糊概念,而后评价者使用“own”和“were able to”,其目的在于肯定彭丽媛的父亲对教育实施的贡献,表明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级差词汇为呼吁各国对教育的关注,增强了评价者话语的力量,由此达到了增强自己“人道主义使节”的身份建构的影响力。例(8)的评价对象是机构组织,而“will”是能提升话语的力量的词。彭丽媛指出中国将是联合国的最坚强的伙伴,也将继续大力支持各项新政策。她通过“will”一词把中国面对教育和疾病等社会问题上的能力强化,突显了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她所运用的级差词汇,不仅增强了她自己的“人道主义使节”的身份建构,而且还进一步建构了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的女性政治身份。
四、身份建构的动机
“中国第一夫人”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使用全英文的方式来发表演讲,以呼吁国际社会对教育和生命健康的关注。她作为一个评价者对教育、机构组织、疾病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同时,又在演讲过程中,向听众展现并建构了她自己的多元身份。由于对评价对象有着不同的动机,她所建构的多元身份背后隐藏着评价者的深层原因。
从个人角度来说,彭丽媛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在演讲话语中对她的父亲和一些孩子做出相关评价,其目的在于向听众传达出自己曾经亲眼见过甚至是经历过以建构自己亲民的“桥梁纽带”身份,希望这些社会问题能够受到各国的关注,并通过以情感人的方式来呼吁各国能够投入到为全世界人民谋福祉的行动当中。
从国家角度来说,“中国第一夫人”无实权却又代表着国家,虽不能涉及有关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利益,但却在对外交往中展现女性政治身份的柔性之美。在演讲中,“梦想”一词的内涵可以折射出高俊的梦想,她对教育事业的梦想和中国的梦想。评价这些人的梦想,以小见大,以女性政治身份向世界展示“中国梦”的内涵,一方面为中国带来了柔性的“政治财富”,有利于传播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中国走向世界,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从国际角度来说,彭丽媛具有“人道主义使节”的身份,即世界卫生组织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等公益角色。性别不平等、教育未全面覆盖、青少年健康问题依旧是全球根深蒂固的顽疾。在演讲中,通过运用评价词汇来描述其问题,她的话语力量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发共鸣,为全世界妇女儿童的利益代言。评价这些方面,以女性自身的优势,彰显母性关怀,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对其施以援手,以推动全球的进步和发展。
在演讲过程中,对不同对象的评价,建构了“中国第一夫人”多元身份,其多元身份有时是交叉重叠的。因此,洞察身份建构背后的动机,有助于理解“中国第一夫人”的张力及影响力。
五、结语
对语言的评价不仅能向听众传递信息,而且能够使评价者建构自身的身份。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从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对彭丽媛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两篇英文演讲话语进行分析,我们认识到评价动机的选择与“中国第一夫人”多元身份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评价话语的力量可以增强其多元身份建构所发挥的影响力。同时,探察身份建构背后的动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第一夫人”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舞台上所发挥的影响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杭州市外文学会研究课题”,课题编号:[HWKT2015007]。)
注释:
[1]表格里诸如important(2)表示这个词在演讲中出现的次数,其他表格同上。
参考文献:
[1]Burr,V. Social Constructionism (2nd ed)[M].New York:Routledge,2003.
[2]de Fina,A. Group Identity,Narrative,and Self-representations [A]. In A. de Fina, D.Schiffrin & M. Bamberg (eds). Discourse and Identity [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351-375.
[3]Hyland K. Options of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J].ELT Journal,2002b,(56):351-358.
[4] Martin,J. & Peter,W.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 Palgrave: Macmillan,2005.
[5]Norton,B. Ident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Gender,Ethnicity,and Educational Change[M].Harlow,English:Longman,2000.
[6]Norton,B.Language,Identity and the Ownership of English[J].TESOL Quarterly, 1997,(31):409-429.
[7]陈建平,王加林.互文性与身份建构话语策略[J].中国外语,2014,(2):32-38.
[8]陈新仁.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J].外语研究,2013,(4):27-32,112.
[9]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与交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陈新仁.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关键问题与途径[J].现代外语,2014,(5):702-710,731.
[11]蒋婷,刘瑾瑾.调解话语中仲裁员的身份建构——以称呼语的语码转换为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3):91-96.
[1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3]刘琳琪.言语交际中表达主体的话语形式在身份建构中的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2015,(4):132-135.
[14]柳淑芬.中英文论文摘要中作者的自称语与身份构建[J].当代修辞学,2011,(4):85-88.
[15]刘银姣.微博舆论场中当事人身份范畴的建构——基于新韩礼德学派评价理论的视角[J].当代传播,2014,(4):74-76.
[16]欧阳护华,唐适宜.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作者身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49-53.
[17]孙莉.中国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5):15-21.
[18]夏丹,廖美珍.民事审判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变异与身份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2):119-124.
[19]项蕴华.身份建构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9,(5):188-192.
[20]袁周敏,陈新仁.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18-640.
[21]袁周敏.语用身份建构的动态顺应性分析[J].外语教学,2014,(5):30-34.
[22]赵渭绒.国内互文性研究三十年[J].社会科学家,2012,(1):111-115.
(姜婷婷 浙江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