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淡”吟咏去国客游的乡愁
2016-05-14李正
摘 要:冰心的诗歌《倦旅》,以“心淡”作为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吟咏出诗人去国客游、离乡思亲的愁绪,展露出诗人创作时的惆怅心态。诗人通过对“心淡”的反复吟咏,书写出一个去国远行的游子,在离别故国时表现出强烈的乡愁以及内心的孤苦与烦闷,给人巨大的精神震撼。
关键词:心淡 客游 乡愁 震撼
冰心的诗歌《倦旅》,写于1924年1月,是诗人客居美国时创作的代表作品。1923年9月,冰心历经艰辛,飘洋过海赴美留学深造,此后不足三月,由于水土不服患病在青山沙穰疗养院疗养数日。
诗歌的标题名为《倦旅》,意即疲倦的旅居,这一标题清晰地展露出诗人创作时的惆怅心态。一个远离故乡且又历经病痛折磨的游子,备感失落与无助。冰心在《在美的创作》一文中也明确谈到了这一段患病的经历:“我远渡重洋到美国后,又生病住了医院。在我孤寂清闲时,就很想家,想祖国,想亲人,也想少年朋友们,就更想给孩子们写东西。”[1]在《倦旅》一诗中,冰心通过对“心淡”二字的反复吟咏,把诗人的倦意与愁绪、孤寂与忧伤的情感书写出来,带给读者巨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倦旅》一诗主题突出,层次鲜明,全诗共分为四个小节,每一节均以诗句“一切的心都淡了!”作为结尾。此诗的第一节的头两句“灯已灭了/残花只管散着余香”,就造就了一种冷落凄清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幽静的境界。灯灭,点出时间已是傍晚。这里的残花,又给人以凄凉的感觉。第一节的中间三句“欹枕处——只一两声飞雨/打着窗户。”则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冷落凄清的气氛。第一节的前五句话,让人联想起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患病疗养中的诗人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灯光已全部熄灭,黑暗中的自己看不清任何事物,却只闻到屋外残花发出的余香,只听见一两声飞雨击打窗户的声响。飞雨打着窗户,为漆黑的夜景图又增加了一层荒凉之感。在这里,诗人通过对“灯”“花”“枕”“飞雨”“窗户”五组意象的营构,短短五句,就勾勒和渲染出诗人内心最真切的失落与惆怅。于是,诗人在第一节最后两句这样写道:“听得此事,/一切的心都淡了!”诗人借此情此景,通过对“心淡”的吟咏抒发出去国客游的乡愁。
在抒发出第一层去国客游的乡愁之后,全诗进入第二节,诗人将笔触转向了夜中的景物,在第二节前六句她这样写道:“新月未落,/朝霞已生。/蒙蒙里——/一颗曙星/躲避天光似的/穿着乱云飞走。”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新月”“朝霞”“曙星”“乱云”的动态描绘,将读者的视线转向了动态之景。一个“乱”字,既是对天空中云朵的诗意描绘,更是漂泊的诗人内心情绪的真实写照:客居他乡,却又久病不起,仰望夜空,去国客游的乡愁愈发显得浓烈,诗人的内心正在历经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一个“乱”字,用在此处显得尤为贴切。星月未落,朝霞已生,曙星飞走,夜空之景在变换,诗人由上述的动态之景联想到了自己旅美时历经的艰辛。她在第二节后三句这样写道:“好辛苦的路途啊!/看到此时,/一切的心都淡了!”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听觉书写转向视觉书写,由第一节的“听得此事”转向本节的“看到此时”,由“耳之所听”转向了“眼之所见”,第二次对“心淡”进行了吟咏,显示出更加浓郁的去国客游的乡愁。
在诗歌第三节前五句,冰心写道“银海般的雪地,/怒潮般的山风——/这样的别离!/山外隆隆的车声,/不知又送谁人远去。”在这里,“雪地”和“山风”均是极具冰冷化特征的事物,诗人在此又借用“银海”和“怒潮”对这两个极具个性特征的意象进行了修饰,一下子强化了别离之苦。诗人抒发出的内心孤寂,犹如“雪地”和“山风”一般冰冷。在这样冰冷的心境之下,诗人又听见山外隆隆的车声,并由此联想到送别远去的场景。“隆隆”的车声,和此刻诗人内心无边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内心浓烈的去国客游和乡愁。在第三节最后两句,诗人接着写道:“听到此时,/一切的心都淡了!”在此,诗人重新将视觉书写转回听觉书写,第三次对“心淡”进行了吟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强烈的别离之苦。
诗歌最后一节,真切地展现了诗人养病时期的生活状态,同时也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鼓励的信,/寄与了倦慵的人!/事违初意皆如此!/一书在手,/湖光睡去,/星辰渐生——”诗人养病期间,曾得到了诸多朋友的安慰与照顾,朋友的来信给予了诗人莫大的精神鼓励。然而,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她感到事与愿违,顿生倦意。“倦慵”二字,确切地表现了诗人养病期间的精神状态,同时也照应了本诗的标题“倦旅”,与标题相呼应。虽然满心倦意,病中的诗人依然积极向上并坚持学习,这正如评论者段慕元所说:“回首在美国的日子,学习、思乡、写作几乎是她那段时间的全部。”[2]接着,诗人写道:“看到此时,/一切的心都淡了!”在全诗最后一句,诗人又重新将听觉书写拉回视觉书写,第四次对“心淡”进行了吟咏,从而使得去国客游的乡愁达到顶峰,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基于对故乡和亲情的无限眷恋,在漆黑冰冷的长夜中,想到自己独自一人漂泊异乡却又身患重病,冰心难以忍受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只好以“残花”“飞雨”“新月”“曙星”“雪地”“山风”“湖光”“星辰”等事物来寄托内心无边的惆怅,吟咏那冰冷的、充满寒夜的倦情,并借此抒发出国客游的强烈乡愁,这正如冰心自己在《中秋看夜月》一文中所说:“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挥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3]这种强烈的去国客游的悲苦与惆怅,通过冰心的感伤书写和反复吟咏,使读者感受到巨大的精神震撼。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冰心创作思想与风格流变研究”成果。)
注释:
[1]冰心:《在美的创作》,《冰心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161页。
[2]段慕元编:《一个真实的冰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115页。
[3]冰心:《中秋看夜月》,《冰心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164页。
(李正 四川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