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实践课的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路径与方法
2016-05-14梁敏玲
梁敏玲
【摘 要】质疑与求知是问题思维的起点,创意与研究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文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了基于综合实践课的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路径:创设平等关系,焕发学生的质疑欲;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交流平台,触发学生的创意点;创设身边话题,启发学生的研究点。
【关键词】问题意识;质疑;求知;创意;研究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事实上,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潜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开放型自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活动“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循环过程。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仍旧偏低。本文围绕“质疑、求知、创意、研究”四个要素,探讨了在综合实践课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路径与方法。
一、创设平等关系,焕发学生的质疑欲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自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笔者教学的班,有个学生叫小霖(化名)的,从小身体不好,经常拉尿在裤子上,所以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非常胆小怕事,尽管心里有想法,但上课也从不举手发言。发现这个问题后,笔者经常跟他聊天,在小组学习的时间,也经常到他们组去,听他们的发言,尤其是听小霖的发言,并鼓励他在班里表达自己的想法,小霖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信任,自信心提高了,开始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同班同学也慢慢地接受了他,与他交往,帮助他。现在小霖在班里是个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提出问题的学生。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景旨在激发求知欲。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每天上学和放学,我校校门口的交通状况非常拥堵,在学生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了。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笔者于是在综合实践课中,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视频文本”,并配上字幕、配音。通过观看视频,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觉得这再平常不过的现象背后,其实是有多种原因的,从而激发学生寻找问题背后原因的欲望。
三、创设交流平台,触发学生的创意点
创设交流平台旨在集思广益、启发思维、触发创意。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所要努力的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例如在执教《寻找广州南站的故事》一课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广州南站感兴趣的方面,笔者设计了下面的学习活动:
关于武广高铁广州南站的会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想研究哪方面的内容呢?(找两三个学生先说说)大家分小组把想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吧!(学生在小组内把想研究的内容记下来,完成后贴到黑板上)。
内容这么多,我们来整理一下,分分类,选几个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小组学习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把大家列举出来的内容进行分类。(老师指导学生把相近的放在一起,重复的拿下来,不能归类的少数问题放在一边,注意各类别之间内容不要重叠)
在上面的活动中,笔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让他们充分展示的平台,先是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互相激发灵感,再通过写卡片,在班上进行展示、归类、总结,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易到难,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所以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
四、创设身边话题,启发学生的研究点
课题源于问题,研究从选题开始。综合实践具有实践性、创造性、探究性等特点,要让学生感兴趣其实是关键。因此,教师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挖掘学生身边的话题,从而把话题变为学生的研究课题。
例如前年登革热一度流行,许多人都恐慌起来了,学校进行不断的宣传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措施。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如何预防登革热,笔者以这个话题入手,把登革热的预防作为综合实践的研究课题。由于有了前期的认知而且是学生生活能直接接触到的,学生对研究的内容非常有兴趣,对于研究的内容提出了超过40个不同的问题,连平时比较安静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也能勇敢地站起来。我们共同把问题归类,成为学生的研究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其实提问题并不难,只要观察过、思考了,哪怕只是一个小问题,也有可能成为研究的对象。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黎耀威.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范式[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