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习作修改指导探究
2016-05-14曾桂红
曾桂红
【摘 要】修改是整个写作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提高习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从中年段习作开始,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激发修改兴趣,教给修改方法,保持修改热情,能帮助学生轻轻叩响习作修改之门,逐步把作文改好、改活、改美。
【关键词】习作教学;修改;中年段
近年来,习作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学生习作的量不少,但习作的水平却仍不尽人意。教学中,我们也往往发现这种现象:学生们通常认为习作写完了就算完事了,剩下的就是老师的事情,但对教师的辛劳却漠不关心,对教师的批改熟视无睹。综上所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习作教学忽视淡忘了让孩子们学会修改。
让学生学习修改习作,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中年段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到了高年段则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由此可见,从中年段起习作教学涵盖了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怎样修改习作的任务。
玉雕为饰。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修改是整个写作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提高习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轻轻叩响习作修改之门,使学生逐步把作文改好、改活、改美?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修改兴趣
小学中年段学生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习作是有效的途径。
1. 讲名人的故事
贾岛、王安石推敲诗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史实;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20次;美国作家海明威二百多次修改《老人与海》的传说……向孩子们讲这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修改名篇佳作的故事能帮助他们认识到名作家的作品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才获得成功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讲身边的故事
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故事,用学生因勤于修改而获得成功,几番修改的征文获奖等真实事例触动学生。如本人任教班中有这么一件事例:在一次“春游日记”分享活动前,小桃不但对自己的文章作了两次修改,在帮助小音、小晴同学把文章输入电脑时还对文章中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改。笔者得知此事后把它当作活教材,及时让大家阅读那几篇修改前后的文章,并让小桃讲讲想法,让小音和小晴谈谈感受。不经意间,大家自然而然对修改产生了浓厚兴趣,鼓起了修改习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教给修改方法
修改作文,光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因为修改还需要有门径。教师要设法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与技能。
1. 教师示范修改
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这一初始阶段,老师要善于示范,带学生走一程。通过有目的地选几个学生的习作作为范文投影出来,用红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学生从老师的修改演示中,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习作的过程,以便仿效修改。
我们还可以采用“对比式”的范文欣赏引导修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的习作“看图作文”,表达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怎样让孩子们在习作中牢牢地抓住这一主题?习作修改课上笔者特意先在大家的习作中有目的地选择几个文章开头(以下的前三个片段)让孩子们去品味,看哪个开头更符合图画所再现的时代背景。大家品味后对自己的文章开头马上进行了修改,其中有不少同学修改后的生色不少,如以下的后三个片段。
片段一:在1937年8月28日,一位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在上海火车南站等车,他们要去北京游玩。站台上,小男孩在爸爸的怀中眨了眨眼,望着妈妈笑。
片段二:这是一场真实的战争。1937年8月28日的上海,得知日本要轰炸上海的人们赶往上海火车南站逃往外地求生。可是日本侵略者却没有等他们离开,一架架日本战机瞬间在火车站上空盘旋。
片段三:战争让许许多多的孩子失去父母,那些孩子一定很伤心。我这儿有一件事例,说给你们听听。
片段四: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一个满脸灰尘的孩子在一片狼藉的废墟中无助地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
片段五:1937年8月28日的下午,几架日军飞机犹如恶鹰般向上海火车南站“轰隆隆”“轰隆隆”地投下了无数颗炸弹。一瞬间,哭声、喊声、呻吟声混杂一遍。
片段六:在1937年8月28日,一位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在上海火车南站等车。站台上,小男孩在爸爸的怀中眨了眨眼,望着妈妈笑。就在这时,在蓝蓝的天空中,有无数架日本战机从天边滑过,罪恶的子弹像流星一样撞向站台上。
教师的讲评要指导学生了解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才能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照,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这种评讲,能给学生指明修改的方向,减缓学生修改习作的坡度,为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2. 学生自主修改
叶圣陶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是这样说的:“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自己的思想当然是自己修改最为适宜。”可见,习作修改应先以自改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自主修改的重点是对文章进行检查、改正错别字、删去啰嗦的内容,增加充实文章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自主修改:一看整体:浏览文章是否离题,重点是否突出。二看词句:边读边思,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书写与标点是否准确。三看表达:在读中感受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当然,让学生在修改习作前掌握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也是必不可少的。
3. 同伴互助修改
学生对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往往会视而不见,而别人则一看就能看出问题。因而,同伴互助修改会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中年级学生,“同伴听读”在互助修改中是非常有效的。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看自己是否读得通顺、流畅,同桌是否听懂听明白;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让同桌读,自己听,看同桌是否读得通顺、流畅,自己是否听懂听明白。通过互相读,互相听,自改中“漏网”的错误容易被发现。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习作自改的能力,而且能促进习作的共同进步。
三、保持修改热情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修改作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本身就有难度,要他们保持修改热情养成修改的习惯更非易事。为了保持学生修改的热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做法:
1. 交流修改心得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修改心得,如:我发现并改正了自己习作中的三个错处;某某同学教会了我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我给某某同学画出了好词佳句……久而久之,这样的交流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修改和互助修改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其修改能力的提高。
2. 活化评价等级
习作教学中我们可活化评价等级,改变以往作文批改等级的“终身制”,把作文批改由“终审”变为“初评”。即学生在初稿中获得“B”级评价,但如果修改得好,可视修改的效果情况晋升为“A”或“A+”等级,并给予获“A+”的为“习作小能手”的奖项。这种活化评价等级的实施,能使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致高涨,其习作也能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变得越来越精彩。
3. 丰富展示阵地
利用班级中的最佳教育阵地——学习园地,把它开辟成学生的习作天地;开展习作竞赛,给报刊投稿;“习作小能手”评比……这些活动在孩子的心目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家你追我赶,永不满足,不断给自己的习作润色、加工、修改,直至改出精品。
总而言之,激发兴趣是前提,教会方法是基础,保持热情是关键,只要教师常抓不懈,学生常练不懈,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修改的习惯,使修改成为学生习作起步的加速器,帮助他们轻轻叩响习作修改之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管建刚.“修改”教学:你准备好了吗?[J].江苏教育,2011(02).
[3]刘玉燕.观察 模仿 修改——谈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江苏教育,2012(12).
[4]李莹.作后讲评VS作前指导[J].江苏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