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2016-05-14卢少峰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合作小组师生交流情境创设

卢少峰

【摘 要】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问题解决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针对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从“自主学习,探究解决”“合作学习,互助进步”“交流学习,互动展示”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情境创设;合作小组;师生交流

“研学后教”不仅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教学本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重大变革。其巧妙地把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四个核心的数学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落实“四能”的培养,逐渐养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这是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新的教学内容。下面就实施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后,结合笔者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些粗略的思考。

一、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研学课堂形似而神不似,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以我校为例,实施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部分教师的课堂只是多了一份研学案,而实际课堂教学仍然是满堂灌,而所谓的研学案只不过是一张“课堂练习纸”,究其原因是老师不放心,担心学生学不会,紧抓每个知识点不放,学生被动接受,以致脑袋越学越呆,能力越来越低。

(二)研学问题细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研学问题的设计是研学课堂的灵魂,我们的老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因此把研学案设计成一串问题的回答甚至填空,这样,老师总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是学生需要思考的空间非常小,甚至是没有,这样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教师教得过早,不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

《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那么,我们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探究,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问题,鼓励解题策略多样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部分教师本末倒置,不重过程重结果,没有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过早把知识模型化,特别是一些特殊问题,如:相遇问题、按比例分配等,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死板,遇到稍微变化的题目就无从下手,如此,学生又怎么能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呢?

二、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思考

过往,我们在单元测验和期末测试中发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强,以至教学质量提不高。据笔者观察分析,以上种种便是在新课程理念下,阻碍我校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做了以下思考:

(一)“自主学习,探究解决”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呢?我们的做法是: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索

解决问题的情景创设,是数学问题挑起学生在教学内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求知、观察、实践、运算的欲望,这是启动学习探究的教学环节。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例题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与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生期望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入探索,发现规律,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则充分利用问题线索,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倾听学生的猜测和想法。

2. 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自主发现

进入探究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状况,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潜能。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利于探究的学习环境,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素材,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逐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疑问、猜测、看法,把握时机提出富有探索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规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的失误偏颇,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实现知识的再构建,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内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思维的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合作学习,互助进步”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教师往往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模式去思考解题。而在研学后教模式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课堂教学时间交还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下不断去探讨、去研究解决问题。

1.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 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交流学习,互动展示”的教学策略

(1)生生交流

教师要实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就应该开展积极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教师可以使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小组当中,学生各抒己见,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纷纷献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发挥了小组的力量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可以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向带来新的启发。

(2)师生交流

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研学后教模式下,教师的身份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师者,还应该转变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积极的互动交流在课堂内外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以及思考问题。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整体上说,通过交流互动就是让学生能够吸取他人的经验。学生个人的能力始终带有局限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悟,才能够快速实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总之,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用研学后教的理念策略,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这是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合作小组师生交流情境创设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体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中职体育课堂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论职高英语教学中对多元化评价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