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徐策
徐策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借助预习策略能够为后续课程内容讲解打下基础,可以说,预习对建立新的知识结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先做好准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学习初中数学也是一样,也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即预习。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就会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好课前预习,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并且不断提升对新事物探索的兴趣;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中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
一、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独自地学习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思考的活动. 学生一旦形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思维模式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能很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数学预习教育的重要性具体体现为:
(一)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学习.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也增多了,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要更好地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
(二)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预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各种看不懂、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以往的知识没有牢固的把握。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盲点,并且在课前时间补习这部分知识。从另一个角度看,预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完全把握教材里全部的知识点,所以总会留下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时,会着重关注那些重点和难点的部分,加强听课的针对性。
(三)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过预习的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是否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同学们对自己的问题的评价如何,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
(四)开展课前预习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的预习,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进入角色,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往往是那些基础较好的优等生。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之后,最先举手的往往是预习过课本的学生。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自学实践,独立地思考问题,就很难发挥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预习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师生共制计划,明确预习目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首先要明确预习目标.预习目标是预习的大体方向和主要内容,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只是教师单一方面为学生制定预习目标,且目标内容较为笼统。而要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则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师生共同制定预习目标计划.师生共制计划,既可以保证教师掌控教学整体节奏,又能够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在七年级(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考虑到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提前与学生商议如何制定预习计划.教师认为学习该部分知识应当首先深入剖析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应用.而学生则认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应当大量练习习题,在题目中找寻解题灵感.教师综合掌握学生的想法后,为学生编制学案计划如下:“1.多种方法解方程4x-23=2;2.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3.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尝试阐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该预习目标中既有概念理解,又包含习题精练,双重结合明确预习目标,为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度巧结合,加强预习指导。教师做好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是确保课前预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指导,学生很容易陷入盲目预习的误区.教师要有策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利用多方位、多维度、多方法展开预习指导工作.教师加强预习指导,能够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寻路”学习,极大增强学习自主性.在实际预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难以把握,预习也无从下手,教师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极大提高预习效果。
(三)深入衔接课堂,巩固预习成果。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前获得对新知识的感悟,从而与课堂知识进行深入衔接。因此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有赖于与课堂知识的衔接程度。教师如果不能将学生的预习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那么学生的预习必将是流于形式的。教师在设置预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设置的目的,不要过于盲目,没有任何的方向性,否则预习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四、注重对预习效果的评价,突出小组“带动”作用
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检查预习效果,就会使得数学预习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失控,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就会敷衍应付,甚至不预习。相反,如果老师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反馈、评价,对预习效果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对预习效果差的同学进行督促,则能调动全体同学的预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同学的预习效果。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上出精彩一课,就需对学生的预习做出必要的指导,俗话说“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疑不进”,课堂上一次独到的发现,一次大胆的质疑,一次独具慧眼的点评,甚至是一个创新火花的产生都是预习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