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出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

2016-05-14刘欢

师道 2016年7期
关键词:猫步拍子维吾尔族

刘欢

笔者曾了解过一些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的学生竟然告诉我:“上音乐课老是唱来唱去,一点都不好玩!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更受不了,枯燥无味,也特无聊。我宁愿在课室里看书,也不想去音乐室。”听了这话我心里很痛,因为音乐课在学生的所学科目中算是最轻松愉悦的,既不用天天背英语单词,也不用费力地解数学难题。如果学生连音乐室都不肯进,那绝对是事态严重的局面,八成是老师的教法出了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的教法很重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爱上音乐课?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开始,然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玩”出学生的音乐兴趣

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兴趣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例如,笔者送教到本区最边远的山区学校,上一节音乐知识课——《体验节奏与旋律的魅力》时,在体验节奏环节,播放了一曲2拍子的舞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猫步,试图通过走猫步来让学生体验2拍子节奏的特点。这时,学生目瞪口呆地望着我。我很快反应过来:学生不适应我的教法,估计没这样玩过。于是我灵机一动,幽默地说:“你们那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齐刷刷地对着我,眨都不眨一下,这种眼神我懂,叫做期待!你们是不是期待我先走两步?”瞬间,课室爆发出掌声和笑声。我说了句“满足你们的需求”,即刻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舞动起身子,在同学们课桌的走道间用步伐与肢体动作凸显2拍子节奏的特点。猫步走了一个来回,最后一刻在2拍子的强弱关系中滑稽谢幕。霎时,全场又响起热烈掌声。孩子们开始放松和激动起来,其中有两位男同学马上模仿,扭动肢体,用屁股的律动表现2拍子的动感特点,走了几步。我立马抓住时机,走到他们身边,礼貌地伸出右手,把他们邀请到讲台上。首先赞扬他们扭得很萌,节奏打得很准,并当场给予高度评价。瞬间,课堂又掌声四起,气氛变得更轻松了。接着,笔者鼓励两位学生“潇洒走一回”。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他俩勇敢并潇洒地踩着2拍子的音乐节奏走了一个来回。我顺势采访他们,让其谈感受,很自然地引入对他们表演的评价。在评价的赞扬和鼓励声中激发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接下来,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在轻松、快乐中进行。这次教学说明,学生一旦对音乐有了兴趣,他们对自身音乐潜能的挖掘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二、“玩”出对音乐的表现力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力的主要途径。教材把唱歌、器乐、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归纳整合到表现领域,不仅降低了难度和要求,而且拓展了综合性艺术表演内容。笔者在七年级上册的《班级演唱组合》中,非常注重通过丰富的表演形式让学生进行表现的展示。在《青春舞曲》课上,则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在节奏练习环节注重学生“感受和体验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节奏特点”,通过“玩”节奏接龙游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音乐的表现,体验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

之后,笔者转换教师角色为记者角色进行“玩”的采访:“你喜欢这种音乐吗?”“你觉得你玩起来像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姑娘吗?”“你觉得这一音乐节奏与其它音乐节奏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希望被采访,经过一番体验,他们回答问题都很真实:“我很开心,没想到我会打这个鼓!”“我很喜欢这种切分音的节奏,它能给人带来欢快。”“维吾尔族的音乐节奏很特别,每个节奏型都能勾起人们载歌载舞的欲望。”笔者分别评价后,马上进入分组节奏练习游戏环节:第一组用铃鼓,第二组用手鼓,第三组用沙锤,第四组用非洲鼓,分别进行拍打节奏。练习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最后再安排演唱组加进来,形成五个组队,由笔者指挥,一起表演《青春舞曲》。整个班级的表演气氛非常浓厚,在学生“玩”得意犹未尽时迎来了下课铃声。后来,这节课被选送参加全国音乐教学录像课比赛获得一等奖,这充分证实了“玩”是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力培养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市曲江区曲江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猫步拍子维吾尔族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代沟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猫步”也疗疾
“四分之三拍”读法没错吗?
光明正大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