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走出育人困境的“独一代”幼儿教师

2016-05-14陈谅

师道 2016年7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幼儿教师小朋友

陈谅

(一)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教师是关键。而幼儿教师队伍中随着80后独生子女的增加、教育理念的更新,身兼“独生子女”和“教育者”双重身份的幼儿教师会面临哪些问题呢?

1. 独生子女教师角色适应性的困境

从小就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普遍智力发育较好,爱学习,爱思考,歪点子多。但从小集宠爱于一生的独生子女,性格上难免会具有“骄娇”二气。虽然他们聪明伶俐、活泼开朗、快言快语,但是很少懂得尊重他人。除此以外,独生子女们个性张扬,表现欲强。他们做事情往往比较率真、任性,凭兴趣而为,同时还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当个人意愿及能力得到承认和满足时,就会热情高涨;反之就会一蹶不振、没精打采、意志消沉。比如当班级管理没有达到理想的秩序时,就会表现出缺少应有的爱心和宽容;当听到与自己看法不一致的意见时,又会表现出缺乏忍耐与坚持。

记得刚上班时,就听到某教师在班上大喊大叫。原来是户外活动回班后,孩子们要喝水、上厕所。但是喝水的地方和上厕所的地方空间有限,不能同时容纳所有孩子。当教师指挥孩子们分批喝水和上厕所时,孩子们一下蜂拥而至,为拿水杯而吵了起来。最后听见教师说:“请你们排队,请排队,请排队……”我琢磨着老师一边说在一边维持秩序。可就在这时,教师突然说:“你们还抢,还抢是不是?不想喝水就不喝算了,排个队也不会,还喝什么?”教师的耐心在一次一次反复后瓦解、情绪全盘宣泄,但孩子们依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开学前,有个班想布置一个表扬栏。当时,班上教师为这个表扬栏该如何做产生了许多争议。一个80后的教师认为这样做比较好,另一个有经验的老教师,则认为操作起来过于复杂琐碎。就为这个,那个80后的教师干脆把剪刀一撂:“您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不会做。”于是同事间不必要的矛盾产生了。

独生子女这种喜欢得到别人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性格特点,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要求有一定冲撞,从而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

2. 教育“小公主”“小王子”的困境

走上工作岗位的80后,如今已经结婚生子,本来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们,现在正孕育着另一群独生子女——10后。这些10后头脑十分聪明,也特别会察言观色。教育这些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和“小王子”的确成为令幼儿教师头痛的问题。

遇到一个挑食的孩子,一碗饭可以吃上一个小时,当午睡音乐响起的时候,这个孩子是该睡觉,还是该继续吃饭呢?继续吃吧,家长会觉得影响孩子睡眠;让他睡吧,就助长了他挑食的行为。这时候,真不知该怎么选择。

又如在区域活动时,常会见到某个小朋友和另一个小朋友为谁的玩具多、谁的玩具少而争论起来。有的小朋友会把玩具全部据为己有,而被抢掉玩具的小朋友则直接坐地上哭闹。这两个孩子反应出的表象不同,但却都反映出“独二代”身上所特有的性格特征。第一个小朋友反映出“独二代”身上的“霸气”,第二个小朋友反映出“独二代”身上的“娇气”。

那么作为“独一代”的幼儿教师该如何正确引领这群“独二代”,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发展呢?

3. 与独生子女父母沟通的困境

如上面所说,独生子女最显著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当“独一代”的家长和“独一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分歧时,教师该用什么方式与家长沟通呢?

就说那天早上吧,一个孩子的妈妈打电话给教师,要求教师多给自己的孩子喝水,说自己孩子因为在幼儿园喝水少,所以嘴唇干枯裂口子了,还要保育员给自己孩子涂抹唇膏。其实在幼儿园喝水次数并不少,家长们就没想到可能是维E缺乏所致。这时教师心里也是一阵阵憋屈。

遇到过于宠爱孩子的妈妈,也真令教师头痛。曾经就有妈妈为了看自己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特意在幼儿园旁租房子,架起望远镜看。教师就像时时被监视的人一样,无以适从。在这种情况下,“独一代”的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独一代”的家长与自己的教育观达成共识?

(二)

幼儿园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全新的“三独”时代,即独生子女的孩子、独生子女的教师和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在幼儿园里“会师”了。然而独生子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常常会在幼儿园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作为一名专业幼儿教师,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才是最有智慧的呢?

1. 改变自我,成就智慧教师

“看着孩子就头疼,一想着他们不听指挥乱来就心烦!”备课室的教师们经常会为类似的话谈论起来,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新教师。提起孩子,我们这些80后就打开了话匣子,可以谈得天昏地暗,没完没了。家长觉得幼儿教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弹唱跳画说、吃喝拉撒睡。而幼儿教师们却觉得自己是在受家长使唤、领导使唤,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做,简直就是杂耍演员,累得要死。不管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责任都是教师的。孩子在家品行不好找教师投诉;磕着碰着找教师追究责任。幼儿教师一天的生活等同于阿姨、保姆、妈妈、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加上每个家庭带给孩子的信息量、社会的影响及舆论、对课堂驾驭的能力等,都让身为独生子女的教师慢慢丧失了职业热情。

当幼儿教师出现职业疲倦后,对幼儿的情感关怀往往会减退,对幼儿的行为做消极解释,这会导致教师在孩子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家长对幼儿园产生质疑,同时也给自己的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因此,身为独生子女的幼儿教师要正视自身问题和学会摆脱消极情绪,及时控制职业倦怠问题。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可实现的人生发展目标,不要浓缩自己的生命。同时,要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对抗职业倦怠的技巧。要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环境,定期释放心理垃圾,有意识地积聚内心的能量, 使自己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还要学会改变自己的习惯、想法和行为,学会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完美型的人,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对一些想法、观念和行为要学会放手。

另外,大量的研究证明,拥有社会支持的人更不易疲倦。那么学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把家长当朋友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把同事当朋友就会得到同事的支持;尊重领导的看法,虚心学习就会得到领导的支持;把孩子当朋友,用心对待每个孩子就能得到孩子的支持。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支持与肯定,工作就会更有激情,就会努力去做得更好。所以独身子女教师要正确面对工作压力,及时调整心态,学会控制情绪。

2. 做“小公主”“小王子”的朋友

“独二代”已成为如今幼儿园的主体,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也牵动着无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关注。

(1)保护“自信心”培养独立性

在家长6∶1的陪伴下,“过度爱护”早已超出孩子们的承受能力,造成孩子事事得依赖家长,吃饭、穿衣……都不会。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个5岁的孩子,每天早晨吃的煮鸡蛋都是家长帮他剥了壳的。有一次孩子参加幼儿园春游活动,到了吃饭时间,教师发现他拿着食物发呆,询问后才知道,孩子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壳。

这种情况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进而从心里觉得自己能力低下,低人一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耐心陪在孩子旁边,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实践使他们学会一些必要的技能,及时肯定与鼓励,让他们体会独立做事的快乐。

(2)引导换位思考培养受挫力

“独二代”对挫折的忍受能力明显低于“独一代”, 常有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

曾经有一次教育观摩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小朋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孩子都举起小手要求回答问题,教师叫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名字,可突然,另一个男孩大叫起来。原来是因为男孩举了手,而教师没有请他发言,他就大喊大叫起来。通过了解得知这个小孩一贯如此,因为家长对他百般呵护,一味溺爱和迁就。在随后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给了他发表看法的机会,可他的回答却文不对题。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倾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更没表现出一点谦虚好学的姿态来。

举手没被教师点名,这样的小小挫折孩子都不能忍受,可见“独二代”的受挫能力很差。因此,教师要适时让孩子明白等待的重要性,让其学会等待与倾听。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孩子违反纪律乱插嘴,教师就应该坚决地告诉孩子:请你等待几分钟,等活动结束后我们再一起交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怎么这么讨厌!”“老师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

又如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脾气暴躁,且喜欢没理由地咬小朋友。初次见到她,她就给我表演了“小飞侠”的特技,把我吓得一愣一愣的。由于她渴望和别人交流,又缺乏交往的经验,她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甚至她常常不明白别人的意思,在别人还没表达完时就发脾气,其他小朋友自然不愿意和她交流与玩耍。她对其他小朋友不理她的行为也不理解,于是脾气越来越“暴躁”,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其实这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表象,类似的教育现象还很多,但背后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这时,教师要尽量让这类孩子明白其他小朋友的想法,做他们思想的引路人。尽可能地引导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3)关心同伴,互帮互助

精神孤独是“独二代”身上体现的又一特征。虽说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啥也不缺,但精神上却很孤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独自一个人玩,在幼儿园生活中,难免缺乏与人进行交往的基本技能。因此,引导小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建立亲情的温暖,在幼儿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3. 建立家园合作的桥梁

身为独生子女的家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自我意识膨胀。这些家长都形成了许多自己的教育观念,加之从小就备受宠爱,但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能也没少吃父母一辈思想教育的苦。加之早教机构、外来教育不合国情因素的影响,没有一定分辨力与正确教育思想的家长会使出五花八门的招数来教育子女。即便如此,幼儿教师也要及时做好家长的工作,以益于日后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我们幼儿园,有个孩子吃饭很慢,教师为了让他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坚持让他把饭吃完再睡觉,而家长却告诉园长说:“某教师剥夺我家孩子的午睡时间,影响他正常的身体发育……”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问题。

为了避免“教师教育千言万语,抵不上家长三言两语”的负面影响,幼儿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力求在教育观上达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构建新的教育格局。否则,各唱各的调,相互分割,互不通气,就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家长有问题的,教师必须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但指出问题时要推心置腹,不要站在教师的高度“趾高气扬”,需要和颜悦色,将心比心,站在家长的角度,为他们分析不当教育将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并经常向幼儿家长介绍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或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达成了共识,才能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氛围。

如今“三独”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幼儿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要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多交流;对待孩子要多尊重、多包容、多倾听、多赞美、多鼓励、多引导;对待家长要多理解、多沟通。拿出终身学习的决心、抱着谦和态度、带着亲切笑容的幼儿教师一定会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硚口区营房幼儿园)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幼儿教师小朋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