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运用学生评价,创设高效语文课堂
2016-05-14姜秋红
姜秋红
摘 要:生可为师,老师不应该成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不能把自己的评价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从“生能为师”“生乐为师”“生会为师”三方面入手,创设学生评价氛围,激发学生评价兴趣,教给学生评价方法,建设学生评价型语文课堂文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评价环境;学生评价;课堂文化
陶行知先生在文章《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陶行知先生的生本思想(下)》提到:“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就必须确立“生可为师”的学生观。“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此类话语中,陶行知先生生本思想可见一斑。
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乐园。因此,没有学生评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只有教师单纯评价学生,而没有学生参与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教学。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践行“生可为师”论,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自己的老师,是教师的老师,更是其他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有着同等的义务和权力,特别是评价上,教师不是唯一的评定者,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充分行使自己的评价权。可以说,学生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基本标志。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本位作用,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建设学生评价型的课堂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生能为师——创设评价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理念。课堂评价的“主宰”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是教学能力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他们的评价环境,让学生“能”评。
1.“能”之评价时间
在课堂上教师应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安排学生参与评价。
2.“能”之评价空间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多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少“讲”多“听”,给学生参与评价的空间,允许学生多评多议,允许学生出现与教师不同的评价,这样师生之间就可形成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秋游景山》时,有这么一句话:湖面上的小船像一叶叶小舟,轻轻飘荡。在指名读时,一生读得很响亮。
师:这样读好吗?
生摇头,举手。
生:他读得没有感情?
师:你愿意读一读吗?
生读(读得很好)。
师:怎么样?
生:我同意××的读法,因为她读得很轻,小船在湖面上飘荡时是轻轻的。
生:我也同意××的读法,因为船离我们很远,所以用了“一叶叶”,而且飘荡时也是轻轻地,所以读的时候也是轻轻的。
师:你们真会读课文。谁还愿意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
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二、生乐为师——激发评价兴趣
传统的教学,教师多数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小学生有着好动的天性,他们喜欢玩,喜欢讲,也喜欢尝试,所以通过评价来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于是,课堂中,我们尽量采用实物演示、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多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积极交流,主动评价。
三、生会为师——掌握评价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学生的年纪相对较小,所以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样就给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教师可以采取两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1.会评价形式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六种评价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比较评价、补充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
2.会评价的方法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常规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评价的步骤。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
学生评价型语文课堂文化,让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弹性高效的课堂教学规则、多种教学评价的结合的“和谐语文实践观”得以实现。建设学生评价型语文课堂文化,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去学习。课堂上评价意见的交流活跃,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了整个课堂教学,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陈明彦.浅谈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