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的有效策略
2016-05-14张勇
张勇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是培养年轻一代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1.当前小学生感恩状况调查
据调查,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以上是网上摘录的数据。而我在批改以爱心为题的作文时,只有极少数学生写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在叹息与无奈之余,也不禁想问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呢?”我想现在的有些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羔羊尚知跪乳,乌鸦懂得反哺,而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这种感恩意识却在个别青少年中严重错位,一味索取不知回报的现状令人担忧。
“我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这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丛飞经常说的一句话。丛飞捐款300余万元资助了180多个山区贫困孩子,然而,丛飞病危期间,很少收到这些被资助孩子的感恩之言,相反,还有个别家长和孩子抱怨丛飞不继续资助他们,更有甚者,说丛飞的资助行为是为了自己出名,与他们没有关系。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手足、同事、互爱互助之恩,感恩师长启蒙教导之恩。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2.1要引导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也就是感恩意识。它并非与生俱来、非生而知之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课堂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各学科,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感恩思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内容回顾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感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因此,在教学中,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例如教学《爸爸妈妈》一课,我设计“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爸爸或妈妈的帮助下,进行家庭自我服务劳动,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感恩意识。
2.2要让学生明白感恩的内涵
感恩包括哪些内容呢?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所表现的“恩”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有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之恩;有祖国对我们的呵护之恩;还有大自然对我们的滋养之恩……因此,我们应明确教科书中的感恩教材,为学生诠释其感恩内涵。古人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父母给了子女养育之恩,子女就应该尊敬和赡养父母;老师给了学生教育之恩,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用取得的好成绩答谢老师;朋友给了自己深厚的友情,自己就应该为朋友信守承诺;社会给了个人各种公共资源,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就该讲公德、守秩序。如此等等,皆是报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报恩的行动可以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回报,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回报。广义的报恩既可以是一声真诚的道谢,也可以是“涌泉以报”的物质回报。对小学生的主动报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为父母做点具体的事情,在学校主动承担帮助老师的工作,在社区主动帮助别人等等。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这种报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否则极易让学生因美好道德情被物化而误入歧途。
2.3家校协同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对物资的要求上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过度的、不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与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使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学校活动中,可与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通过学校的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廊、倡议书、发放喜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协同开展系列活动,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
如:定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的进步,教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近期在校表现,针对孩子的进步,家长留下真诚、鼓励的话语和发自肺腑的对教师的谢意,沟通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密切了家校间的联系。通过一段时间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感恩活动的开展既扎实又有效。
3.要善于引导感恩行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进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利用每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及节日开展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街道,走进部队、公安,走向敬老院,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的教育,使学生能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学会关心照顾别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生仇。通过活动切实体会到认识生活在集体中的,只有互相关心才是幸福的,在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每年的节日只有几天,但是,怀有感恩的心应该是时时、天天、月月、年年直到永远,感恩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将感恩内化为孩子的一种天性品德。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质,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基地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