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6-05-14魏福良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魏福良

【摘 要】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寻求外部支持等方面改善现有的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本阶段学生的特点,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这个氛围的感染。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在课前给学生构建了一个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笔者这样对学生说,假如今天就是你们上的最后一课,那么你们内心是怎样的心情呢?如果你们上完这一课就要与其他的学生分别了,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笔者的语言引导让学生陷入了深思,学生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一个问题。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已经构建起来了。见学生在认真地思考,笔者就开始引导学生开始这一篇文章的阅读,笔者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这一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想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吗?在笔者的询问下,学生很快就做出了积极地回应,他们非常想阅读这一篇文章,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阅读时,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录音磁带,范读,齐读等形式,特别是借助一些经典古诗词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来带动学生对朗读的兴趣。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在上课时,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将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其课外阅读过程中加以指导和规范。指导学生先对读物的前言绪论、目录标题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浏览过程中有一个大概的内容印象,然后再采用快读、跳读的方法,强化学生整理和联想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实效性。有些文章语言优美,应用范例,学生可以凭借对这些作品的理解,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事物、场景、环境等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准确词汇的运用方式,强化学生的用词准确性,指导学生在看到描写精美的词汇和语句时,及时的抄录下来,并加以记性,帮助学生扩大语文词汇量。指导学生做好词句的摘抄工作,采用笔记的方法帮助学生强化阅读记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我们要讲语文学习的课堂衍生到课外,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生活处处皆文章,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如电视作品、影响资料、流行歌曲的歌词等都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语言。我们要教会学生从这些方面汲取语言方面的精华。当然在汲取精华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审美观对一些语言糟粕要有判断,避免不良语言信息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好阅读文本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中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营造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契机。教师要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那擂鼓的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的舞蹈的感知程度,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学习的愉悦。教师则抓住机会将学生谈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设想板书出来,然后抓住契机问:“你们想知道课文是否讲了这些内容、是怎样写的吗?”这样自然而然地将正在兴头上的学生带入了自主解读课文的探究中。课堂上要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四、提倡群文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增加阅读的数量,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初中语文阅读可以从教材选定的作者出发,对该作者的文章进行精心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对作家的文风有更深刻的认知。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就可以选择老舍同样写济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让同学一起学习,看老舍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还可以选择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等,通过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选文以及名家文风,学习名家风范,积累见识和学识。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还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雪.《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2014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