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内容生产方式制度变迁探析
2016-05-14张琳昕
张琳昕
摘 要 通过对中国报业自建国初期至今的内容生产制度进行梳理,对报业内容生产方式转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指出为了适应“外部利润内在化”需求、技术的发展、编辑部角色的转变的变化,中国报业内容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渐向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制”转型。
关键词 中国报业;内容生产;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158-01
内容生产一直以来都是报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指信息的采集加工、编辑整理与生产发布的全过程,具体包括报业的新闻传播理念、内容主体、采编制度、生产运作以及发行体制等方面。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报纸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策传达和舆情引导上。虽然1956年《人民日报》等报纸进行了一次由“以宣传为本位”的党报模式向“新闻本位”——大众传播媒介回归的尝试,但由于当时高度一体化的社会生活环境最终导致改版失败[1]。这一失败标志着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系统,党报体制形成[2]。在采编制度层面,编辑部实际成为政府的延伸,报社以编辑部为核心,实行总编辑责任制,设立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对党委负责,领导编辑部的工作。在生产运作层面,这一阶段报业整体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报社各部门产量、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编辑、制版、应刷、装订及发行等各环节实现了配套。在发行体制层面,实行“邮发合一”的发行制度,报纸的发行工作全部交邮局办理,报社自身发行功能丧失,预订和计划发行成为发行的主要形式,进一步巩固了“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传播理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报纸开始回归大众媒介。1978年12月,国家新闻总署在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报社企业化经营决定[3]。这一阶段,一个以党报为中心、多报种多层次的报业体制开始形成。内容上,报业扩大了报道范围,纯信息的新闻占比逐渐增多,内容囊括生活、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引导和服务读者的功能日益突出。在采编制度层面,实行采编合一制,注重发挥报纸的新闻传播功能和舆论监督作用,注重发挥报纸的特有优势重视深度报道。生产运作方面,报社开始利用计算机对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取代铅排铅印,实现了印刷电子化[4]。在发行体制层面,报社开始“自办发行”,由报社自行承担发行业务,自主经营,自设发行机构,自建发行网络,自己对报纸进行宣传推广和收订投递,使报纸能够直接接触读者。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党报种群持续衰退,晚报、都市报种群先后成为社会主导性报纸种群。定位于市民生活报的都市报开始崛起,报纸的目标受众开始倾向社会中间阶层。都市报的崛起加速了中国报业产业化进程,意味着中国报纸走向商品化,也真正开始重视读者的需求,直接推进了中国报纸的市场化转型。与此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中国报业的新闻传播理念强化“以消费者为中心”,开发了“作为市场的读者”。中国报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提速带动了中国报业新闻体制的一次大转型——集团化战略[5]。报业通过“集团化”进行结构重组、资源整合,使报业的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内容上,全方位迎合“作为市场的读者”需求,并且突破了传统报纸文字、图像等信息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统一集成。在采编制度层面,开始实施采编分离、责任编辑制,变记者中心制为编辑中心制;另一方面,编辑也通过开通新闻热线等形式从被动受邀转向主动出击。生产运作方面,海量的信息可以通过磁、光等新型出版介质进行存储,不再局限于单一纸介质存储,数字出版技术得以实现[6]。发行体制层面,以“自办发行”为主,开始向“多渠道发行”转型,进一步把报纸产品的销售工作主动权掌握在报社自己
手里。
进入21世纪,新闻专业主义碎片化呈现,媒介融合开始发生,报业开始重视“作为权利主体的读者”,新闻传播理念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转变[7]。同时,中国报纸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进入转型新阶段:从只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当作生产工具发展为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同时众多报纸开始主动发展新媒体,开办有别于报纸电子版的特色网站,开办手机报和WAP网站,推出电子报纸、移动终端应用App等。
随着报业自身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及报业集团化的成熟,报业提出打造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开始整合资源,形成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的产业链条,由单一的纸媒传播向多媒体渠道与产品传播进化。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报业内容生产方式的制度进行回顾,不难发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媒介融合进程日益加快,海量信息的加工整合、社会化的协同生产以及多元化信息产品的到来,报业内容生产方式制度不断发生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方面转型过程:第一,政府角色从控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第二,社会治理理念从“以国为本”转型为“以人为本”;第三,媒介产业经营理念从分众定位转型为整合营销;第四,报纸受众从知识分子转型为大众;第五,大众传播形态从单一媒介转型为整合媒介。
参考文献
[1]王琛.新中国党报60年的发展与变革[J].深圳大学学报,2009(3):130-136.
[2]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89-390.
[3]陈戈,储小平.当代中国报业制度变迁的一个理论解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94-98.
[4]李东东.60年,中国报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J].中国报业,2009(10):7-13.
[5]魏轶群.中国报业集团十年足迹[J].中国记者,2006(3):45-47.
[6]文宏武.信息技术与出版的创新和转型[J].出版参考,2007(5):1.
[7]殷俊,殷瑜.都市报向主流报纸转型趋势论[J].当代传播,2002(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