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跟风现象成因分析
2016-05-14陈思佳
陈思佳
摘 要 手机、电脑及各种网络传播平台的建造与发展,构成了多媒体融合的新型新闻舆论环境。融媒体格局带来了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新闻机构社会责任的缺失、市场竞争的压力等原因,同质化新闻在各大媒体被跟风报道,影响到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评价,文章分析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跟风报道;新闻媒体;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8-0006-01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公众在手机上随手一翻就能看到最新发生的事情,苦恼的是每个软件都有即时的新闻发送,而且内容近乎完全相同,不免产生厌烦情绪。新媒体报道的新闻在即时性和开放性方面要优于传统媒体,这也是新闻跟风报道的一个成因。融媒体环境下,新闻的跟风报道难免在给公众带来反感的同时,影响公众对其做出理性的判断,跟风报道的成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非权威性信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成因分析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由报纸、广播电视转向了网络,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发动态形成一条“新闻”,由于个人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差异,很难能保证每一条动态都真实完整。这种无从甄别的非权威信息源极易使新闻报道的角度产生偏差。药家鑫一案的媒体报道就跟风严重,首先是张显在其个人微博披露药家鑫的显赫家世,单凭一面之词加上各类受众在自媒体时代的大量转发,便形成了三人成虎的事态,然而事实上公众并没有去调查药家的真实情况,但如此强大的不负责任的社会舆论难免给案子的正常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药家鑫的确应该受到他应有的处罚,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不带浓重情绪地去对待这件事情。对于这种跟风现象,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国民对于事件的本身不感兴趣,而是更加关注事件的结果,一些媒体为了能够更多的吸引读者的关注度、第一时间迎合读者,往往不会先花时间调查研究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而是抢占先机,先转发再说,导致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
2 新媒体技术的负作用成因分析
新媒体技术的速度和效率都是值得一提的,可以很快的进行二次编辑,但是也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足不出户,不去现场采访,直接将网络上已有的新闻报道,进行复制粘贴再加以适当的改编就进行发布,这样整合的新闻是明显的跟风现象。而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都有各自较长的制作时间,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及时复制性。对于这一现象,其主要是由一些新媒体从业记者看到他人抄袭成功之后,往往会幻想着自身采用同样的方法也会成功,从而导致这一现象越来越盛行。
3 新媒体责任理念的缺失成因分析
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基础的,新闻报道的自由性要遵从社会责任,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是媒体的义务。媒体报道要保证新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真正做到媒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相一致。2010年,香港旅客劫持一案,CCTV、凤凰卫视、CNN等各大电视媒体都做了具有权威性全程追踪报道,为公众呈现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真相,从而让观众能够全面、理性的审视事件,而菲律宾媒体却为了迎合公众的猎奇心理,过度跟风式的报道新闻,虽然迎合了公众的需求,但也将很多重要信息和线索透漏给了歹徒,给执法机构的办案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影响了整个事件发展方向。
4 新闻记者和公众道德素质的缺失成因分析
新闻记者和公众的职业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传播新闻时角度的不同,一些缺乏责任心的记者为了完成报道任务、填充版面,有时不考量新闻有无价值,是否值得报道,而是大搞拿来主义、捕风捉影,看到一点内容就转载、听到一点消息就发布,使新媒体环境中充斥着无意义的新闻事件。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公众也是新闻有力的传播者,而他们发布的内容又严重缺乏“把关人”,只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随时可以带着浓重的个人感情去评价、转发,任何事件在经过一次次带有偏见的转发后,都将面目全非远悖新闻真相。
5 “沉默的螺旋”助长了跟风报道的陋习成因分析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由于公众新闻意识和理念的缺乏,根据自身心理的状况做出的主观判断往往使新闻的原本意思发生了改变。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QQ、SNS等各种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大多数人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只愿意参与赞同自己观点的讨论,若新闻媒体机构不做好舆论导向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沉默的螺旋”效应。融媒体环境下,公众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之一,在参与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公众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用客观、负责任的态度去发表评论,传播新闻。
6 总结
融媒体环境下的跟风报道背后是新闻机构社会责任的缺失,市场竞争、消费主义让媒体的跟风报道日益显著。在此,笔者呼吁新闻机构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立场,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要公平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引导社会舆论,创造一个良好的新闻环境。
参考文献
[1]曾庆江.事件新闻跟风报道与地域歧视[J].传媒观察,2012(12):29-30.
[2]姜圣瑜.速阅读时代的都市报[J].新闻战线,20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