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分期辨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2016-05-14周康乐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医

周康乐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头采用孢呋辛、氨溴索、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治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所处的不同时期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方式能有效驱除病邪,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中医; 反复呼吸道感染; 分期辨治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1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63

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发于2~6岁的小儿,是一种在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出现的次数多于7次的疾病[1]。它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哮喘、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对患儿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2]。中医从总体上调节患儿的机体状态,改善病症[3]。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分组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10岁,平均(6.0±1.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中医、西医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选取患儿均无精神疾病、先天性功能缺陷或慢性病,近期未用过免疫制剂。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氨溴索、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治的方法,具体如下。(1)首先对患儿进行分期。根据《中医儿科临床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辩证分期方法,对患儿做相应的检查后将其分为三期,分别为感染期、过渡期和恢复期。其中感染期20例,中医上表现为咳嗽、多痰、脉搏变化较大;过渡期和恢复期可以统称为非感染期,共30例,中医上表现为面色较差、持续低热、反复咳嗽、舌苔略白、出汗较多、身体开始消瘦[4]。(2)根据患儿所处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时期分别用辩证的方法治疗。感染期的患儿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寒袭肺、痰热闭肺四种表症,对于第一种,可以选用驱风寒的药物荆芥、防风各10 g,前胡12 g,紫菀10 g,苏叶12 g配以止咳的枇杷叶15 g,进行治疗;对于第二种,可以选用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5],再加上清肺热的黄芩10 g,竹叶10 g配上菊花15 g以缓解头痛发热症状;对于第三种,可以选用麻黄5 g,杏仁12 g,前胡10 g,陈皮10 g,生姜10 g,大枣10 g入药,宣肺散寒,止咳化痰。对于第四种,可以选用麻黄5 g,杏仁12 g,石膏15 g,甘草5 g,僵蚕10 g,贝母10 g入药,宜清肺泻热,止咳化痰。非感染期的患儿可以分为三种表型:肺脾气虚型、肺胃热盛型、土虚木亢型。第一种可以选用人参10 g,麦冬10 g,白术10 g,半夏5 g入药,补肺生津,健脾益气固表。对于第二种,可以选用黄芩12 g,桑白皮12 g,杏仁12 g,桔梗10 g,栀子12 g,大黄3 g入药,清肺泻胃,通腑泻热。对于第三种,可以选用柴胡、夏枯草、白术各10 g入药,必要时可以添加逍遥丸,舒肝健脾。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以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儿的效果,不断改善治疗方案,连续观察1年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效果分为四种: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治疗后没再发病;显效: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不多于3次,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不多于5次,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减轻;无效:服药前后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儿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98,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感冒,出现各种炎症[6]。中医上将其分为三期:感染期、过渡期和恢复期。感染期的患儿有较多的外感表证,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鼻涕较多,治疗以驱寒补气为主;过渡期表现为痰多不尽、发热,治疗以扶正驱邪,健脾益气固表为主;恢复期表现为身体消瘦、神情倦怠、舌苔较多、口味较淡,治疗以健脾益气,润肺生津为主[7]。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先天性免疫力低下有关,也与后天营养不足、微量元素摄入不够、居住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8]。

目前中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包括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及综合治疗三种。中医内治法又包括辨证分期论治,自拟方治疗,成方加减,中成药治疗[9]。各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中医辨证分期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以口服中药制剂为主,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展开治疗,选用不同的药材,起到健脾益气固表,益肺补肾的方式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提升机体正气、祛除外邪,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10-11]。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分组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氨溴索、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治的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发现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根据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所处的不同时期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方式能有效驱除病邪,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华,李岚.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2):29-31.

[2]丁霞.121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分期及中医辨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297-298.

[3]陈华,李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研究[C]//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2011.

[4]梁碧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分期及中医辨治[J].中医临床研究,2012,1(3):70-71.

[5]刘桂贤.中医分期辨治反复呼吸道感染18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1(11):1673-1674.

[6]董斐,于河,谷晓红.中医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12(12):2720-2723.

[7] Verstegen R H J,Gameren‐Oosterom H B M,Fekkes M,et al.

Significant impac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J].Child Care Health & Development,2013,39(6):801-809.

[8] Schapowal A,Klein P,Johnston S L.Echinacea reduces the risk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d complication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dvances in Therapy,2015,32(3):187-200.

[9] Hao A Z,Chen L P,Gao L P.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2006,16(1):49-50.

[10] Yu K.Detection of 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4,35(23):3205-3206.

[11] Jesenak M,Majtan J,Rennerova Z,et al.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pleuran(β-glucan from Pleurotus ostreatus)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3,15(2):395-399.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