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016-05-14戴淑芬
戴淑芬
摘 要: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经典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教学;人格修养
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恰当地把诵读经典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能达到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目的。
一、阅读经典,滋养心灵,培养语文兴趣
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父母便开始教自己孩子背诵古诗词,这就已经接触经典了。让小学生诵读经典,使学生的心灵与具有悠久历史的祖国文化接通,让经典之髓慢慢在孩子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孩子们生命的始终。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又激发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长期浸润在诗书的氛围中,处处散发着儒雅的气质。古诗书赋予他宽广的心胸,致使他能写出“大江东去……”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名句。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了六年私塾,学习了《论语》《孟子》《诗经》《三字经》等。还有许多大文学家,他们都是在年幼之时便饱读经典诗书,才能写出一鸣惊人之作,成为千古绝唱。
二、阅读经典,丰富知识,开发孩子记忆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有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它们大多都在小学阶段,十三岁达到高峰。因此,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诵读经典,学习千古美文,是开发孩子黄金记忆力的重要工程。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这一点在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已得到了充分证明。《三字经》《弟子规》等大人都读不通的内容,小孩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同时,在阅读经典中丰富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孩子们都在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阅读经典,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古人读书,私塾先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熟读经典、背诵经典,结果很容易就解决了语言文字问题,吟诗作对,出口成章。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是我十三岁之前熟背经典的结果。”
在小学阶段有了这些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古诗文积累,必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发言时还能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四、阅读经典,锤炼品格,提高人格修养
语文教学要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即在完成授课任务,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诵读经典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这与语文教学的原则是相通的。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三字经》《论语》,就可以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气质。
经典美文中包含有许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这些精神对于小学生道德体系和自我人格的确立,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诵读经典活动中,可以运用经典名句来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经典的价值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熏陶,可养成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必可陶冶他们的心灵,开阔他们的心胸,锤炼他们的品格,端正他们的品行。
文学经典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集萃,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倡导经典诵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完善知识体系和丰厚人文素养的优秀接班人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应语文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浪潮,借助新课改推进的东风,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效性,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培养高素质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
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2015(11).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