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衍圣公孔端友南渡考

2016-05-14魏曙光

关键词:南渡

魏曙光

摘 要:孔子48代孙孔端友于崇宁三年(1104)袭封衍圣公,建炎二年(1128)离开曲阜南渡,建炎三年(1129)被宋高宗任命为郴州知州,到任后不久去世。孔端友并未到过衢州,不是孔氏南宗的开创者。孔端友之侄孔玠袭封衍圣公后,才在衢州建立家庙,开创了孔氏南宗。

关键词:孔端友;南渡;孔氏南宗

中图分类号:B24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28-04

孔端友是孔子第48代孙,宋徽宗时袭封衍圣公,北宋灭亡后与孔传等族人一起南渡,浙江衢州建立孔庙后,他被尊奉为孔氏南宗的开创者。近年来,孔氏南宗的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涉及到孔端友的部分,多据《东家杂记》、《阙里志》、《阙里文献考》的记载,概述孔端友袭封衍圣公、扈跸南渡、赐家衢州的事迹[1]。《东家杂记》为孔端友叔父孙孔传所撰,上卷记载孔子家族世系封爵,下卷记载孔庙古迹,叙事简赅,是研究孔氏家族的重要资料;《阙里志》二十四卷,为明代弘治年间陈镐撰,崇祯时又经孔子65代孙孔允植重纂,是第一部较为完备的阙里地方志;《阙里文献考》一百卷,清乾隆时孔子69代孙孔继汾编纂,分门别类记述了二千多年的史事。《阙里志》、《阙里文献考》为明清典籍,离宋代相去已远,所记孔端友的事迹并不一定准确。徐寿昌先生曾据《孔子文化大全》中的阙里文献以及《孔子世家谱》,结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弘治《衢州府志》、《续资治通鉴》等史志,将有关孔端友的问题进行了分类考证[2]。徐寿昌先生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的史源分析不够,部分结论有待商榷。笔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孔传《东家杂记》中的相关记载,对孔端友的南渡经历作出新的探索,并对史志中有关孔端友寓居衢州的记载进行考辨。

一、孔端友袭封衍圣公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以及他的后裔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厚遇,如孔子在汉平帝时被追封为褒成宣尼公,在北周宣帝时被封为邹国公,在唐玄宗时被追谥为文宣王;13代孙孔霸历仕汉昭帝、宣帝、元帝三朝,先后做过博士、太中大夫,被封为关内侯,号褒成君,21代孙孔羡在曹魏时被封为宗圣侯,殆至唐玄宗时,35代孙孔璲之被封为文宣公,兼任兖州长史。宋代太平兴国三年(978)九月,“司农寺丞孔宜知星子县回,献所为文,上召见,问以孔氏世嗣,擢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辛酉,诏免袭封文宣公家租税。先是,历代以圣人之后不预庸调,周显德中,遣使均田,遂抑为编户。至是,孔氏诉于州,州以闻,上特命免之”[3]。宋太宗恢复了唐玄宗的做法,让44代孔宜袭封文宣公,并免除孔家的租税。之后,45代孔延世袭封文宣公,46代孔圣祐先是袭封文宣公后改封为衍圣公,47代孔若蒙袭封衍圣公后改封为奉圣公。

崇宁三年(1104)十一月四日,宋徽宗下达孔子后人除承奉郎袭封衍圣公的圣旨,《东家杂记》中保存了当时宋朝政府的公文:“四十八代孙孔端友白身除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告:‘敕至圣文宣王四十八代孙孔端友:自书契以还,爵于朝者多矣,未有传世四十有八而不绝者也,惟而文宣王之后,序当承袭,宜锡文阶,并示宠渥,往加恪慎,务保厥荣。可。”[4]关于孔端友袭封的时间,《宋史》载:“宣和三年,诏宣议郎孔端友袭封衍圣公,为通直郎、直秘阁,仍许就任关升,以示崇奖。”[5]《东家杂记》为孔端友叔父孔传所撰,资料多据孔庙所存圣旨公文,孔端友袭封是在崇宁三年(1104),宣和三年(1121)是孔端友出任直秘阁的时间。承奉郎为元丰改制后,文臣京朝寄禄官三十阶之第二十八阶,正九品[6]。孔端友没有经过科举考试就能进入仕途,显示出宋朝政府对圣人后裔的特殊待遇。宋英宗规定孔子后人袭封衍圣公后,不再出任曲阜县令,专职负责管理孔庙。宋徽宗时仍然执行这一规定,孔端友袭封后,并未出任曲阜县令,其职责是管理孔庙。政和元年(1111),宋徽宗下令管辖曲阜县的京东路转运司负责维修孔庙,并对维修资金和人员做了规定:“于系省钱内应副本庙及于本路诸州军差杂役兵士工匠和雇和买百姓修造,运司奏委四十八代承奉郎袭封衍圣公端友监修。”[7]政和四年(1114),时任大司乐的刘昺制成《大晟新乐》,为此宋徽宗设立了大晟府,将《大晟新乐》颁发诸路,孔端友“乞依诸路颁降《大晟新乐》,许内外族人及县学生咸使肄习,以备释奠家祭使用”[8]。孔端友虽不是诸路长官,宋徽宗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宋朝政府发布了任命孔端友出任直秘阁的公文:“奉圣旨:孔端友特转通直郎,除直秘阁,仍许就任关升,以示崇奖。奉敕宣义郎袭封衍圣公管勾先圣庙孔端友:宣圣,古今师也,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殆未有能违之者。朕既法其言,尊其道,举以为治,犹以为未为也,又录其后裔,以褒大之,尔先圣之系,效官东录,积有年矣,通籍金闺,升华云阁,以示崇奖,汝尚勉哉。可。”通直郎,元丰改制后,是文臣京朝官寄禄官三十阶之第二十五阶,正八品;直秘阁,政和六年(1116)九月,定为九等文官帖职的初阶,正八品;宣义郎,元丰改制后,是文臣京朝官寄禄官三十阶之第二十七阶,从八品[9]。孔端友袭封衍圣公时是正九品的承奉郎,由于他在管理孔庙上并无多大建树,过了17年后,宋徽宗才特批他升到正八品的通直郎。宣和四年(1122),刚刚升到正八品的孔端友向宋徽宗推荐孔若采出任“判司簿尉”,宋徽宗同意了他的推荐,任命孔若采顶替韩元颕担任兴仁府济阴县主簿。

二、孔端友的南渡经历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秋,金朝军队分东西两路南下,西路由粘罕率领,自云中(今大同)进攻太原,被太原军民拒之城下。而东路军在斡离不率领下,由于北宋燕京(今北京)守将郭药师投降,很快渡过黄河,包围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匆忙下诏罪己,并行内禅,其子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宋钦宗被迫割地求和,与金朝签订城下之盟。靖康二年(1127),金朝再次派军队分东西两路围攻东京。宋钦宗不顾军民抗金热情,撤去守城军民,令郭京率“神兵”把手。四月庚申,金朝军队攻陷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宗室三千多人,将城内礼器、图书、府库积蓄等洗劫一空,北宋灭亡。五月庚寅,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宋高宗派遣王师正出使金朝,用书信秘密招揽契丹人、汉人,建炎三年(1129),金太宗以此为借口,派出军队攻下徐州,由泗州渡过淮河,直趋宋高宗所在的扬州。

孔家庙宅也未能躲过宋金战争的浩劫,孔子48代孙孔端朝曾经这样回顾当时的情况:“宣和末,女真入寇,靖康丙午,群盗起,家所蓄藏,荡然云散,建炎戊申七月,端朝不得已去庙南奔。明年八月,蒙恩以孔氏特差徽州黟县令。”[10]建炎戊申即建炎二年(1228),就在孔端朝南下五个月后,“宗翰会东军于黎阳津,遂会睿宗于濮。进兵至东平,宋知府权邦彦弃家宵遁,降其城,驻军东平东南五十里。”[11]宗翰即粘罕,他是金朝军队的将领,由于东平知府权邦彦弃城逃跑,粘罕军队很快打下了东平府,驻扎在东平府东南50里的地方,离曲阜已经很近了。建炎三年(1129),知泗州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洪皓出使金朝,被金朝扣押长达15年,于绍兴十三年(1143)回到临安,贬官后追记出使之事,其中有这样一件事:“初,汉儿至曲阜,方发宣圣陵,粘罕闻之,问高庆绪(渤海人)曰:‘孔子何人?对曰:‘古之大圣人。曰:‘大圣人墓岂可发?皆杀之,故阙里得全。”[12]

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记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共36年的史事。他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转载了洪皓的记录:“金人既陷北京,又陷袭庆府,衍圣公孔端友已避寇南去,汉儿将启宣圣墓,左副元帅宗维问其通事高庆裔曰:‘孔子何人?”曰:“古之大圣人。”宗维曰:“大圣人墓岂可犯,皆杀之。故阙里得全,端友,孔子四十八世孙也。”[13]大名府(河北大名县)是宋朝的北京,袭庆府即兖州。李心传认为孔端友南下避难以后,才发生了粘罕制止“汉儿”盗掘孔子墓一事。这时曲阜被金朝军队占领,孔庙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粘罕,《金史》本传记其汉名为完颜宗翰,《宋史·王伦传》记其汉名为完颜宗维。根据洪皓的记载,向粘罕介绍孔子的是渤海人高庆绪,李心传认为是高庆裔,此人见于《松漠补遗》:“北地汉儿张献甫,作太原都军(都监也)。其姊夫刘思与侍郎高庆裔,为十友之数。”[14]建炎二年(1128)七月,孔端友与孔端朝一起离开曲阜南下,到了建炎三年(1129)八月,在宋高宗到达苏州时,他们才追上宋高宗。宋高宗对追随他来的孔氏后裔很是感激,任命孔端友为郴州知州,孔端朝为徽州黟县令。

在后世流传的孔端友南渡之事,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孔端友在扬州参加宋高宗冬祀之事。清代乾隆时,孔子69代孙孔继汾所编《阙里文献考》一百卷,是阙里最为完备的史志,对孔端友有如下记载:“四十八代端友,字子交,宋徽宗崇宁三年袭封。高宗南迁,建炎二年冬祀,赴扬州陪位,不克归,遂寓三衢,终郴州知州,卒,无子,以弟端操之幼子玠嗣。”[15]根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建炎二年(1128)十一月壬寅,宋高宗在扬州举行冬祀:“亲祀上帝于圜丘,配以太祖,用元丰礼也,礼毕,赦天下,命侍从于废放黜谪之中举才干强敏之士各二人,吏民因忤李彦、朱勔被罪者,许自陈改正。”[16]礼部尚书秦桧曾经描述过这次冬祀的规模:“伏睹建炎恭行郊祀之礼,其时仪文制度与夫衣服、器皿之类,已不能如礼。”[17]宋高宗建炎二年的冬祀只是略具形式而已,参加的百官不会很全。《东家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并未记载孔端友赴扬州陪位一事。时值宋金交战,兵荒马乱,孔端友5人从曲阜仓皇南渡,笔者以为他们不可能参加宋高宗在扬州举行的冬祀。按照宋哲宗时的规定:“衍圣公每遇亲祀大礼及冬正朝会许赴阙陪位。”[18]孔继汾在《阙里文献考》中推测孔端友参加了扬州冬祀。另一个则带上了神秘色彩,清代嘉庆元年(1796),孔子70代孙孔广杓承袭孔氏南宗翰林院五经博士,寓居于浙江衢州菱湖南岸,将孔端友南渡中遇到“鲁阜山神”的故事讲述给他的邻居冯世科。冯世科字一登,号鹿岩,乾隆五十九年(1794)恩贡,文学与他的兄长冯世魁、弟弟冯世甲齐名。他在《鲁阜山神祠记》记到:“衍圣公孔端友负楷木像扈跸来南,夜泊镇江。奉像舟覆浪中,有三神人逆流而上,得之江滨。公焚香祷谢,烟篆‘鲁阜山神四字。”[19]此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孔氏南宗74代孙奉官祀孔祥楷将这个故事转述的更为传神:“根据民间传说,当年衍圣公孔端友背负两尊祖宗圣像率家人南渡,行至镇江码头,大家又饿又累,便上岸稍作休整。这时,金兵突然来袭,眼见楷木圣像将被金兵掳劫,大家正在束手无策之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把船只掀翻。金兵见此情景,以为船上的人都被巨浪卷走,便回马收兵而去。孔端友急命家人打捞楷木像,这时只见河面上有三位神人踏着祥云,拥着楷木像向岸边走来。孔端友和家人把圣像小心地护上岸,并在岸边焚香祷谢。这时,袅袅香烟中出现‘鲁阜山神四个字,原来是孔子故乡的山神救护圣像。后来,为了感谢故乡山神的功绩,孔端友及家人在衢州建立了‘柯阳首庙,即‘三神庙。”[20]然根据孔传《东家杂记》的记载,孔端友并未带楷木像南渡,也未曾在镇江遭遇翻船或者金朝军队,自然也没有遇“鲁阜山神”获救的经历。

三、孔端友南渡后的任职

绍兴元年(1131),孔端友与孔端朝一直扈从宋高宗到了越州(今浙江绍兴),四月,孔端友才去郴州上任,孔端朝才去徽州黟县上任。绍兴元年(1131),宜章农民李冬至二因为赋税沉重,率众在宜章造反,自称“平天大王”,进攻宜章周围的英、运、韶、郴等州。绍兴元年(1131)三月丙午,“直秘阁提举淮东茶盐公事曹伯达知郴州,时李冬至二叛于宜章,守臣直秘阁衍圣公孔端友不能制,故更遣伯达,而命端友奉祠”。李冬至二派兵打到郴州时,知州孔端友拿不出任何办法,只好上奏以乞求管理宫观的借口辞职。宋高宗派曹伯达代替孔端友,让孔端友管理洪州玉隆观,继续领取俸禄,也算是对他的优待了。直到绍兴二年(1132),桂阳军判官厅公事范寅秩才将李冬至二招安。绍兴二年(1132)闰四月癸巳,孔端友在郴州生病去世。随后,宋朝政府发布了49代孙孔玠袭封的公告:“绍兴二年六月,内准尚书省劄子勘当:昨大观年四十八代孙端友,承袭准告特授承奉郎袭封衍圣公,权发遣郴州到任,因患身亡,推次四十九代孙玠承袭,蒙下本家尊长四十七代传保,明申尚书省,本部寻下太常寺去,后据太常寺申,看详本家宗支图,子其袭封衍圣公,孔端友止有庶子玠,今来合袭衍圣公,今来本寺所申,伏乞朝廷详酌施行。闰四月三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太常寺所申。孔玠依例与补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奉敕至圣文宣王四十九代孙孔玠:夫子之道,踰于尧舜,泽及万世,靡有所穷,钦崇硕报,邦有彝典,肆予命尔,绍于世封,惟钦惟瑟,期无坠命,可特授右承奉郎袭封衍圣公。五月三日下。”[21]

孔传作为孔家尊长,保举孔端友庶子孔玠袭封衍圣公。孔玠,“衍圣公,孔子后也,历代皆有封,元祐中加赐田百顷,绍兴中衍圣公孔玠避难渡江上,以林庙隔绝,八年,夏以衢州田五顷赐之”[22]。孔玠并不是孔端友之子,而是孔端友弟孔端操之子,绍兴年间从曲阜逃来[23]。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决定定都于杭州,将衢州五顷田地赐给孔玠,南宗家庙从此在衢州建立起来。在衢州定居的除了衍圣公孔家外,还有崇义公柴家。“绍兴五年,诏周宗玄孙柴叔夏为右奉郎,袭封崇义公,奉周后。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资序。别与差遣。以子国器袭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礼,则入侍祠如故事”[24]。宋太祖黄袍加身,从后周恭帝柴宗训手里夺取了天下,宋朝历代皇帝对后周皇帝后人颇为优待,封柴家最长者为崇义公,管理后周陵庙。南宋建立以后,宋高宗照样优待柴家,也把他们安置在衢州。衍圣公孔家是先圣之后,崇义公柴家是先朝之后,都是专职管理各家的陵庙,参加朝廷祭祀时,都可以入阙陪位,宋朝政府给他们的优待可以说是一个级别的。衢州,“东望九峰,西瞻灵石,姑蔑之墟,四达之衢,川陆之会,当东南孔道,大溪贯其中”[25]。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沿富春江而下可以直达杭州,宋高宗将孔家和柴家安置于此,也便于他们两家去杭州参加朝廷礼仪活动。

南宋最后一位衍圣公是五十三代孙孔洙,淳祐元年(1214)袭封衍圣公,宝祐元年(1253),任吉州通判。宝祐二年(1254),他请宋朝宗室赵汝腾为孔传《东家杂记》撰写跋文。赵汝腾是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进士,他在《东家杂记》的跋文中写道:“髙皇帝驻跸吴会,其裔孙五人传、端友、端木、瓒、琯扈六飞南渡,寓三衢,因家焉。”[26]孔端木后来改名为孔端朝,孔瓒南渡后,做过和州知州,孔琯承恩为右迪功郎,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未记孔瓒、孔琯扈陛南渡。随着《东家杂记》的刊刻传布,“孔端友寓居衢州”一事在后代成为“历史事实”,如明代万历《兖州府志》:“端友,自子交,若蒙子也。若蒙二子,曰端友、端操。端操四子,曰瑄、璠、瑱、玠。端友既复父封,建炎之难与其族叔传携弟子玠扈从南迁,家于衢州,而端操留居曲阜,摄主祀事,其后端友无子,以玠为嗣,端操既卒,以璠继爵,故玠受宋封于南,璠受金封于北,两公皆端操子也,而孔氏宋金之间又分为南北二宗矣。”[27]

明代万历《兖州府志》的编修者为于慎行(1545~1607)。从《万历府志》中可以看出,于慎行认为孔玠和孔璠是孔氏南北宗的开创者。阜昌二年(1131),在孔端友南渡以后,孔端操被伪齐皇帝刘豫封为权袭衍圣公,一年后由其子孔璠袭封。伪齐皇帝刘豫后来被金朝废掉,但衍圣公的政治地位得到了金熙宗的承认,天眷三年(1140),金熙宗封孔璠为衍圣公。靖康之乱后,孔端友南渡,伪齐册封孔端操,南北就有了两个衍圣公,但孔端友没有后代也没有到过衢州,孔端操只做了一年代理衍圣公,他们两人并不是南北二宗的开创者。孔端操之子孔玠绍兴初年南渡后,成为南宋的第一位衍圣公,而孔端操另外一子孔璠留在曲阜,成为金朝第一位衍圣公。随着宋、金政权对峙局面的形成,孔氏也分成了南北二宗,于慎行关于孔氏南北宗开创者是孔玠、孔璠的分析是正确的。于慎行又说孔端友与孔玠一起南渡,孔端友认孔玠为继子,这些记载是错误的。

孔端友于崇宁三年(1104)袭封衍圣公,负责管理曲阜孔庙。建炎二年(1128)七月,孔端友在金朝军队占领曲阜以前,与孔传、孔端朝等人一起南渡,到了建炎三年(1129)八月,他们在苏州追上南下的宋高宗。宋高宗任命孔端友为郴州知州,孔端朝为徽州黟县令。孔端友从越州到郴州上任后不久,就因没有办法应对李冬至二的攻城而辞职,后死于郴州。绍兴二年(1132),孔端友之侄孔玠袭封衍圣公,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将衢州五顷田地赐给孔玠,孔玠建立了孔氏家庙,成为孔氏南宗的开创者。

孔传作为孔端友的族叔,在《东家杂记》没有记载孔端友寓居衢州一事,李心传据宋高宗时的材料写成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也没有记载孔端友寓居衢州一事。孔端友寓居衢州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宗室赵汝腾《南渡家庙》,此文为《东家杂记》跋文,是受南宋末年衍圣公孔洙所托而写,不可尽信。由于《南渡家庙》附于《东家杂记》中,孔端友寓居衢州一事遂被后世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吴光,陈云汉.衢州孔氏南宗述略[J].孔子研究,1988,(03).郑艮安.孔子世家大宗辨[J].浙江社会科学,2005,(06).吴锡标.孔氏南宗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机制[J].探索与争鸣,2012,(11).

〔2〕徐寿昌.孔氏南宗史实辨证[A].孔祥楷.儒学研究(上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102-123.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M].北京:中华书局,1992.435.

〔4〕孔传.东家杂记(卷上)[M].丛书集成初编.

〔5〕脱脱.宋史(卷119)[M].北京:中华书局,1977.2800.

〔6〕〔9〕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573,152,573.

〔7〕〔8〕孔传.东家杂记(卷上)·历代崇奉[M].

〔10〕孔传.东家杂记(卷下)·四十八代孙端朝序[M].

〔11〕脱脱.金史(卷74)[M].北京:中华书局,1975.1698.

〔12〕洪皓.松漠纪闻?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803.

〔13〕〔16〕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M].北京:中华书局,1965.374,369.

〔14〕洪皓.松漠纪闻·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810.

〔15〕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8)·世系考[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161.

〔17〕马端临.文献通考(卷74)·郊社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2298.

〔18〕〔21〕孔传.东家杂记(卷上)·历代崇奉[M].

〔19〕刘成禺.再纪南宗孔氏后裔·世载堂杂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226.

〔20〕文化中国-中国网http://cul.china.com.cn,2011-10-11.

〔2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甲集,“衍圣公”条[M].北京:中华书局,2000.99.

〔23〕乔卫平.孔氏南北宗裔若干世系考辨[J].孔子研究,2009,(04).

〔24〕脱脱.宋史(卷119)·礼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2798.

〔25〕祝穆.方舆胜览(卷7)·衢州[M].北京:中华书局,2003.125.

〔26〕孔传.东家杂记(卷下)·南渡庙记[M].

〔27〕于慎行.兖州府志(卷6)·圣里志[M].济南:齐鲁书社,1985.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南渡
溧阳市南渡镇推进“联防联治联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南渡”后的李唐与南宋山水画
半笺娇恨寄幽怀
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李清照的词及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