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的词及其一生

2008-01-22

总裁 2008年8期
关键词:生平

罗 懿

摘要: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特别是其生活变迁对其人生、作品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生平;南渡;词风格

1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2南渡

李清照的词依据其生活经历的重大转折,可以以“南渡”为分界线,词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但风格却有共通之处,即抒写自己微妙的悲喜之情,行文多柔曼低回,含蓄深蕴。

2.1南渡前

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从小博览群书。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不低,是学者兼文学家。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难得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李清照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爱情上,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真可算是天赐良缘。十八岁那年,她与丞相赵挺之第三子、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致力于金石学1研究,也精通诗词,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深笃的爱情,感情融洽,志趣相得,生活十分美满。这期间李清照的词大多是自然景物的绚丽色彩的描绘,或者是游乐嬉戏的叙写,语言多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例如《点降唇·蹴罢秋千》,表现了词人在明媚的春光里那种恬淡闲静的生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字里行间跳荡着欢快舒畅的音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水乡行乐的优美图画,诗人那潇洒乐观的风貌跃然纸上。

而后,生活逐渐发生了转折。丈夫明诚因事业上的需要,要离家外出,夫妻的分离当然会给她的生活带来精神上的缺憾和痛苦,悠悠的离愁别恨,便成为她生活的主调。但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用命题创作比赛这种独特的形式,与分居异地的丈夫互诉衷肠。

2.2南渡后

然而,假如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错过多少不朽的诗词。于是新的人生经历,新的人格考验,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1126年,宋朝遭受“靖康之难”,金人的兵火,毁灭了李清照夫妇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艺术空气。钦宗、徽宗被掳回金国,宋室也南迁了。他们不得不把收集的历代金石书画抛弃了大部分,只带了最精要的一小部分,匆匆逃难到江南。

然而,赵明诚却在旅途中罹患热病而死,留下李清照孤单一人。李清照心中所受的打击和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加以战火日渐迫近,社会一片混乱,根本容不得她落泪。刚刚经历了众多苦难的李清照,在情感与生活中都非常需要一个依靠。而张汝舟则是刚刚好出现的那个人,虽然李清照愿意下嫁张汝舟有着多方面的考虑,但是至少她希望她以后的生活能够安稳。然而,张汝舟在婚后不久,显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对李清照收藏的文物的觊觎已经超出了她忍耐的底限,于是李清照冒着入狱的风险果断的结束了这段婚姻。

身心俱疲的李清照在命运多舛的生活中拼命挣扎,词的风格便显凄楚悲怆,但婉约深沉的特色,依然毫不减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词首连用三组叠字,写出主人百无聊赖、郁郁寡欢、冷落凄清的心境,更以雁过、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一系列惹人愁苦的事物,构成满目愁怨的悲凉画面,然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突出主人愁肠百结的心情,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李清照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孤独寂寞: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一首《忆秦娥》将她的孤独尽诉纸端,她环顾上下三千年,竟无一人与自己相似。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身为女人,她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再者便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3词风格的形成原因

3.1家庭影响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在思想上自然留下士大夫阶层的烙印,也使她自幼受到文艺的熏陶。

在那种优裕的环境中生活,没有艰辛的滋扰,人的自然属性得以自由发展。她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深得妙旨,兴趣广泛,声律尤精。涉足于诗词之中,不屑于体物相形而致力于求其神肖,使词人的艺术起步便高于常人;尤其是言情之词,每每抒情,多系惜春伤时、顾影自怜的微妙心理,或者是豆蔻年华的情窦初开的秘密,作为在封建士大夫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自然是把这种敏感的真情,给予细腻的处理,宛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便是她婉约蕴蓄风格的根源所在。

3.2爱情滋润

婚后夫妻和谐,不仅在生活中她找到了执著爱情、厚重感情的爱人,而且在艺术上他们又是志趣相投、迷恋事业的同志,故精神上感受到极大的满足与幸福。爱情的幸福与相思的苦恼不和谐地并存于李清照的生活中,成为她人生前半段的主调,故这类词作,在词人的作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3.3社会因素

这点也是李清照词风格形成最重要的原因。

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处于被歧视地位的妇女,无权过问政治,她的理想和志向,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不能不使她愤懑,从而发出无限感叹。

民族的危亡,个人的不幸,给李清照以沉重的打击,她的生活里充满了浓重的伤感情绪,感时伤世,悼亡思乡,表达国破家丧的凄怆心情,诗风日趋悲壮沉郁,撼人肺腑,或者是激于爱国热情,抨击时政,指斥奸佞,风格便气势恢弘、雄迈豪放。这便是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导致了李清照的词别具一格。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猜你喜欢

生平
赠方瑶
曾巩生平
谈贝多芬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小说文学特点初探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近三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浅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生平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
怒放的生命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