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法
2016-05-14李萍
李萍
【摘 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对其综合运用的机会。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 “只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大多数实践操作还处于经验的水平,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力亟待开发,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本文就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优化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实效;合作精神;优化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不少低效现象。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在实际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了不恰当的角色。教师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成了控制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样教师就缺乏一种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生思想火花的扼杀者。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第一,合作准备启课发言。为了使值日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我一般在前一天就提出第二天展示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由小组长指定发言人在课堂上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第二,合作预习新课。课前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及语法要点,经小组讨论,让记录员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可以向教师汇报或课内提出当堂由其他学生解答或教师点拨,这样将疑难逐一解决。
第三,合作表演对话。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进行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我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让学生作为预习内容进行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
三、消除低效现象、优化小组合作的对策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优化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本人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以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没有把成绩档次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有时甚至让学生自己组成合作小组,这就往往导致好的学生集中在一块,差的集中在另一块,由此形成了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使小组之间缺乏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小组合作一般以4至6人为宜。分组时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这样,一个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异同,学习交流时可以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这样的编排也有利于结对帮困活动的开展,减轻老师的负担。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一般以5~6周调换一次或每学期换1~2次为理想。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始终处于控制地位,在小组中承担重要工作,而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4~6位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进行小组活动;同时也发现很多同学喜欢自由组合。但在老师讲清楚小组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后,同学们对由老师安排具体的组员表示赞同。
2.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而另一些学生则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都表现得漠不关心,从而出现了Most students not involved——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分发表格(如下),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但是,小组中的角色又不是永远固定的,角色可以而且应该经常轮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明白各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为更好地执行以上学习规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和训练。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家庭环境促成了他们自私,不善于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从而在合作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相互埋怨。教师要不断教他们学会尊重、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能取长补短,相互理解,彼此支持。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①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②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③认真倾听的习惯。④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学习规则的习惯。
3.调控积极的合作学习过程
设计合理的问题。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以实现合作过程中的充分性和深入性。
四、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