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2016-05-14彭沛
彭沛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性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等措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素质;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31-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高等院校既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摇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不可或缺。为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
和谐校园是指构成校园的基本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稳定、协调发展的状态。高校校园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学生和校园中的客观物质环境。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构建和谐校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达到学生和老师之间、校园里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稳定。因而,构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校园文化及校园环境。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
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学校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在充分吸收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对教师而言在学生的督促和激励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由此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和统一;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在教授学生各种知识的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和情绪波动,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由此创造良性的师生互动,达到师生之间情感方面和意识上的协调与统一,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需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环境既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文化发展和环境变迁的主体是人,要构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其关键点仍然是对于人的培育。高校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的建设中来,才能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也才能主动去维护和美化校园的环境。因而,在大学校园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归根结底还在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师生关系的协调,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最直接的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作用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校思政课有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精神支撑
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作为指导。进入21世纪,一些高校出现大学生信仰缺失、理想追求淡化、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现象,部分大学生无法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进入大学之后无所适从,虚度光阴。要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这种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掌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判断当今社会的是非曲直,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正确对待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备条件。没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谐校园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大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换言之,若大学校园内学风不正,打架、赌博事件不断,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无法保持,和谐校园的建设从何谈起。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非常必要。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集知识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教学,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逐步培养和发展兴趣并养成好学、诚信、谦虚的品格,最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积极推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的方法
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素质,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服务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知识面丰富,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追求等方面更加强调创新和自我。针对这种现状,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结论的记忆和背诵上。当前一些一线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已经逐步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法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与此同时还必须不断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广,微课、慕课等多种网络辅助教学也正在大部分高校实践。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且直观,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二)重视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适当组织实践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的实际状况,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制订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以教研室为单位做出详细计划并上报学院,以便学院与学校为实践性教学的展开提供足够的支持。二是内容的安排要恰当。既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如辛亥革命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大中型现代企业、新农村建设基地感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也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增进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注重考核。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之后,要有一定形式的成果,例如撰写调查报告或者思想感受,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其提交的成果考核,记入平时成绩。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论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效果较为理想。
(三)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能不能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既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又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只有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热情,以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切实感受正确地阐释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只有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才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才能把握好教材。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需要经常的培训、教育和激励。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参观考察、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性教学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等措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韩璐.探析思政课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2]牛瑞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张建映,边红彦.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