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能力内涵研究及现状分析

2016-05-14冯益芙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高职院校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能力普遍存在缺失,本文通過实地调查研究和多年学生管理经验探讨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素质能力,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到相关途径,搭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素质能力培养平台。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能力;内涵研究;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经过近十年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关注人才质量、关注需求导向、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国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福斯特曾说过,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生在素质能力、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在校时间短,就业压力大,素质能力提升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素质能力内涵研究

《辞海》对素质一词有下面三种定义: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2、事物本来的性质;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职教育中,大学生素质应从第三个定义去理解: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美国劳工部提出劳动者应具备三种素质和五种能力。三种素质包括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五种能力包括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特种技术的能力。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与其他群体有所不同,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等来确定。

2015年11月,课题组成员借助江苏省2016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随机对100多家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主要就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进行调研。通过调查,结合多年来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企业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包含:责任心、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进取心、诚信、敬业奉献精神、专业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实践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素养与技能: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高职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能力,也是学生胜任工作的基础。

2、诚信、敬业、吃苦耐劳等职业品格:24字核心价值观为高职教育指明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以上品格可以弥补高职学生专业方面的不足,提高就业竞争力。

3、身心健康:高职学生应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这也是其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

4、表达沟通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等。

5、学习能力:在工作岗位中不断接收新的知识和信息,具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以跟上时代的节奏和工作的进度。

6、实践能力: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效益。

7、管理能力:高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领导能力等,不仅是管理人,还要管理物、活动,提高组织效率。

8、人际交往能力:高职学生应具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

9、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

10、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应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发明,创新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二、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学生中95后是主力军,他们个性张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4—2—1的家庭模式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素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尊心和自卑心并存

大部分高职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心理普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渴望成功,但能力较差,于是自尊心和自卑心交错在一起,形成矛盾的心理状态。

2、理想和现实不能很好把握

大部分高职生眼高手低,对未来充满理想,但并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只停留在想的层面,具体实施计划并不详细或者说没有。而他们对于身边的具体的可以去实现的小事就不屑一顾,并没有领悟到理想的实现是建立在现实慢慢实现的基础之上的。

3、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意识

一部分学生在处理事情时以自我为中心,基本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团队合作精神相当欠缺,功利性过于强。

4、理论与实际不能很好结合,实践能力欠缺

从调查看出,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放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参与社会实践对他们来说大部分只是娱乐,认为是帮助老师完成任务,不能让自己真正融入其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依赖性稍强,不能独立解决,实践中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欠缺,并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做事效益从而打折。

5、缺乏尊重、感恩意识,责任感不强

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一部分高职学生连最基本的文明礼仪都不清楚,对老师、长辈等缺乏尊重,在上课和开会等场合中玩手机,甚至睡觉,同时,他们认为很多事情理所当然,索取远远高于付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感恩意识、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缺乏。

当前,用人单位看重的不再是用分数表现出来的学业成绩,而是责任心、沟通、合作、执行力、道德修养等职业素质和隐性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更多关注学生职业素养、职业品格的培养,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学术科研基金项目《新常态下高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SWOT工作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RJ201503

【参考文献】

[1] 王小梅.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精品文选[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3.

[2] 姚从军.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研究[J]. 教育与人才, 2010(3):35.

[3] 聂 强, 仇大勇. 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结构及培养途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10):100.

【作者简介】

冯益芙(1983—),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高职院校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