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网络课堂学习生生互动模型初探

2016-05-14赵悦彤高杨帆

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生互动网络课堂

赵悦彤++高杨帆

[摘要]社会交换理论应用于网络课堂中生生互动模式研究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在深入分析社会交换理论与网络课堂生生互动关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优化网络课堂生生互动关系的RAIES模型。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网络课堂;生生互动;RAIES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2002005

网络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相对较少,除必要的情况(如教师布置作业,进入特定的讨论区等),大部分的时间里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等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并通过与同课堂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交换资料的方式解决重难点问题。可以说,网络课堂中生生互动效率决定了网络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网络课堂学习中生生互动模式在网络课堂教育中更加重要。现阶段,对于互动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课堂,特别是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而关于传统课堂的生生互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生互动的含义、价值、理论以及限制性因素的探析;从不同学科教学角度出发,利用生生互动来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1];将生生互动作为课堂互动形式的补充,探究课堂学习环境的构建。近年来网络课堂兴起,对于网络课堂中的互动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如何利用相关平台工具追踪、记录和分析网络学习互动行为;(2)从用户角度和交互的角度研究在线学习环境的框架;(3)网络课堂互动质量的评价[2]。现有研究中对于网络课堂生生互动模式的探索较少,而社会交换理论对于人际互动有深刻的解释,因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新型网络课堂生生互动模式为网络课堂学习提供了新视角。

1社会交换理论与网络课堂生生互动

网络课堂由于其自身的虚拟性使得课堂之上的生生关系呈现出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特征。社会交换理论融合了诸多领域的理论成果,在分析网络课堂生生互动模式的问题上有其特殊的优势。

1.1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社会学界并在多领域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以特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以人在一切社会行为中的利益关系为纽带,以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或制度文化为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以“互惠原则”为核心,以报酬和代价为向导。“社会交换理论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明:报酬(reward)-代价(cost)=后果(outcome)。如果双方所得到的后果都是正向的,则关系将持续下去;如果双方或一方所得的后果是负向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将出现问题。”[3]社会交换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关于以报酬为核心的利益交换理论,这种交换关系起源于社会吸引,在互惠原则的引导下,交换双方通过衡量投入报酬的比例关系来维持平衡交换。在长期的交换中,交换双方在最初的目的性投入中增加了情感投入,交换关系通过情感联结的建立得以巩固,通过报酬的激励得以强化,从而促进了交换双方不断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新的交换过程,如此构成了稳固的交换循环链。

1.2网络课堂生生关系特点分析

网络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远程在线互动培训课堂与传统课堂相互区别。网络课堂中,学习者、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均可超越时空的限制,呈现出开放、便捷、广域、交互的状态。网络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课堂浏览、下载和上传资料。然而,网络课堂呈现出物化特点,传统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被Email、qq等通讯手段所代替,网络课堂上的交流主要以书面语的形式展开,辅之以能够表达个人感情的特殊符号来替代面对面沟通中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及语调的变化。这就使得隐藏在通讯工具背后的真情实感受到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情感交流的困难,降低网络课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精力难以集中、网络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情感表达受挫可能会造成封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生生互动模式来帮助学生适应网络课堂环境。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是一种新的尝试。正如布劳所说:“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也就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来自于对所期待的社会报酬的兴趣”。[4]学生因希望某种需要获得满足而激发出交换的动机,这种需要表现为利益,利益关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在于公平,网络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利益需求往往是知识、技能、情感等非物质需要,因而网络课堂交换中的公平性也不是传统意义上严格的等价关系,而是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上的公平性。同时社会交换理论也指出,交换双方资源主动地参与交换,不仅保证了交换双方的收益权,也使得交换关系得以长期存在。在网络课堂中,当学生看到自己投入的资源为他人所用并在此中获得认可与赞扬时,学生的资源投入这一行为得到了强化,因而促进了网络课堂中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2期赵悦彤高杨帆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网络课堂学习生生互动模型初探

教学研究2016

1.3社会交换理论在网络课堂生生互动模式中的适用性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5]网络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网络课堂中生生互动可以认为是学生与学生在“网络课堂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一种交换关系即生生交换关系,其实质不外是互动双方在适应一定的课堂环境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进行社会交流的行为。同时,与社会交换中所体现的利益原则相一致,网络课堂中生生交互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利益交换的互惠性与公平性,当社会交换中的一方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收到对应的回报时,交换双方主动或被动退出交换,交换关系断裂。由此可见,网络课堂具有“社会性”,网络课堂交往中生生之间处于交换关系,并以社会交换中的利益原则为原则,故社会交换理论用于分析网络课堂生生互动关系有其合理性。而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网络课堂中生生交互模式的优点在于:(1)社会交换理论重视报酬对交换的驱动作用。社会交换理论强调动机的重要作用,根据霍曼斯的价值命题,当学生通过在课堂上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信息就会促进该生继续与他人互动交流;(2)社会交换理论强调情感投入。学生在交换中满足,收获快乐、幸福等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情感本身也是一种交换资源,学生将关心和爱投入交换过程而得到他人同样的关心和爱。情感投入使得群体凝聚力增强,使得交换关系得以稳定;(3)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交换双方的互惠性。交换强调双方的利益互惠,通过付出得到报酬是交换关系建立的基础,互惠原则强调主观上的公平感,只有付出或只求回报的行为都会使得交换关系走向破裂;(4)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综合报酬理论和互惠性原则,用于交换的且能引发他人进行社会交换的资源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保证了投入交换资源的质量;(5)社会交换理论重视激励与强化。社会交换理论融合了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中的强化理论,认为激励使行为得到强化。在交换中,激励的作用在于使个人看到获得报酬的原因在于付出,从而促使个人保持付出行为。

2网络课堂生生互动的RAISE模型

综合社会交换理论与网络课堂生生互动特点,网络课堂中生生互动模式实际上可以概括为:甲方的付出外化为乙方收益;乙方获得收益使付出行为同化于己,乙方付出的能满足甲方需求的资源内化于甲,成为甲方收益;甲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激励甲方投入新一轮付出,如此形成以互惠原则为核心的新循环。这样一个“给予—回报—再给予—再回报”的模式即为RAISE模式,如图1所示。

1)外化。所谓的外化是指隐性资源转变为显性收益的过程。学生期望通过一定的付出实现自己参加网络课堂的目的,由此产生了外化的过程。在此阶段,甲方将内在的情感、知识等需求作为交换的目标,通过付出一定的物质或非物质资源追求需求的满足,当其付出的资源中有部分资源刚好满足乙方的需求成为乙方收益时,交换关系开始。此时,双方的交换关系处于不稳定的起步阶段,彼此考察、选择,确定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交换对象以发展交换关系。

2)同化。同化是在交换关系中乙方通过与甲方的接触而受到甲方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的影响加以认同,做出将自身资源投入交换的行为,是乙方从获得收益到付出资源的转变的过程。同化的意义在于使乙方在接收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选择与思考,通过信息筛选、整合与加工,批判吸收甲方付出的资源,为乙方付出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交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交换双方不仅要将资源投入交换,更要自愿地投入交换。但在此阶段,乙方产生付出资源的行为可能出于内疚,仅仅是对甲方付出的礼节性回应,此时交换双方的幸福感与交换效率均较低,交换关系不稳定。

3)内化。内化是指显性收益转变为隐性资源的过程。社会交换理论假定人们并不像功利主义那样寻求最大利润,他们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交换时,努力去获取利润,但经常要考虑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限制和人的社会特性[6]。在网络课堂生生交换中往往是赞许、友情、知识等内在报酬的交换,当乙方投入的资源被甲方利用时,乙方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发挥,认识到自身在交换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认同交换的意义,由最初的礼节性交换转变为自愿性交换,将交换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巩固了交换双方的内在报酬的交换,激发了个人参与交换的动机。

4)激励。激励是促进交换进入新一轮的重要环节,激励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交换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回报的公平程度。当甲方“付出—收益”过程基本保持平衡,甲方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会激励交换深入进行;而当甲方认为交换出现“付出>收益”的情况时,交换公平被打破,甲方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交换走向终结。在交换中,一方面,在对自身付出与回报的衡量中如果感到代价和报酬不成正比关系,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另一方面,在来自于自己收益与付出的比值与他人收益与付出的比值之间的横向比较中,如果自己收益与付出的比值与他人收益与付出的比值相差较大,也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会阻碍交换的进行。加之对报酬公平感的衡量标准是评判者基于交换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制定的内在标准,合理的目标设置是激发学生投入交换的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5)互惠。“社会交换论表明:交换行为是一种介于利己和利他之间的互惠互利行为,其核心是‘互惠原则。良好的交换关系只有在交换双方彼此受益的前提下才能得到稳固和发展。”[7]交换的双方都希望在自己付出资源的同时也能有所回报,互惠型交换有助于建立起交换双方的感情基础,产生对彼此的信任感,进而有助于加强双方继续进行交换的自然倾向。也只有在互惠的基础上,人们才会感到付出得到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回报,使双方在交换的过程中感到满足,并促进双方进一步付出资源,进入新一轮的交换。互惠原则贯穿于交换过程始终,是交换得以延续的保障和基础。3基于RAISE模型的网络课堂生生互动学习对策交换双方经过外化、同化、内化、激励这四个阶段实现了交换与互动,通过付出与收益之间的转换,交换双方在交换过程中获得收益,推动了新一轮交换关系的产生。因此,要优化网络课堂生生互动关系就要从外化、同化、内化、激励这四个过程着手,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将参与网络课堂的学生、教师和网络课堂自身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新型网络课堂生生互动模式的建立。

3.1培养课堂学习动机,外化交换行为

学习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是有效外化的基础。社会交换起源于社会吸引,网络课堂中的交换同样起源于吸引,动机对社会吸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提升投入交换资源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卷入社会吸引的可能性和卷入程度。(1)要善于运用课程绪论部分,激发学习兴趣。网络课堂在课程导入时通常包含在教师讲授的视频中,由于受到空间性的限制,这种导入中蕴含的互动和启发并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但实际上,网络课堂的导入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借助学生原始兴趣和线下交流的方式,借鉴翻转课堂理念,组织学生围绕课程主体进行学习前期的探索,由学生为课程绪论部分录制讲授或短剧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使学生在对课程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途径,提高参与交换的可能;(2)要满足多方面需要,提高学习动机。在课程的选择上,网络课程相对于传统课堂更加灵活,学生选择网络课堂一方面基于自身的需要,一方面也注重社会的需要。学生学习不仅为了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更希望通过学习获得能真正指导实践的方法、技能。因此网络课堂需要将理论学习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丰富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课堂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优势。

3.2提高信息加工能力,同化交换思想

网络课堂拥有大量的资源,需要学习者自己进行选择和加工,批判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交换思想的同化。(1)信息材料的选择上要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优先阅读最能解决当前问题的信息,在时间精力等条件允许时选择补充性信息进行浏览;(2)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而网络课堂信息资源又以一个庞大的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学生要将知识整合起来,发现其中的意义进行有条理的学习,同时,这也要求网络课堂资源整理上要有一定的逻辑,方便学生查阅;(3)信息编码作为提高信息加工能力的重要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含义及内在逻辑联系,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掌握信息编码策略,提高学生信息加工能力,使学生在批判中借鉴他人付出的交换资源,将他人所传递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后再次投入交换。

3.3注重课堂文化建设,内化交换模式

内化需要以认同为前提,网络课堂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结对增强课堂凝聚力、提高学生对网络课堂这一组织的认同感有重要作用。(1)网络课堂需改进交流工具,将网络在线论坛、弹窗方式、QQ群等多种交流方式结合起来,为网络课堂的交流提供基础;(2)不同的网络课堂要有自己的人文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增加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和相互了解,弥补网络课堂中情感交流不足的问题;(3)重视课堂中榜样的力量。模仿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手段,当学生之中出现一个良好的交换过程时,教师要发挥权威性力量,及时为课堂树立榜样。

3.4运用目标设置方法,激励交换升级

网络课堂生生交换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报酬的衡量必须留给获得报酬者自己去做判断,这种判断的标准在于自身对参与课堂学习的目标设置,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公平感的产生。由此,学生要对在交换中需要的满足与对报酬的期望有合理的主观估计。首先,目标的难度应该适中,过高的目标使人望而生畏,过低的目标则缺乏挑战性;其次,目标要具有明确性,使交换具有方向;最后,目标应该是可接受的,要切合交换双方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对方不擅长数学知识却试图要求其给予有关高等数学方面的辅导,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目标。

3.5把握贯彻互惠原则,稳固交换关系

网络课堂生生交换关系得以维持的重要规则就是互惠原则的贯彻,同样规模的扩大也离不开互惠原则。当一位同学因上传资料被同伴下载并获得同伴的认可甚至是教师的加分等回报,这位同学会因得到收益而更加愿意将资料分享给大家,而当其他同学看到主动上传资料可以获得如此多的利益时也会考虑参与到这个交换体系中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发出鼓励的声音,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关注和中肯的评价,让交换一方的学生收到来自教师的回报,也推动对交换行为仍处于旁观态度的学生参与到交换体系中。就学生自身而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资源付出行为,正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不断培养挖掘资源的能力,做到自己的资源能为人所用,善用他人资源为己添彩。最后,要建立补偿机制。网络课堂的补偿机制要以维持交换稳定、扩大生生交换为目的,调整参与交换双方的利益关系,弥补网络课堂信息量繁杂、沟通方式单一等的局限带来的报酬满足上的延迟,针对交换中的实际问题,具体调整课堂建设。

网络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促进交换动机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将交换意愿外化为交换行为,通过一定的信息加工方法使学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加工、改造,在对信息的批判思考中将新知识同化成自身的知识体系,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沟通工具的完善是网络课堂生生交换发生的情感基础,学生受到网络课堂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交换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采用合理的目标设置的方法形成合理的公平,激励交换的深入和升级。

参考文献

[1] 吴仁英.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5:5.

[2]詹玉婷.同步网络课堂交互行为分析与评价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57.

[3]王长河.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知识分享行为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4447.

[4] 闫莉惠.社会交换理论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新解[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2010,(4):102105.

[5]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25.

[6] 汪安民.现代性基本读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268.

[7] 廖倩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14.

Preliminary study of perspectives model of network classroom learning

based on theory of social exchange

ZHAO Yuetong,GAO Yangfan

(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AbstractSocial exchange theory applied to the network classroom interaction learning is not only rationable,but also has a certain advantage.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social exchange theor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RAIES model in order to renew the network classroom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social exchange theory;network classroom;perspectives interaction;RAIES model

猜你喜欢

生生互动网络课堂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应用写作能力的路径建构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保定市大学生网络课堂使用情况的调查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生生互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大学英语协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模式的利弊分析
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