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2016-05-11张飞琴
张飞琴
(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张飞琴
(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内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库中的441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为对象,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与信息挖掘,梳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其演进轨迹与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CiteSpace;计量分析
一、引言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为此,亟需解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学科结构是怎样的? 研究热点有哪些? 它们随着时间是怎样演变与进化的? 哪些机构和学者为该领域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前沿是什么? 有哪些空白和不足?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借助国际先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与信息挖掘,梳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其演进轨迹与特征,尝试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http://epub.cnki.net/)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共检索出1997-2015年8月底期间441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这些文献数据,数据主要包含作者、标题、关键词、摘要、来源期刊等。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引文分析可视化工具是软件CiteSpace Ш,版本号是3.8.R1(32-bit)。该工具可用于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相互关系。
CiteSpace Ш可以在网上(http://cluster.ischool.drexel.edu/cchen/citespace/)免费下载和使用。运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大多集中在情报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运用尚不多见。本文将以此为工具来梳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演进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研究的继续深入奠定基础。
三、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一)研究基本进展
1、研究文献的出版数量
在观察期内(1997-2015年),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出版数量大致呈现两个发展阶段,自1997年至2008年,基本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该领域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和学术探究。而自2009年开始,相关文献的出版数量整体上有所下降,反映出该领域研究出现了短暂停滞现象,但近两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新复苏,又成为研究热点。(图1)
图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出版数量
2、研究文献的学科分类
从研究的学科分布来看,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学科类别主要集中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56.88%)、心理学(26.76)、高等教育(9.94)等方面,此外,图书情报、新闻与传媒、职业教育等学科也有所涉及,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已受到多学科的共同关注。(表1)
表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的学科分类
3、研究文献的出版来源
从文献出版来源来看,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来源期刊主要是《中国成人教育》(61篇),《教育与职业》(54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8篇),《黑龙江高教研究》(19篇),《教育探索》(17篇)等,这些期刊均是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核心类教育专业传媒,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
4、研究的重点文献统计
重点文献通常是在该领域中提出重大理论或是创新概念的文献,也是最容易引起新的研究前沿热点的关键文献。按照文献被引的频次,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是兰自力,刘英杰(2002)的《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达75次;黄赐英(2006)的《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王运彩(2006)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文的被引频次也居前列,这些文献所提出的相关概念、问题、模式、路径等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并为后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持。
图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前10位来源期刊统计
(二)研究主体分析
1、作者群共现网络
将时间切割设置为1a,在主题来源(Term Source)中采用软件默认设置,即选中标题、摘要、描述符以及标识符复选框,网络节点设置成“Author”,阈值选择以TOP25为阀值,然后运行CiteSpace就可以得出作者群共现网络图谱(图3)。从图3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裴学进(4篇)、赵波(3篇)、胡凯(3篇)、王佳利(3篇)、毕爱红(3篇)、杨卫华(3篇)、刘海燕(3篇)、何慧星(3篇)等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但同时也应看到该图谱输出网络包括的节点数(Nodel)为348,连接线数(Links)仅为95,基本呈散点状分布,这也反映出作者间合作并不紧密,彼此联系较少。
图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作者群共现网络图谱
2、作者机构群共现网络
将时间切割设置为1a,依然在主题来源(Term Source)中采用软件默认设置,网络节点设置成“institution ”,阈值选择以TOP35为阀值,然后运行CiteSpace就可以得出作者机构群共现网络图谱(图4)。从图4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浙江理工大学(3篇)、石河子大学(3篇)、中国人民大学(2篇)、中南大学(2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篇)、山东师范大学(2篇)、广西医科大学(2篇)等机构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阵地。
图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作者机构群共现网络图谱
(三)研究主题变化
自1997年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我国已开展近20年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主题内容会有所变化,具体体现在各年份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性变化。本文试借助CiteSpace能对各年度研究文献的主题变化进行可视化的分析。
在CiteSpace中,依然将时间切割设置为1a,在主题来源(Term Source)中采用软件默认设置,并将网络节点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s),阈值选择以TOP50为阀值,然后运行CiteSpace并通过PathFinder算法的修剪与合并,就可输出研究主题变化路径图(图5),同时也输出了全部关键词中心性的年度变化分布表(表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1997年发轫开端,研究主题尚集中在相关概念的引入,“心理健康”、“大学生”等关键词呈现较强的中心度,是当时研究领域的核心节点。1998-2002年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迅速进入稳定增长时期,产生了多样化的研究主题,出现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人格发展”、“心理障碍”等较多的关键词条目,并具有相对均衡的中心度。2003年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并进入繁荣时期,但关键词呈现出中心度相对缩小且数量降低的特征,反映出该领域研究主题已逐渐进入到了分支拓展的阶段。通过表3可以看出,“校园文化”、“人际交往”、“心理疾患”、“团体咨询”、“心理和谐”等成为这一时期该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主题。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普及与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其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
图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变化路径
年份关键词中心度年份关键词中心度1997“心理健康”0.652003“校园文化”0.121997“大学生”0.222003“社会环境”0.071998“心理素质”0.352004“咨询”0.071998“思想政治教育”0.162004“人际交往”0.041998“教育工作者”0.072004“被教育者”0.031998“校园文化建设”0.042005“心理疾患”0.041998“思想道德素质”0.032005“功能”0.041999“大学新生”0.032006“团体咨询”0.041999“心理不健康”0.032006“创新”0.021999“育人作用”0.032006“少数民族大学生”0.022000“教育工作”0.232007“学校心理咨询”0.022000“学生心理问题”0.122008“心理和谐”0.022000“健康教育”0.052009“体育健康”0.032000“教育队伍”0.052009“不道德行为”0.022000“心理教育”0.03201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0.052001“心理矛盾”0.082010“成长路径”0.022001“人格发展”0.052011“健康心理素质”0.032001“政治素质”0.042011“价值取向”0.022001“青年学生”0.032014“新媒体环境”0.072002“心理障碍”0.082015“心理扭曲”0.022002“心理冲突”0.062015“咨询形式”0.022002“普通高等学校”0.05
四、结语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可视化分析与信息挖掘,希望有助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学科结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洞察其发展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提供裨益,为促进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卫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 教育探索,2002(4):88-89.
[2]兰自力,刘英杰. 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100-102.
[3]陈建锋.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2):282-284.
[4]侯菊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6(20):87-88.
[5]王运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0-142.
[6]黄赐英.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89-90.
[7]张明霞,李桂凤,李颖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理论模式与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104-107.
[8]李忠艳. 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58-59.
(责任编辑:胡乔)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2.021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2- 0102- 05
[作者简介]张飞琴,女,安徽安庆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