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音系统内化与激活

2016-05-11张传枝

关键词:相似度激活

张传枝

(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语音系统内化与激活

张传枝

(湖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以黄石方言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发现黄石方言实质上是他们在12岁之前习得的母语。由此推断黄石方言语音体系在大脑语言功能区形成了图式框架,框架由直线连接的节点构成,每个节点是一个音位。学习普通话和英语的音位首先要激活已建立的相似的方言音位,调整发音部位,以达到期望读音,同时在原有的语音框架中建立新的节点。新节点与旧节点的距离表示两个音位的相似度,两个节点越近,说明两个音位读音越相似,学习者越容易掌握发音技巧。新节点不稳定,读音就容易出现错误或者缺陷,节点的稳定性决定发音的标准程度。

〔关键词〕相似度;语音内化;激活

对于从小在方言区长大并说方言的二语习得者而言,第一时间接触的语言实质上是方言,其次是普通话,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则通常是在其掌握了方言后开始学习的。普通话学习虽然比英语早,但是按照国家语委办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很多有方言的学生普通话很难达到92分以上的一级水平。黄石方言和普通话属于同一种语言,黄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黄伯荣等,2007:3)黄石方言中的很多音位和普通话相同,但是辅音上的差异还是明显存在的,如后鼻音、平翘舌音。英语是不同于前两者的另一种语系的语言,音标的读法和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读法有着巨大差异,甚至有些音素是英语特有的,普通话里没有对应或者无论从书写还是读音略为相似的音素。以英语辅音和汉语中的辅音对比研究为例,拥有方言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辅音时存在一些特有的现象,这个现象带有普遍性。

一、研究方法和表象陈述

美国Benjamin Lee Whorf于1947年第一次提出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个术语,即采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的方法,对两种或者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研究和探讨不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1957年,美国Robert Lado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出版,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Applied Contrastive Linguistics)随之奠定了基础。

以25位黄石方言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方言对二语语音习得是否有直接作用。采用的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和实况录音,分析问卷调查中学生自评结果是否与实况录音相吻合。通过对英语语音中辅音音位的跟踪研究,分析方言、普通话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

25位黄石方言英语专业学生的共同点是,从小在黄石地区生活,黄石方言是他们家庭成员间交流和沟通的主要语言,从小在黄石方言的氛围中长大,黄石方言是在社区中建立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普通话的学习相对较晚,一般是在进入幼儿园以后开始正式接触普通话,幼儿园老师教学时一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的课堂语音教学则更晚些,学生通常是先学会用普通话口头交流,然后学习汉语拼音。英语学习则基本上是在汉语拼音习得之后开始的。25位研究对象学习英语的时间如下图:

25位黄石方言英语专业的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学习了9年及9年以上的英语专业学生占总人数的86%。他们从小学开始学习,其中学习英语达16年的为1人,12年的为3人,11年的1人,学习英语达10年的黄石方言英语专业学生有11人,学习9年的为3人,学习了8年的为4人,学习了7年、6年的各1人。

在讨论语言学各分支关系的金字塔中,语音学是语言学中位于最底层最基础的部分,要熟练掌握一门语言首先应该掌握该语言的语音。然而,虽然学习了多年的英语,语音习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在问卷调查中,有14位黄石方言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最难掌握的音是//,有13人认为//很难发音正确,其对应的清辅音/θ/和/ʃ/被认为较难发音的却只有9人和3人。25位黄石方言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认为//、/j/读音有困难的有4人,认为/d/读音有困难的有3人,认为不难的两个辅音为/n/和/tʃ/,分别为1人。辅音/w/,/m/,/t/,/d/,/s/,/z/,/f/榜上无名,没有一位同学认为发这些音有困难,并认为很容易掌握。

除了问卷调查外,还对这25位黄石方言英语学生进行了实况录音,朗读英语的音标、单词、句子和篇章。录音表明:

3.软腭鼻音在问卷调查中被公认不是最难的,只有5人认为发音有困难。但是软腭鼻音出现读音不准的情况,并不是只有问卷调查中的5人,出现错误的人数达到15人。不同的是,不是所有的软腭鼻音都读错,当软腭鼻音出现在最后一个音节时,错误率低于软腭鼻音位于中间音节的位置,尤其是单音节词,错误率最低。软腭鼻音一旦读错,出现的情况很单一,错读成齿龈鼻音。但是有时候也被读成介于齿龈鼻音和软腭鼻音之间的一种模糊音。根据调查和判断,读音不准确的原因是舌后部未完全触及软腭,由于软腭鼻音和齿龈鼻音气流都是通过鼻腔,齿龈鼻音的特征因此相对更加突出,这种情况则一般认为是发音不到位,读音有缺陷。

4./j/、/tʃ/在黄石方言英语学生的英语辅音发音中错误最少,即使问卷调查中认为/j/、/tʃ/为较难发音的学生,在单词辨读中,没有明显错误,只是因为音节中临近元音或者辅音的影响,导致读音带有缺陷。

在普通话测试和交流过程中,发现黄石方言英语专业的学生语音中辅音错误出现最多的是后鼻音和平翘舌音。学生将后鼻音读成前鼻音,如“停”tíng读成tín,“曾”céng读成cén。但是,普通话中的ang音并没有读成an音,如“刚”gāng,“行”háng等,鼻音韵尾读音准确。复合元音鼻音韵尾的字词错误较少,如“光”guāng,“像”xiàng,“穷”qióng等,读音没有错误,而“瓮”wèng则读成wòng。黄石方言中没有翘舌音,但是有平舌音,普通话中的zh,ch,sh往往被错读成z,c,s,如“吃”chī说成cī,“找”zhǎo读成zǎo。

二、分析原因和理论推断

1.分析原因

黄石方言中的一些音位和普通话相同,但是辅音上的差异还是明显存在的,以后鼻音为例,黄石方言中后鼻音出现在元音a和o的后面,做韵尾,其他单元音均没有后鼻音韵尾的读音,但是有对应的前鼻音韵尾的读音。黄石方言中,后鼻音韵尾的复合韵母有uang,iang,iong,没有ueng。尽管黄石方言中有一部分后鼻音韵尾的字词,但是它们的鼻音不如普通话中相同的后鼻音韵尾字词的鼻音重,而且字词的数量相对较少,普通话有些中含有元音a和o的字词,在黄石方言中成了其他元音,读音完全不同。普通话的后鼻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黄石方言中的后鼻音可以作声母,出现在音节的开头,这样的读音是带有浓厚的地方音,如/ó/压,/à/孩子(也可以是长辈对晚辈表示亲切的称呼),/á/ 昂,/àn/按,/ài/爱,/ā/喊等,这是黄石方言和普通话在辅音上的明显的区别之一。黄石方言中没有翘舌音,所以黄石方言学生需要依靠记忆去学习普通话中的翘舌音词语。在说普通话的过程中,往往用相同韵母的平舌音代替了相应的翘舌音。汉语拼音中没有辅音串,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音节末尾出现辅音的情况只有前鼻音和后鼻音。英语是拼音文字,它的拼写基本上就表明了读音。黄石方言学生看到单音节单词以-n、-ng、-nk等结尾时,会意识到是鼻音,所以单音节读音错误率低。但是当//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时,读音出现偏差和错误。

半元音/j/本身与元音/i:/相似,发音时气流在通道上基本不受阻碍,只是稍有摩擦,双唇呈扁平状,舌向硬腭抬起,舌位略高于元音/i:/。黄石方言中“一”(ǐ,调值21)的读音类似于英语的/j/。学生虽然不自信自己的读音是否准确,但是他们的读音没有根本性的错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将黄石方言“一”的读音引入黄石方言英语专业学生中的语音教学,就会发现学生学得很快,这个音的难度逐渐消失。

原以为破擦音/tʃ/会是英语语音难点,但令人意外的是,教学过程中,黄石方言英语学生都不觉得这个音位难,在没有讲解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之前,当他们听到破擦音/tʃ/的录音时,就能很快模仿并正确读出,这是其他以上辅音所没有的现象。在语音测试和实况录音时发现,这个音对于拥有黄石方言的学生而言,比/ʃ/更容易掌握。经研究,黄石方言词汇中的“吃”读音为/tʃǐ/(调值21),圆唇度没有英语中的破擦音/tʃ/那么大,嘴唇只是略微噘起,舌位稍平。除了鼻音/n/之外,这是黄石方言音位与英语音位最接近的一个特殊读音。

2.理论推断

许多学者(Marler,1991;Ellis,1994; Birdsong,1999,etc)认为语言习得要经过关键时期(critical period),这是习得一种语言的有限的发展时期,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这段时期内学习语言可以达到母语水平,错过这个关键时期,语言学习能力下降。Long(1990)从以前出版的研究得出结论,如果6岁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则通常不带口音;如果从12岁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则带有明显的口音;如果在6岁到12岁之间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则两种情况皆可能出现。25位黄石方言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学习英语达9年及9年以上的占总人数的86%,都是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即12岁之前开始学习英语,有的甚至更早,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接触英语。普通话也是从幼儿园时期即6岁之前开始系统地接触教育。虽然学习英语和普通话的时间较长,但是语音错误仍然显而易见。普通话中的前后鼻音字词分辨困扰,平翘舌混淆等,在普通话测试时,学生注重发音的准确性,在日常交流中,一些非正式场合,学生说普通话随意,出现的方音比测试时更加明显。

普通话和黄石方言在辅音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辅音读法单一,而英语辅音读音却分清、浊两种,同一辅音还有几个音位变体,如旁流音/l/,爆破音/t/等,在一个具体的语音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具体语音形式。方言是在一种生存环境中从小习得,成为了语言交流的首要依赖。方言语音体系在学习者的关键时期习得,成为了学习者的母语语音体系。方言的输出,自然流畅准确,无需刻意追求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考虑发音部位是否到位。方言语音体系已经在大脑完全内化,建立了一套图式的结构形式。每个音位是这个结构图中的节点,元音和辅音通过直线连接,出现多种组合形式,每个组合必须符合方言发音规范和语音规律。方言语音体系在大脑语言功能区逐渐完善后,形成线型交错的语音框架图。这套语音框架图是学习普通话和第二语言语音的基础,因为普通话和第二语言是在方言习得后开始接触的,有了方言语音系统为基础,普通话和英语语音的学习实质上是在扩大和补充已认知的语音框架图。在学习普通话辅音时,相似的方言辅音在图式结构中被激活,学习者从记忆中调取被激活的辅音的发音方式,调整方言特有的发音习惯,去迎合新的发音要求。内化的语音系统的调取过程是相对容易和迅速的,音位激活的过程短,但是调整被激活音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过程却是相对困难和费时的,周期较长。这种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建立新的节点的过程,这个节点就是音位。相似音位的认知就是在已激活的音位(节点)的临近点建立一个新的节点,新旧节点的距离暗示新音位学习的困难程度。离与被激活的节点距离越近,说明两个音位相似度越高,学习和练习起来越容易,反之,说明两个音位相似度越低,学习的时间越长,练习的次数相对更多些才能正确掌握读音。普通话中的某些后鼻音韵尾在黄石方言中没有,黄石方言中只有前鼻音/n/最接近后鼻音发音,因此前鼻音多次被激活,这就是后鼻音经常被错读成前鼻音的原因。汉语中空缺的英语音位,在已建立的语音框架中找不到相似的节点,经过多番尝试,激活的音位不能满足发音要求,于是读音产生错误。原有的节点不能满足于发音需求,于是求助于刚刚建立起来的新的节点(音位),而这些新的节点本身在整个语音框架中属于新的认知,不如方言语音系统根深蒂固,所以新节点的认知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不稳定的音位上再次进行语音变换,只会产生更加不准确的读音。学生意识到自己读音不准确,但是却不能马上完全纠正自己的错误或者发音的缺陷,这与其激活的音位的相似度或者音位的熟悉度及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

这种学习音位的方式趋同于省力原则。在原有的语音基础上,扩大认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新,而不是全部颠覆以前的认知,抹盖以前的知识。在已有的语音体系中补充音位数量,对于已经掌握的发音技巧,不再重新学习,而是着重练习未知的发音方式。

语音习得影响因素很多,不排除有其他各类因素,包括生活环境,教学质量等,但是,从普遍出现的现象可以推断,拥有方言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和第二语言的语音时,会找到一个相对容易的入手点,从他们习惯的发音方式开始调整发音部位,如果他们能够将各个发音器官协调到位,则能准确读出具体语音形式。王德春等编著的《神经语言学》论述到,语言的掌握是以神经系统的发育为条件,纵横交错的神经传导系统在儿童出生后的几年内逐渐完善,大脑皮层各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以及语言功能区跟其他功能区的联系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学习新的音位,首先要激活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区,激活已经掌握的发音要领,寻找自己最熟悉的发音方式,在这个相对容易激活的语音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调整。方言语音系统在12岁前就已经内化,黄石方言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普通话和英语的语音系统时,要在旧的语音知识的基础上更新升级。学习相似的音位,则在已知的活跃点(节点)延伸原有的认知,创立一个临近的音位;学习方言中空缺的音位,则寻求一个相对省力的近位点,创立一个新的节点(音位),从而构成了更为丰富的图式语音系统。其中,方言系统是主要框架,普通话和英语的音素在框架中与方言音素建立线型关系。

[参考文献]

[1]Birdsong,David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1999.

[2]Vihman, Marilyn May.Pho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in the child[M].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6.

[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黄伯荣,廖旭东等主编.现代汉语(上)(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黄群建主编. 鄂东南方言音汇[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王德春编等. 神经语言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魏志成.英汉语对比导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9]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10]俞理明编著.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国红)

Internalization and activation of phonetic system

ZHANG Chuan-zh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Madarin is the common language of Han ethnic group in China. Traditionally,dialect refers to a specific form of Chinese used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space.The research is made on Huangshi dialect English learners and finds out that they acquired Huangshi dialect as mother tongue before the age of twelve.The dialect phonetic system is thus supposed to be founded in the brain language area in the form of a schema spotted with linearly connected knots, each of which is a phoneme.The priority of learning Madarin and English phonemes is to activate the founded similar dialect phonemes and adjust the vocal organs to pronounce the expected sounds. Simultaneously in the established phonetic schema a new knot is set up, the distance of which to the old knot indicates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of the two phonemes. The closer the two knots are, the more similar they sound. And it is much easier for the learners to grasp the articulatory skills of the new sounds. If the new knot is set unstably, the speech sound is likely to be wrong or imperfect.The stability of the knots decides the accuracy of the speech sounds.

Key words: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phonetic internalization; activation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2.025

〔中图分类号〕H31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2- 0121- 05

[收稿日期]2015—11—13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教研项目《方言内化与普通话习得及二语习得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JH201111);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普通话和英语语音习得中的方言干扰现象》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历]张传枝,女,湖北沙市人,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相似度激活
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模糊Petri网在油田开发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
英语课堂中激活快乐因子研究
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相似度算法在源程序比较中的应用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基于灰度的图像边缘检测与匹配算法的研究
影响母线负荷预测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基于粗糙集的丽江房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