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6-05-06张春芹
张春芹
摘 要:数学应用题是一种将抽象的数学内容模拟成具体场景的教学形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育的难点,而初中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以致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因此,科学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特征、现实意义和当前误区等几个方面因素,并深入研究了教学实施策略,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应用题相关知识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策略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网络及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学应用题集合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既能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特征
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应用题教学与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既有相通的思维,也有不同之处。相关的数学知识是解决应用题的理论基础,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其他数学知识。应用题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语句,其不仅包括教授数学知识的目的,还包含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分析出已知条件的含义,而后运用其逻辑思维能力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全盘考虑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使问题迎刃而解。应用题教学要贴近生活,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思路,生活阅历越丰富,学生往往解决应用题的速度越快,师生互动,层层剖析[2]。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实意义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应用题往往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为背景,模拟了运算分析的过程,学生对此总能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可以说数学正是初中课程中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如。因此,剖析初中数学应用题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实践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又符合深化新课改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误区
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误区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在传统初中教学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深刻领会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往往以满足考试要求为目的设置教学目标,没有将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单纯在课堂上大量灌输数学理论知识。教科书和练习册上的知识点和习题是教师讲解的主要来源,考试也集中在固定范围内。只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就可以正确解题,就是所谓的“成功”。一方面,由于授课形式单一、解题思路固定、解题技巧单一,教学气氛索然无味,以至于很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教学没有兴趣,无法达到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和效果[3]。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原因也会导致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进入误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由于数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的难度较大,解决应用题时运用得不够熟练,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其二是数学应用题考查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阅读能力不好,就不能快速、准确把握题意和关键点,这也是解决应用题的一道难关;其三是应用题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阅历不丰富的学生想象力相对较差,很难进入模拟情景,不容易找到解题切入点。
四、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首先,要注意教学层次,从基础知识切入,先让学生掌握语言简明、数量关系清晰的应用题,教会学生分析各个已知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后再由浅入深,逐步拓展知识范围,熟练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要把握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核心目标,解题答案的对错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应用题考察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4]。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快速捕捉信息能力,准确判断出题目文字中的有用信息,剖析各个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将其提取、归纳、整理,寻找解题思路和技巧,并通过强化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最后,要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中“就事论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技巧举一反三,能把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当中,在生活场景中寻求答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陈 健.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克星”[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4):109—110.
[2]张锦坤,连 榕.初二学生解几何应用题策略类型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320—324.
[3]黄宝明.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J].学法指导,2013,(7):99—100.
[4]苏鲜祝.论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