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与企业竞争力——来自上市物流企业的经验证据
2016-05-05李龙晓
李龙晓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与企业竞争力——来自上市物流企业的经验证据
李龙晓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立足于我国上市物流企业年度财务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分析了物流企业创新投入在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有利于催生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并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基础,基于资源的整合利用,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实现有效提升,从而,创新投入在二者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传导机制得以明确。
[关键词]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企业竞争力
1 引言
作为复合型新兴产业,我国的物流业经历了时间和资本的双重积累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应看到背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加强的环境约束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外部制约,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化的物流采购、生产、运营和发展模式日渐形成,大批优秀的跨国物流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我国物流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欠缺,更使得这一挑战进一步升级。并且,随着物流业地位的日益提升和物流市场份额的日益扩大,其对资源、能源消耗的进一步加剧和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日益加重以及居民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等都使得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五位一体”的指导思想下,政府会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环境管制政策,以监督和推动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开展清洁运营,实现节能减排,从而使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而这对物流企业而言无疑又会增加环境成本所带来的压力。众多的压力都迫使物流企业做出积极的行动,而行动的核心主旨便在于物流企业如何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开展创新投入必备的资源和动力,创新管理理念,运用新型技术,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时引入中介变量——创新投入,利用上市物流企业年度财务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从而借以明确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之间的传导机制,并为我国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必要的经验证据。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
国内外学者立足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和数据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虽然获得的结论不尽相同,但多数结论支持二者间的正相关关系。Jose(2009)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构建了一个决策支持框架以模拟和分析供应链网络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减少供应链中多余的成本投入和废物排放,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经济绩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随机性风险,降低企业的废气排放,从而更好地与供应商进行合作并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1]。Chaabane et al.(2011)指出由于金融危机、经济倒退和稀缺资源的枯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诸如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可持续旅游和可持续生产等可持续战略是极其必要的,而在此所有的可持续战略中,企业社会责任在过去的十年中获得了高度关注,而这主要得益于其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显著提升[2]。邓泽洪(2013)提出企业通过积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改善与消费者的关系,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而且可以改善员工的生存状况,缓和劳资矛盾,培育优秀的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水平的进步[3]。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1:
H1: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2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投入
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投入之间相辅相成,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为企业的创新投入创造必要的资源基础,而企业的创新投入则为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以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有力保障。Bansal(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管理将逐渐走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新型模式,这一模式上的创新将促使不同阶段的供应链集中整合为绿色供应链,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4]。付强等(2013)提出技术创新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以企业的创新活动开展为导向,基于工艺和产品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会促使企业大力研发各类环境友好型产品,拓展市场占有率,并利用新型技术以减少因企业运作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影响到社会群体身心健康的负面行为,从正反两个方面催生企业的创新投入开展[5]。Rachel et al(2011)实证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产品和过程的创新上更具创新力,而且为获得更好的学习能力,企业将开展组织形式上的创新[6]。基于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2.3创新投入与企业竞争力
Porter et al(1995)研究发现在环境管制背景下,积极进行绿色创新的企业相较于其竞争对手而言都会获得先发性战略优势,并且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显著提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创新不仅可以减少外部的环境政策管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间接拓展市场占有份额[5]。Maignan et al.(2001)在研究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中去,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催生出的企业创新行为动机将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头,这不仅会成为企业的先发战略,而且将成为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市场工具[7]。黄苏萍(2010)认为,企业的创新投入,尤其是技术资本方面的投入不仅可以巩固和增强企业的内部知识,而且会刺激企业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的创新,而这种创新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将显著提升财务绩效[8]。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3和4:
H3: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H4: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3 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依据2012年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并结合研究需要,本文主要选取其中分类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板块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物流企业。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隶属于该板块的上市物流企业一共有83家。因考虑选用上市物流企业2005年至2014年的企业年度财务报表数据来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故剔除在上市期间出现经营状况异常、年度报表数据不全或数据严重缺失的上市物流企业。经筛选,最终得到51家样本上市物流企业。同时,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获取的数据均来源于或计算自Wind资讯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其他未能在此数据库中获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站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3.2指标设计
3.2.1物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设计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选取与设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时,主要选用声誉指数法、KLD数据库法、TRI法、企业慈善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纵观几类方法,各有利弊:声誉指数法通过权威机构进行实施,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更大的主观性,且不适合在大样本的实证研究中使用;KLD数据库法涉及的数据不仅范围很广,而且来源客观公正,但在我国推行尚需更多努力;TRI法和企业慈善法是社会责任评价中两个比较新颖的角度,鉴于获取数据单一,面向对象有限,因而很难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企业真实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内容分析法是用于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检验性,而且所指向的对象也更公开和广泛,更适合展开大样本研究,但应看到的是,在确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小类的过程中,其仍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9-10]。
综合对比了几种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的利弊,结合洪旭等(2011)[11]、黄益方等(2015)[12]运用的测评方法,本文将主要选用内容分析法并辅以KLD指数法,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选取恰当的细分指标,以评价上市物流企业对政府、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和社区等每一维度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同时,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将不对自然环境这一维度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上市物流企业中七个不同维度的利益相关者设计不同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基于构建的物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欲计算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绩效,尚需确定对不同维度利益相关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占的权重。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项目层和子项目层指标的权重:(1)发放专家调查问卷,获取细分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评价结果,运用1-9比例标度法构造相应的判断矩阵;(2)依据构造的判断矩阵,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进一步得出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值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否需要调整,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RI,其中CI与RI的比值CR小于0.1,则说明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CR大于0.1,则说明矩阵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此时需要放弃或重新调整矩阵进行一致性计算。笔者在本研究中共发放了专家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软件yaahp 10.1汇总专家的评价结果,剔除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的调查问卷13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2份,有效率为80%。依据有效的专家调查问卷结果,对其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即可得到每一个项目层和子项目层指标的权重,见下表2:
表2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权重
运用确立的物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中项目层、子项目层以及细分指标层各自所占的权重,即可以通过获得的原始财务数据计算出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综合绩效,以CSR表示。
3.2.2物流企业创新投入指标设计创新是一个企业永葆青春的源泉,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创新管理思想,增强技术创新是其屹立于激烈竞争市场而不败的重要砝码。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主要可分为创新投入指标、创新过程指标和创新产出指标三类,其中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指标需要进行极其繁琐的计算和调整,不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因而本文将选用创新投入指标来衡量物流企业的创新能力[1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创新的衡量主要采用研发投入和无形资产这两个指标,其中创新投入指标又分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之比、研发投入占总资产之比、无形资产占营业收入之比、无形资产占总资产之比以及无形资产占市场价值之比等几类指标,考虑到上市物流企业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13]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选取“无形资产占营业收入之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其创新投入,反映了企业每投入一单位的无形资产所能创造出的经济效益,以INV表示。
3.2.3物流企业竞争力指标设计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测评和指标设计,学术界莫衷一是。2000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根据钻石模型为世界经济论坛(WEF)设计了企业竞争力指数(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BCI),这不仅是WEF的一大创新和进步,而且为研究各国微观经济竞争力的工作开启了一条先河。紧跟国际步伐,国内学者也积极开展企业竞争力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杨蓉等(2008)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综合运用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等四项指标来测评和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4]。钟雪飞(2011)构建了一个融合企业文化力、创新力和学习力等在内的“三力”模型,指出三力的相互作用将产生企业竞争优势,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15]。寇小萱(2014)从企业绩效、利益相关者满意和社会影响三个不同的层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并在每一个层面的基础上设计了包含企业规模、销售额等在内的16个细分指标[16]。在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是由金陪等(2003、2005、2008)[17]主持构建的“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其旨在测量不同行业间的企业竞争力,通过获取不同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以评价不同行业企业竞争力的相对竞争状况。同时,其指标体系设计的严谨性和权重确定的科学性也已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认可,因而,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设计上市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3所示:
表3 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构建的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测量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标准化数值与相应的指标权重相乘并相加即得到各样本上市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综合得分,以CC表示。
3.2.4控制变量指标设计为了不使样本数据的选取有偏,本文加入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以使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其中,本文选取上市物流企业期末总资产来衡量企业规模,以SIZE表示,选取上市物流企业上市之日后的时间数据来衡量企业年龄,以YEAR表示,在具体操作中,均对这两个控制变量数据取自然对数处理。
综上对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企业竞争力以及控制变量等的指标设计,本文共包含了1个被解释变量、1个解释变量、1个中介变量和2个控制变量,如下表4所示:
表4 变量汇总
3.3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中介效应的存在需满足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1)解释变量应对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影响;(2)解释变量应对中介变量存在显著影响;(3)中介变量应对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影响;(4)当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同时代入回归模型时,中介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增强,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则变弱甚至消失[18]。依据中介效应的存在条件、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与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提出的预证假设,本文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其中,εit为随机扰动项,i代表研究的不同物流企业个体,t代表样本序列的不同时间点。
4 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计量软件Eviews 8.0,得到了51家样本上市物流企业2005-2014年的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5中上市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分的极差值为195.3898,而且在所选样本企业中出现了综合竞争力得分为负的情况,各企业之间的实力不一,上下波动较大,从竞争力得分的标准差也可看出。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综合得分的极差值较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好,不同企业均能综合考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对其履行社会责任。创新投入的最小值为0,这与物流企业当前的状况较为吻合,多数物流企业仍沿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进行技术创新的比重较低,创新投入和发展能力也亟待提高,这不仅是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局限所在,同样也蕴含着无限可能的进步空间。上市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存续时间在数值上呈现出小幅的波动性,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所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反映了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
4.2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三类变量进行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以验证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与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相关关系的方向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等,具体的相关系数见下表6。
表6 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与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的Pearson相关系数
由表6的Pearson相关系数可以得到,自变量CSR、中介变量INV、控制变量SIZE、YEAR等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不相关的原假设,即代表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投入和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均与上市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之间呈现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变量CSR与中介变量INV也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不相关的原假设,表明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投入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样地,可以看到控制变量与自变量和解释变量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序列自相关,在下文的回归分析中采用截面加权法对模型进行估计。
4.3回归分析
本文仅针对不同物流企业的个体效应进行研究,依据上文构建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在回归估计时将采用个体固定效应,而进一步利用F检验和Hausman检验的结果同样支持了这一选择,检验结果如下表7所示:
表7 企业竞争力CC与自变量CSR及中介变量INV的回归结果
(1)CC与CSR、SIZE、YEAR回归结果。模型(1)的检验结果显示,CSR、SIZE、YEAR所对应的系数P值均小于0.01,即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效果极其显著。而且,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系数为0.2772,表明上市物流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显著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本文提出的假设H1成立,并满足了中介效应存在的第一个条件。同时,由F值、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和D.W.值可以看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总体拟合度较高且基本上消除了序列自相关的影响。
(2)INV与CSR、SIZE、YEAR回归结果。从模型(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CSR所对应的系数P值小于0.05,且与中介变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CSR每上升一个单位,相应地,INV就会提升0.0046个单位,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刺激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即本文提出的假设H2成立,并满足了中介效应存在的第二个条件。同样地,模型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总体拟合度较高且基本上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的影响。
(3)CC与INV、SIZE、YEAR回归结果。模型(3)的检验结果表明,INV与CC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创新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幅度巨大,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地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本文提出的假设H3得以验证,并满足了中介效应存在的第三个条件,且模型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模型的总体拟合度高并基本消除了序列自相关的“噪声”影响。
(4)CC与CSR、INV、SIZE、YEAR回归结果。模型(4)的检验中加入INV这一中介变量后,解释变量CSR的系数为0.2641,系数P值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较于模型(1)中的系数,此时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减弱。同时,中介变量的系数为0.5311,且系数P值在99%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调整后的可决系数相较于模型(1)中的而言有所提高,从而表明上市物流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催生技术创新投入并进而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即物流企业创新投入在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本文提出的假设H4成立。
5 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研究选取51个样本上市物流企业2005-2014年的年度财务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检验了物流企业创新投入在上市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竞争力提升关系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厘清了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传导机制,主要获得的研究结论如下:
(1)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之间并不冲突,物流企业积极履行对利益相关者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虽不能直接产生经营绩效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却可以通过减少政府的政策管制、增加股东、债权人等投资人的资金支持、提高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培养优质高效的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获得政策红利、资本、人力、声誉等众多资源,以此为路径助力物流企业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2)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将催生物流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物流企业确立了对不同维度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后,便会依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差异化诉求做出从思想到实践上的革新:物流企业对消费者、社区、自然环境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促使其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开发新型技术,提供更优质、更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减少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从而直接催生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物流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否,直接决定物流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本以进行技术创新,而对政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则会影响其技术创新开展的政策空间。
(3)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是其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一大利器:一方面创新投入会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乃至生产工艺,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思想和技术研发上的创新,从而为消费群体提供更多低成本、高科技、环保型的产品和服务,逐渐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向外界的众多利益相关群体树立了积极上进的企业形象,而这一形象为利益相关者所感知则是一种对企业的无形宣传,并随之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借助于这些无形资源,物流企业的市场价值将得以间接提升。
(4)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催生创新投入并进而实现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物流企业对不同维度利益相关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其进行创新投入,开展物流网络与技术创新、物流服务与增值服务创新、消费者需求主导创新等多种模式在内的创新的一个先决条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感知与反馈将为其提供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物流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异于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从而为其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重要保障。由此,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传导机制得以明晰。
5.2对策建议
(1)物流企业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2)物流企业应积极整合与利用政策红利、资本、人力、声誉等众多有形和无形资源,以此为路径在企业内部创新管理思想,开展技术创新,增加创新投入,实现从源头至终端的一体化革新,从而永葆企业的青春活力。
(3)政府和各类行业协会不仅要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加以指引和监督,而且应为物流企业的创新投入开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优渥的政策福利,助力物流企业实现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Jose M.Cruz.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approach.[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9(48):224-236.
[2]Chaabane A.,Jose M.Cruz,Ramudhin A.,Paquet,M..Designing supply chains with sustainability considerations.[J].Prod.Plan.Control,2011,22(8): 727-741.
[3]邓泽宏,何应龙.企业社会责任对湖北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0):65-68.
[4]Bansal P.Evolving sustainably: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rpor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3): 197–218.
[5]付强,刘益.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3):463-468.
[6]周璐,王前锋.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3(1):91-94.
[7]Maignan I,Ferrell OC.Antecedents and benefits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 an investigation of French business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1,51(1): 37–51.
[8]黄苏萍.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和财务绩效[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63-67.
[9]张恺.地区工业企业群体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与应用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2):163-165.
[10]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11]洪旭,杨锡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1668-1672.
[12]乔海曙,谭明.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6):17-21.
[13]黄珺,郭志娇.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价值提升——基于技术创新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3):29-34.
[14]刘子聪.物流企业服务成长能力与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4.
[15]杨蓉,杨宇.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08(5):90-96.
[16]钟雪飞.基于社会责任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91-94.
[17]寇小萱,赵春妮,孙艳丽.企业社会责任对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5):179-181.
[18]金碚,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余义兵]
作者简介:李龙晓(1990-),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物流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31
DOI:10.13420/j.cnki.jczu.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6)01-00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