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8例疗效观察

2016-05-04杨红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

杨红蓉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8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好转19例, 显效3例, 有效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好转11例, 显效3例, 有效3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0.7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方案, 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 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中西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1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一概念是在2009年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国际工作组正式提出, 比原定义ITP更加突出本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性质[1]。研究表明,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感染、免疫等因素单独或同时作用, 均可引起发病, 是人体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 临床表现患者的皮肤及黏膜出现自发性出血, 临床检查示血小板减少, 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2]。祖国传统医学亦有对本病的相关研究, 属“血证”“肌衄”范畴, 出血原因多与火或气有关, 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施治。本研究选取2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 收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均为2012年7月~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8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0例, 年龄17~63岁, 血小板计数22(3~41)×109/L;

对照组男15例, 女13例, 年龄16~62岁, 血小板计数为24(4~48)×109/L。患者臀部及下肢皮肤可见分布不一的瘀点或瘀斑。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有相关药物禁忌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每日清晨给予强的松片口服, 1~2 mg/kg, 随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情况酌情减量, 至血小板计数稳定后保持维持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 分为热盛迫血型、阴虚火旺型、 气不摄血型。热盛迫血型患者以清营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以茜根散合大补阴丸治疗、 气不摄血型以归脾汤加减治疗, 所用方药1剂/d, 水煎服, 3个月为1个疗程。定期检查并记录患者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肝功能、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好转: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 出血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至50×109/L, 出血症状显著好转;有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上升, 出血症状减轻;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未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好转+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好转19例, 显效3例, 有效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好转11例, 显效3例, 有效3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0.7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例血糖升高, 1例血压升高, 2例肝功异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中5例血糖升高, 4例血压升高, 6例肝功异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人体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 病情严重时常合并颅内、内脏出血症状, 给人们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从西医角度来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的原因在于血小板减少。大量临床资料显示, 约有4/5的患者是由于病毒感染从而引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如巨细胞感染、EB病毒感染、Hp感染等, 且多呈复合感染。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目标是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或超过安全水平, 即≥30×109/L, 并最大限度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此方法在提高血小板计数方面效果迅速且显著, 但由于药效维持时间短、易复发、不良反应多等, 在治疗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传统中医认为此病为中医学“血证”“肌衄”范畴, 出血原因多与火或气有关, 常见证型有热盛迫血型、阴虚火旺型、气不摄血型。热盛迫血型用生地黄、赤芍、紫草、大蓟、小蓟、水牛角、连翘、大青叶等清热凉血活血;气不摄血型用生地黄、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摄血, 佐以仙鹤草、早莲草、当归凉血活血。阴虚火旺型用山药、生地、丹皮、茯苓、仙鹤草、泽泻、茜草、紫草、山茱萸、旱莲草、女贞子益补肾阴、填补肾精。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 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好转19例, 显效3例, 有效2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 对照组好转11例, 显效3例, 有效3例, 无效1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更少的出现不良反应, 这一结果也提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方案, 建议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双月, 裴仁治, 张丕胜, 等.幽门螺杆菌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3(5): 600-601.

[2] 马静瑶, 吴润晖, 陈振萍, 等.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初发病例T辅助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意义初探.血栓与止血学, 2013, 19(3):110-114.

[3] 刘文彬, 刘华君, 袁丽.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2(3): 132-133.

[收稿日期:2016-01-28]

猜你喜欢

中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并感染的临床观察
脓毒血症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法
中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西医治疗及护理
钟森教授中西医结合辨治复治涂阳肺结核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