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的“车站纹章”

2016-05-03张绍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传统纹样

张绍祺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210000)



日本的“车站纹章”

张绍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10000)

摘要:传统纹样是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纹样装点过各个朝代的辉煌,日本文化中来自比比皆是,这说明日中两国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渊源。一次游历,发现日本东京的一条新地铁线路中,利用传统纹样为每一个车站制作出富有个性的纹章标识,传统纹样与现代化的市政工程相结合,不仅带来了富有创意的丰富内涵,也引出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纹章;传统纹样;历史传承

一、日本地铁站内的“纹章”

纹章即是标识的雏形,早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贵族骑士们用不同的图案、色彩组成图形来区分各自的家族及团体。图形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后便成为了富有寓意的图案纹样,数千年的发展,使得传统纹样成为了文明发展的缩影。在现代文明笼罩下,传统装饰艺术似乎到了只可用来缅怀的地步,可在日本东京,地铁线路百合鸥号(全名为东京临海新交通临海线)沿线的各个车站都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纹章(图1)。十二个站共十二个纹样,这些纹章都是基于日本古代的传统纹样设计而成的。“我们希望每一个车站都有自己的特色,让乘客在感受现代建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传统日本章纹带来的一份内心的平和。”1

图1 站台纹样照片

在新桥站,这里的纹章便是柳条纹样(图2),他旁边的小字这样写着:这是将柳叶抽象后的柳条纹样。在日本,柳树自古就被认为是很吉利的阳木,深受人们的喜爱。江户时代曾经有过一套“花历”,其中一月是松,二月是梅,三月樱,四月紫藤,五月是菖蒲,六月是牡丹,七月荻,八月芒草,九月是菊,十月是红叶,十一月柳,十二月是梧桐。柳就是这十一月的代表植物。每一个站台用着各自的纹样图案,把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交通运输线的血脉,接纳着四方来客。

图2 新桥站柳树纹样

二、“纹章”图案溯源初探

自人类苟存于世,繁衍是唯一的理想。没有熊的力量,没有豹的敏捷,没有鸟的轻盈,人类那样的渺小,似乎一场火、一瓢水就可以致人死地,但是人类却奇迹般地延续了下来,或许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无助、脆弱和无所依仗,先人没有忽视唾手可得的资源,一块顽石可以变作武器,一片树叶足以遮风避雨,一根树杈即可筑成家园。终于有一天,先人造物之举,让生命不再受风寒之苦,不再被猛兽欺凌。而那些陪伴先人成长的自然界中的植物与动物,便成为了纹样的灵魂来源。松竹梅菊、四季花草都成为了可以提炼的对象。牡丹是高贵的象征,菊花代表延年益寿,石榴成为了“多福多寿多子”的寄托,不仅是花草果实,那些挺拔的树木也载着百姓的希冀,比如那代表长寿的松树。古人把内心的感受寄托于自然万物,在对自然简单的描摹中,朴素的理想赋予其内,并由后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那些被给予活力最终成为章纹的图形,变做了文化与历史的见证。

“站台纹章”另一个特点是运用单色,究其原因,与日本民族崇尚自然色不无关系。富士山上的白雪、洁白的皎月每每交织成一幅醉人的图卷,让见过如此美景的人铭记,于是,这样的白色便在匠人的手中便做素雅的格调;清澈的湖水与滔天的巨浪,将一抹抹青色送入日本人的脑海,成为日后日本画作中常用的色彩。四季的轮回变化、动植物的萌发衰亡,都触动着日本人民敏感的神经,这种自然色彩的审美情趣,造就了日本人简约淡泊的性格与素朴淡雅的审美意识。日本画作中柔和的用色,是日本民族尊重自然的原始自然美观的表现。

三、图形纹样设计的发展趋势

新的设计,总是以实用为初衷的,之后的改进设计总是在其实用的基础上向着审美的需求转变,自古,人民愿祈丰年,只愿足衣足食,米饭易得而珍馐不可祈及,如此物以致用的设计原则既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对于劳动的尊重。“仓廪实而知礼节”,当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满足群众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成为社会常态时,玉卮哪怕“无当”,其带来的美感与富足感是瓦器无法匹及的。但无论怎样,设计源于劳动生活,并应用于此,美感是设计带来的附属品,是辅以实用的装饰,不宜喧宾夺主,对于图形纹样的设计也不例外。设计服务的对象应当是以“人”为主体的整个自然环境。为“民”设计,应当作为设计反哺生活的初心。当作品中的“人”与“仁”和谐共存的时候,就会引起共鸣,受众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去欣赏这样的作品时,设计师与其作品便是极大的成功了。而把开始就把设计当作敛财的工具,拥有这样想法的设计师很容易成为金钱的奴隶,很难将“人”与“仁”放于设计的首位加以考虑,这样的作品难免不沾污浊之气。

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让各类设计思想趋于完善,这给新图形和新纹样创意的出现扫清了思想障碍,加上计算机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形以其独特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图形纹样不再局限于装饰与标记的符号,其已成为了视觉传达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电子媒介的迅猛发展,把信息传播的速度推向了与光电齐步,青年人面对泛滥的信息,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文字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和刺激眼球及神经,需要更为生动、直接,形象的图像来寻求刺激,嘴上嚷嚷着“无图无真相”的诡辩,手也渐渐远离书本,一个被大众所调侃和诟病的“读图时代”来临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形设计将迎来更大的飞跃式发展,传统纹样或将成为图形再生设计中的主角。

注释:

1.这句话根据车站文字说明所作翻译.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艺术[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吴风.艺术符号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日)原研哉著.朱鄂译.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5](日)片野孝志著.王明增译.日本传统纹样名典举隅[J].装饰艺术,1987.09.

[6]李娟.图形符号的文化特征认知[D].武汉理工大学,2006.

[7]赵倩倩.日本传统纹样在日本现代图像设计中的运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2.

张绍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传统纹样
浅析冰裂纹的形式美感与现代艺术应用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
传统纹样与风水学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吉祥纹样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用品中的运用
传统纹样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广彩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诗意化整合
传统纹样融入现代图案设计教学研究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试分析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