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DWI诊断颅底肿瘤及术后复发或残留的临床研究

2016-04-22段天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段天鹏 王 弘

湖北黃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黄石 435001



高分辨DWI诊断颅底肿瘤及术后复发或残留的临床研究

段天鹏王弘△

湖北黃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黄石435001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DWI诊断颅底肿瘤及术后复发或残留临床价值,以期选择最佳方法,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同时行高分辨和常规DWI扫描的颅底肿瘤和脑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的MRI或CT资料,以MRI序列上发现的病灶为参考依据,比较高分辨DWI和常规DWI在发现病灶的能力,进一步比较两者图像质量。结果63例患者共发现病灶71个,颅前、颅中、颅后窝底分别占34个、15个、22个,常规DWI共发现病灶56个,颅前、颅中、颅后窝底分别占23个、13个、20个,高分辨DWI在发现病灶和病灶分布上和所有MRI序列结果一致。共42例患者中发现病灶数目49个,常规DWI漏诊数目14个,比率为28.57%,高分辨DWI未漏诊数目。在图像质量上,术前常规DWI中,Ⅰ级、Ⅱ级、Ⅲ级图像质量分别占46.43%、44.64%、8.93%,而高分辨DWI分别占76.06%、33.9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肿瘤复发或残留比较,常规DWI中Ⅰ级、Ⅱ级、Ⅲ级图像质量分别占44.9%、42.86%、12.24%,而高分辨DWI分别占83.67%、16.3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分辨DWI可检测出更多病灶,获得高质量图像,可作为颅底肿瘤及术后复发或残留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关键词】高分辨DW1;颅底肿瘤;术后复发或残留;临床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DWI)可反映人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和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颅内囊性肿瘤、评估肿瘤预后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常规DWI使用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对磁敏感变化较敏感,容易形成图像变形和伪影产生,特别是存在金属内固定伪影和组织空气交换处。研究[1]称,采用分段读取平面回波技术联合导航回波校正技术可纠正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从而获得高分辨DWI。本研究通过观察高分辨DWI诊断颅底肿瘤及术后复发或残留临床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63例,均行MRI或CT检查。男45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42.1±1.7)岁;病程1~12周,平均(7.3±1.4)周。纳入标准:MRI序列包括常规DWI和高分辨DWI序列,患者术前有病变则仅包括颞底、额底-鼻窦区、桥小脑角区等[2],脑病肿瘤术后则必须有复发或残留病灶;患者无脑梗死或脑出血史。未手术患者排除颅底以外肿瘤者,术后患者则不限制病变部位,排除有脑梗死或脑出血史以及有MRI禁忌证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东芝3.0T磁共振扫描仪和头线圈进行扫描,均进行常规T1WI、T2WI/FLAIR和增强T1WI检测,在进行增强T1WI前分别进行常规DWI和高分辨DWI,T1WI翻转时间900 ms,层厚5 mm,视野200 mm×200 mm,矩阵204×320,TR/TE=1 800/20 ms;T2WI翻转时间2 400 ms,层厚5 mm,视野220 mm×220 mm,矩阵244×384,TR/TE=5 500/85 ms。常规DW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完成,b值取0和1 000 s/mm2,FOV=210 mm×210 mm,矩阵162×162,层厚4 mm,TR/TE 4 900/94 ms,NEX 4,扫描时间53 s,高分辨DWI采用RS-EPI序列联合导航回波部分校正技术进行,具体参数为FOV=220 mm×220 mm,矩阵192×192,层数25,层厚4 mm,分段读取为11次,回波间隔时间为320 s,b值取0和1 000 s/ mm2,扫描时间195 s。

图像分析和处理:将所有患者DWI图像单独取出,包括高分辨DWI和常规DWI图像,由2名神经放射科医生在双盲情况下进行评价,记录每个DWI序列所发现的病灶部位和数目,对病灶最大层面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将图像质量分成3个等级。Ⅰ级为清晰,Ⅱ级为模糊但可判断,Ⅲ级为模糊无法判断。多个病灶则分别评判每个病灶最大层面图像质量。最后计算出总病灶数目,对术前还需分别计算出现颅窝底、颅中窝底和颅后窝底病灶数目。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将调查统计的内容作为变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颅底肿瘤患者病灶分布情况63例患者共发现病灶71个,高分辨DWI在发现病灶和病灶分布上和所有MRI序列结果一致,颅前窝底发现病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术前颅底肿瘤患者病灶分布情况 (n)

2.2术前颅底肿瘤患者病灶质量情况比较常规DWI与高分辨DWIⅠ级、Ⅱ级、Ⅲ级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前颅底肿瘤患者病灶质量情况比较 [n(%)]

2.3术后复发病灶常规和高分辨DWI对比术后复发病灶常规和高分辨DWI比较,42例患者中发现病灶数目49个,常规DWI漏诊数目占14个,比率为28.57%,高分辨DWI未漏诊。见表3、图1。

表3 术后复发病灶常规和高分辨DWI对比 (n)

2.4术后复发病灶常规和高分辨DWI图像质量比较常规DWI与高分辨DWIⅠ级、Ⅱ级、Ⅲ级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后复发病灶常规和高分辨DWI图像

A-C分别是T1WI、T2WI和FLAIR,D为常规DWI,2位医生造成了漏诊(因存在磁敏感伪影),E为高分辨DWI,F为增强后DWI,可见颅底鼻窦区病灶常规DWI上易漏诊

图1额叶为复发病灶(箭头)

3讨论

研究[3]认为,颅底由于结构比较复杂,有很多个组织分界,发生在颅底部位的病灶在常规DWI上往往存在漏诊,部分术后患者由于金属内固定造成伪影,部分小病灶或早期复发的病灶往往在常规DWI上很容易漏诊。本文结果显示,常规DWI漏诊率较高,而高分辨DWI则未出现漏诊,说明高分辨DWI在颅底病灶及术后复发病灶能力上明显优于常规DWI。

本次研究中,采用分段读取EPI序列联合并行采取和二维导航技术获得DWI图像,其优势在于能可判断哪些数据需重新采集,大大减少运动伪影。且分段读取EPI技术,能缩短EPI回波链长度和有效回波间隔时间,减少磁敏感差异性,从而获得高分辨DWI[4]。结果显示,在颅中、颅后窝底上常规和高分辨DWI上无明显差异性,原因可能上高部位磁敏感性较不敏感有效,而颅前靠近副鼻窦,气体组织分界面,磁敏感变化明显变大。

研究[5]报道,DWI和ADC可评价肿瘤自身性质,且可反映出肿瘤周围水肿性质,对鉴定肿瘤定性和分级诊断有重要意义。且通过ADC数值可检测治疗后疗效,但前提是获得良好的原始DWI图像,从图像质量分布上可看出颅前窝底病变或局部金属内固定伪影干扰十分明显,故造成图像模糊。 研究[6]指出,常规DWI无明显强化和坏死肿瘤不一定病理级别低,水肿范围不大、等信号、强化明显的不一定是脑病肿瘤。

从本文结果可看出,高分辨DWI在诊断脑病肿瘤和肿瘤复发或残留上有较高诊断价值,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首先未对脑肿瘤进行ADC定量监测,而ADC定量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MRI技术方法之一[8],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没有和病理组织学相联系,缺乏对颅底窝病变和复发病灶判断。其二是本次研究时间较长,较报道[7]的平均时间2 min还长约1.5 min,故小孩和老年人难以耐受,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最后未按照病变部位进行分类,因对病灶复发或残留存在内固定伪影情况未进行有效说明[8]。总之,高分辨DWI作为目前唯一非侵入性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高科技技术,在病变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脑病肿瘤的判断和术后肿瘤复发等转归情况有较好的诊断参考价值,但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

4参考文献

[1] 王澜,韩春,祝淑钗,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4,34(2):120-124.

[2]王莉莉,段青,薛蕴箐,等.3.0T磁共振在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4(11):859-863.

[3]朱向帜,康铮,何侠,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靶区勾画和复发转移预测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21(2):105-107.

[4]宫新扣,张鹏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患者30例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0(7):984-986.

[5]黄叶才,李芷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6):351-354.

[6]钟群,陈自谦,陈锦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监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4):228-230.

[7]杨蕾,周纯武,赵心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36):93-94;98.

[8]丛冠宁,秦明伟,有慧,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常规序列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1(2):200-205.

[9]卢涛,胡春淼,陈韵彬,等.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6):29-30.

(收稿2015-4-08)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037-02

通讯作者:△王弘(1961-),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E-mail:1163214711@qq.com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