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6-04-19王世波
王世波
【摘要】通过教研切入点来提高初中数学教育人员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够帮助落实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教学目标。文章针对有效的创新方法展开讨论,提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等有效建议,可以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开展,初中生数学成绩也会有明显的提升,为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53-02
数学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中学数学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同时面对多个基础学科,只有掌握高效教学方法,总结常见问题后在教学小组内讨论,所分析出的解决方案更具有可行性,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成绩上也会有明显的进步。下面文章将针对创新思维培养进行探讨。
一、以教研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将创新意识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首先要端正态度,借鉴同等院校开展数学教学任务时的有效创新方法,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做出整改,这样可以减少教学方法确定所用的时间。现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授课期间也很少向学生渗透。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要加大整改力度,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展开,学校可以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端正教育人员思想意识,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还存在教师开展教学任务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过于局限性。因此在设计创新思维教育方法时,应该针对数学教科书中的要点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证明材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符合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
二、营造创新思维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来开展任务,学生处于听讲状态,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完全来自于教师灌输。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表面提升成绩明显,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打破这一现状的有力方法是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由被动状态转变为教学主体,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得到了缓解,学生不会再对教师产生畏惧,能够将听课期间产生的疑问在适当时间向教师提出,通过班级内成员讨论解决。结合创新思维教学理念,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后,将班级成员划分为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展开讨论,学生在互动期间能够互相交换意见,对知识理解程度也能够有所增进。通过该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最便捷有效,也符合课堂环境特征。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同一问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教师所阐述的方法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够善于思考,在成绩上有所提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情景,围绕课本中的知识点来进行,模拟完成后由学生支出其中存在争议的内容,并利用数学只是加以证明。无论学习所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要鼓励这种做法,敢于质疑并不代表可以随便的提出观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所质疑的观点也要具有数学知识依据,这样才可以保障数学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不会受到提问环节的影响。除此之外提问时间与提问方式也是需要规范的,简明突出主旨也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一种展现。
四、培养创新兴趣,为思维形成提供动力
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初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思考问题。逐渐的深入化实现创新思维培养,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如果长时间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很容易出现自我放弃的状态。数学教学人员要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人兴趣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任务开展期间,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任务,打好数学基础后适当的引入一些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又或者,利用初中几何知识的各种变换和奥妙,让学生创新联想,将不同的图形和线条组成各种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何的创造之美。当然,在创造中,数学教师更可以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中的图形元素,将学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借鉴和学习之前优秀数学教师的宝贵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探索,探究出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为家长、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且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上).2011(06)
[2]李婧.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4(07)
[3]赵阳.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J].科学中国人.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