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分析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探讨

2016-04-19李秀春刘灿丁千李新喜黄检肖蕾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纤维化血吸虫病

李秀春,刘灿,丁千李新喜,黄检,肖蕾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湖北荆州434000)



超声造影分析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探讨

李秀春,刘灿,丁千李新喜,黄检,肖蕾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目的:利用超声造影分析评价血吸虫肝纤维化程度。方法:对临床诊断的血吸虫病患者40例进行超声造影,根据超声造影剂到达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及肝静脉的时间,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及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分析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造影剂到达HA-HVTT、PV-HVTT和PA-HVTT随血吸虫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缩短,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对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超声造影

[引著格式]李秀春,刘灿,丁千,等.超声造影分析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 13(6):15~16,42.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虫卵沉积于门静脉系统,肝脏引起细胞外基质分泌过多可导致血吸虫病肝及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早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我们应用超声造影结合常规超声对40例不同程度的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预防、治疗、评估预后提供有效依据与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血吸虫病患者(2000年出版的《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建议诊断标准)40例,排除可能引起肝脏病变的其他疾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5±13.3)岁。根据WHO/TDR血吸虫病超声诊断标准[2],按其肝实质声像图改变所属的0~Ⅲ级,将病例分为0组、Ⅰ组、Ⅱ组、Ⅲ组;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39.1±12.8)岁。

1.2方法

CpS造影系统的日立HIVISIONPreirus型超声诊断仪,选择腹部探头5-1,基波频率为2.0~4.0MHz,造影频率为2.5~2.5MHz。先行常规超声扫查,选择能同时清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合适切面准备造影,设置好造影模式,保持增益、焦点数量及位置、深度补偿等预设置一致,机械指数固定为0.19~0.21。启动造影程序,造影剂选择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BracoS.p.A, Milan,Italy),通过20G套管针经肘正中静脉团注2ml微泡混悬液(59mgSF6加入5ml生理盐水,每次用前均需充分振摇),随后推入5mL生理盐水,开始注射时启动系统计时,采集大于2min的动态造影图像,以DICOM格式8帧/s的频率保存。

依据超声造影剂到达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及肝静脉的时间记录,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及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

1.3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及0~Ⅲ四组共5组收集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检测成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的比较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不同纤维化程度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肝纤维化的常规超声肝实质声像图分级

根据肝纤维化的常规超声肝实质声像图分级,40例患者中,0级15例,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5例。不同纤维化程度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肝脏超声分级超声造影剂到达肝内血管时间比较

根据不同超声分级,各组造影剂到达肝内血管时间及肝内渡越时间比较见表1。0级组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显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相近或稍有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组造影剂PVHVTT、HA-HVTT和PA-HVTT较对照组稍有缩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Ⅱ级、Ⅲ级分组造影剂PV-HVTT、HA-HVTT和PA-HVTT较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肝脏超声分级超声造影剂到达肝内血管时间比较 s

2.3超声造影结果与肝脏超声分级程度相关性分析

超声造影结果与肝脏超声分级程度相关性分析见表2。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时间及以上HA-HVTT、PV-HVTT、PA-HVTT渡越时间均随血吸虫病的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缩短,呈负相关。

表2 超声造影结果与肝脏超声分级相关性

3 讨论

日本血吸虫病主要病变在肝脏,慢性期以肝纤维化的发展为主,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以门静脉管壁及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的晚期血吸虫病,后发展为肝硬化而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多数以肝衰竭而死亡。血吸虫病在形成肝纤维化时常伴随肝内及肝外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肝内循环时间的缩短[3,4]。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选取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其肝纤维化程度,已证实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5~9]。

轻度肝纤维化时,肝脏形态上改变与正常肝脏无明确的界限,但是此时肝脏的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却在发生变化。通过超声造影,微泡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后,利用其微泡造影剂能够动态、实时观察组织的血流充盈方式、速度与强度等,更好地反映出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肝纤维化时,为了代偿,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之间可出现异常的短路分流,严重程度可能与各血管瘘的数目及流量有关,可能导致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时间及以上3个渡越时间均随血吸虫病的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缩短,并呈负相关,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肺动-静脉瘘,心输出量增加等。

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但血吸虫病的治疗对肝脏也可能造成损害,所以,及时、精确的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对指导治疗有很大价值。虽然肝组织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了解其分期的金标准,但是其有创性限制了作为常规检查方法。超声造影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时肝脏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评估血吸虫病慢性肝纤维化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手段,对于临床治疗、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是有肝脏穿刺活检禁忌症的患者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血吸虫病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分级和超声造影动态反映肝纤维化发展的转归方面,还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7~113.

[2]陈溥林,陈名刚.血吸虫病超声诊断咨询会议摘译[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2,4(5):317~319.

[3]KleberG,SteudelN,BehrlnannC,etal.HepaticarterialflowvolumeandreserveinPatientswithcirrhosis:Useofintra-arterial Dopplerandadenosineinfusion[J].Gastroenterology,1999,116(4):906~914.

[4]RoekeyD.Thecellularpathogenesisofportalhypertension[J].Stellate1997,25(1):2~5.

[5]张莉,段云友,张勇,等.超声造影指导肝纤维化分级的初步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7):616~619.

[6]林希元,丁红,范培丽,等.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研究[J].上海医学影像,2008,17(1):56~58.

[7]Lim AK,PatelN,EckersleyRJ,etal.HepaticveintransittimeofSonoVue:acomparativestudywithLevovist[J].Radiology, 2006,240(1):130~135.

[8]解丽梅,郭启勇,刘鑫.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8):1447~1449.

[9]丁红,李娜,林希元,等.超声造影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及定量参数筛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3):265~273.

[编辑] 一凡

[作者简介]李秀春(1981—),女,硕士生,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学习与研究工作;通信作者:肖蕾,602479181@qq.com。

[收稿日期]2015—11—14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06—0015—02

猜你喜欢

超声造影肝纤维化血吸虫病
肉牛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NF—κB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扶正化瘀制剂抗肝纤维化和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与效应物质
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一例牛血吸虫病的诊疗与体会